APP下载

小学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探析

2017-09-27张英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7期
关键词:讨论新课程小学

张英南

摘要:目前小学生教学管理任务中,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疑问,必须第一时间纠正并解决;而小学新课程教学模式是符合我国教育特色的,并且与素质教育的初衷相吻合。笔者将探讨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

关键词:小学;新课程;教学;问题;讨论

【分类号】G623.2

小学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对培育学生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怎样通过新课程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以及综合能力,是当代教学亟待解决的新课题之一。目前的小学新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妥善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需要有关教育专家和学校方面共同努力才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新课程教学,要重新构建教育教学的理念框架,将教材当成教授知识的平台,变通性强地运用各种范例,是对以往教学模式的一种颠覆。

一、 小学新课程教学观念

(一) 创建情景教学,达到理想功效

在新课程教学开展的时候,要从平日的生活着手,创建形象、能够紧抓学生眼球的情景,在情景中拓宽学生眼界,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客观事物着手,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掌握教材内容,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影响,寓教于乐。

(二) 鼓励为先,批评适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新课程教学中,要注重把握学生的心态、情绪,教学中要积极运用正面评论,多使用正面的鼓励以及带有鼓励性质的肢体语言,让学生获得成就感,并引发学生的探索欲,鼓励学生深入学习;尽量不使用或少使用负面评论,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预防下次犯同样的错误。

(三) 变通性地利用教学课程,提升教学效率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要依照学生的认知定律以及能力,注意领悟新课程教科书编纂的主旨,利用教科书,变通性强地对其使用;依照学生的具体状况,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度的删减或调节,要做到从教科书中提取精华。

此外,老师不但需要传道解惑,还要从理论、能力、心态、情绪以及思考模式等多层面实施教学。这是由于“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育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适应能力更为重要。

(四) 培育学生的自主性,规避课程讲解的“假大空”

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是学生的“引路明灯”,对学生熟悉的理论,应耐心讲授,而对综合程度较高并且兼具极佳思维锻炼意义的问题,要细分知识点。然而,目前的教学缺少对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育。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诱导学生,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人翁。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研讨要适度,老师应擅长引导学生。要规划学生的学习计划,让学生从不同视角去了解所学知识,化解实际矛盾。

二、 小学新课程教学存在的难题

(一) 没有妥善处置教学民主和教学次序

在小学课程教学中,时常会出现如此情况:在老师提问以后,学生开始踊跃回答问题,一部分学生踊跃发言,课堂吵闹不堪;一部分学生不举手就站起来回答问题;一部分学生站到座椅上回答问题;另外,还有学生会走到老师跟前,扯着老师的衣服来回答疑问。

这样杂乱无章的课堂,老师明确要求点名发言,极个别的学生仍然吵闹不已;此外,老师为了呵护学生刚刚建立起来的兴趣,既需要维护教学秩序,又要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顾此失彼,一堂课下来学生学到的东西少之又少。

(二) 课程教学模式的不科学

新课程教学中,时常是老师随机提问,需要学生分成小组探讨;然而,探讨过程中,同学们大多七嘴八舌、自说自话,与其说是探讨,倒更像菜市场里买菜。导致课堂教学秩序紊乱、学生没有办法正常探讨的根源在于:随意性太强,而教学过程中仅重视合作学习的成果,缺少探讨中的引导,忽略了对学生个性的培育。

(三) 缺少学习自主性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尽管这样看上去学生的发言等更为踊跃,然而却达不到理想的效果。以往均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似乎并非如此。这类畸形的自主,会导致课堂秩序紊乱,学生学无所得。

三、 提升小学新课程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 打造谐和公平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教学中,老师不应将自身的位置摆得过高,要与学生亲密互动,但又不失老师的威严。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纪,老师讲授课程的时候不能照本宣科;而应让学生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视角来学习课文;要重视诱导学生,并不吝惜赞美之词。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

(二) 激励学生参加互动

学生参与是实践课程以及学习活动成功的标志。在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应诱导学生踊跃参与课堂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翁,而高效的学习办法是学生通过摸索获得的,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地汲取课堂中的“养分”。

而通过创建丰富多彩的情景,将学生引导入异彩纷呈的问题时空中,激励学生主动参加,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灌输课程的重难点就变得容易得多。

(三) 萃取教学语言

新课程转变,而老师还画地为牢、教学模式还一成不变的话,新课程教学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没有丝毫意义。新课程教学中,老师教学的质量怎样、效果怎样,取决于老师的组织能力。老师应对自己使用的教学语言进行萃取,避免使用啰嗦、重复的语言;规避过度讲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 多留余地,培育自主能力

学生在充裕的时空中,自主学习才不会是一纸空谈。老师要尽可能精简自身的教学语言,对学生已经熟知并能灵活应用的知识,不需要再进行讲授。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讲授要兼具启迪性与引导性,要点拨学生的思维,不可将答案告知学生,学生应通过自主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另外,应培育学生的自主思维,老师提问时应反复揣摩问题的讨论价值,让学生解析问题,找到答案。

结束语:

新课程教学中,不应完全按照教科书来教学。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比如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等)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是至为关键的。而学生从新课程教学模式中学到的知识,将受用终身。

参考文献:

[1] 徐兰芬.让学生成为快乐的天使——新课程教学中的小学美术教学[J].课外阅读:中下,2012,(1):199-199.

[2] 叶应萍.小学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3,(43):244-244.

[3] 蒋智芳.心系学子焕生机——浅论基础教育中音乐新课程教學的备课[J].小学时代:教师,2012,(8):80-80.

[4] 翟龙华.新课程教学中如何关注学生对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16):168-168.endprint

猜你喜欢

讨论新课程小学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09年语文新课程《考试大纲》修订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