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思维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探讨

2017-09-27李亚兰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皮亚杰小学语文教学

李亚兰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使得小学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尤其是小学语文。以儿童思维发展新论为理念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正在一步步走进人们的视线范围,社会各界为之瞩目。因此,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探讨与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结合,使教学水平与质量得到提高,让学生各方面、各层次的语文学习技巧得到提升。

【关键词】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念;小学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4-0038-02

对于小学生而言,语文既是学习阶段的基础课程,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一直被看作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改革并未达到人们所希望的效果。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是一种新型的教学理论,它能為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变革夯实基础,并取得理想的教学实效。

一、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概述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是在辩证看待、继承与发展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前提下,以现代脑科学发展与信息世界的儿童思维、语言变革趋势为基础,对儿童思维及语言发展层次和阶段作出划分的理论。该理论与现代儿童思维、语言的实际发展较为吻合。

我国著名学者何克抗对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持有质疑的态度,何教授指出:皮亚杰对儿童语言、思维划分认知阶段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思维再加工资料这一因素的影响。因为判断思维水平的根据仅是“运算演绎”水平高低,所以“形式运演阶段”仅仅与思维逻辑的高层次发展相关联,这也就意味着思维的形象与直觉的高层次发展未被很好地联系起来。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角度来看,传统教学模式割裂且孤立了认字、阅读、写作三大语文学习环节,这种做法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非常不利的。利用科学信息技术将这三个环节融合起来,使其形成一个有机结合体,对提高学生的思考与实际写作能力有很大帮助。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出,5~6岁儿童的母语基础已经较为强大,所以,只要尽可能地向语言使用为核心的新式教学靠拢,有效利用现有优质资源的支持,采取“认字、阅读、作文”三方面为一体的新式语文教学方法,就能够在不增加学生压力的前提下,使学生积极自主地、愉悦地通过课外阅读、用词造句等方式增加认字数量及阅读数量,甚至超过新课标的规定量。同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各方面的语文能力及综合素质都会得以提升,进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二、对小学语文教学现状的反思

1. 没有重视儿童在学龄前通过各种途径已经获得的学习基础

根据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未上学的儿童在某些方面特别是母语口语方面拥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可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然而,长期以来,儿童这方面的优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总是会被教师忽略。比如,在拼音教学阶段,教师单纯地突出学生对拼音的认识、阅读、书写,并未有效利用学生原有的基础,在新学的拼音的帮助下对一些儿童读物进行阅读、体会,此举将学习拼音的过程变得不那么令人感兴趣,不能使学生的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在识字教学阶段,教师在汉字读音、意义的解释,而非汉字形体的认识与书写上花费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在课文内容教学阶段,大部分教师没有将“学生借助拼音完整阅读全文,根据全文的情境来理解某一特定情节”这一方法的内涵理解透彻,误认为学生学习能力有限,看不懂课文,从而反复讲解课文,降低了教学效率。

2. 忽略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长久以来,大部分教师在看待儿童思维发展这个问题上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影响,他们认为在前运演阶段,也就是2~6岁之间的儿童仅仅具备表象思维,并不具备运用言语概念而展开的逻辑思维;在运演阶段,也就是7~11岁之间的儿童仅仅具备基于具体物体的逻辑思维,无法通过命题而进行抽象思维。因此,部分教师不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求死板,不强化课外读写能力。

3.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误用提问、朗读等教学手段

假如遇到了能够给学生启发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正确的理解,那么通过提问来引导学生不失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方法。然而,一些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理解不够通透,不能针对课文内容的重点部分进行提问,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大费周章,不仅浪费了学生的时间,也没有达到教学目的,更不用说提升学生的能力了。此外,感悟朗读这一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及语言逻辑大有裨益,特别是大声朗读名篇佳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还可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但这一教学手段往往被低年级教师误用,不管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朗读,也不管学生是否具有朗读感悟的相关能力,都会要求学生凭借此种教学方式来领悟书中所蕴含的道理、体会字里行间想要表达的感情。

三、以儿童思维发展理论为指导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1.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对于枯燥的文字容易丧失兴趣。多媒体可将图片、声音、视频与文字有效结合在一起,将课本上的“死知识”转变为动态的知识,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乌鸦喝水》时,学生的逻辑思维达不到理解课文的水平,对生活的实际体验不足,在某些地区长大的学生甚至没有看到过乌鸦,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会产生一连串的疑问,如乌鸦是什么样子的,如何把小石子放到水瓶里,瓶子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等等。此时,教师应为学生解答疑问,这不仅是学习本课的要求,也是使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基本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就为教学提供了便利,教师可以在网上下载相关的视频素材,把乌鸦喝水这一事件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

2. 结合儿童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陶行知认为,需要最大限度地解放儿童的手、脚及大脑,从而确保他们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从中不知不觉地得到教育。小学生的年龄小、思维发展水平有限,在文字内容方面的学习缺少积极性,但都有好动、爱玩的天性,教师可运用孩子们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将“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并没有固定的、统一的方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地制定可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以提升。实施教学计划时,教师应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和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参考文献:

[1] 李秀莉.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37).

[2] 易礼洲.儿童思维发展新论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J].读书文摘,2015,3(4):55-58.

[3] 吴秀霞.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6,7(5):90-91.

[4] 金梅玲.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分析[J].小作家选刊,2016,6(22).

[5] 韩南哲.儿童思维发展新论对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启示解读[J].当代青年月刊,2015,8(12):181-181.

[6] 刘光容.基于儿童思维发展新论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2015,5(7):123-123.

(编辑:易继斌)endprint

猜你喜欢

皮亚杰小学语文教学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影响及其在职业教育中应用
走近皮亚杰
浅谈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及其启示
道德教育中须处理好的三对关系
儿童道德发展规律探析——基于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视野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