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视线从未离开过用户

2017-09-26杨直

电子竞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百城火线观赛

杨直

全球逾5億的注册用户、600万的最高同时在线、2016年高达10亿的职业联赛观赛量,已经运营了九年的穿越火线仿佛电竞项目中的一棵常青树。是什么让一款游戏如此的长久不衰?带着这个疑问,我们采访了穿越火线赛事幕后的几位工作人员。

发行制作人陈侃:以用户为核心的产品运营

初见陈侃是在合肥,2016年CFPL第九赛季的总决赛上。在与陈侃的交谈中,多次重复出现的“用户”一词,也许是对穿越火线这款产品运营策略宏观上最好的概括。

“穿越火线这款产品最开始能够迅速的火起来,一个原因是把分散的用户聚在了一起,提供了网游化的对战体验,另一个原因是满足当时FPS用户对射击游戏的需求。”

的确,穿越火线初现国服的2008年正是FPS游戏发展断档的年代。在续作不被认可的情况下,CS系列产品在网游的攻势下节节败退;而较少的玩家数量也不足以支撑第三方对战平台的生存。

作为第一款“电竞网游”,穿越火线完美地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并凭借高水平的游戏品质和后续对游戏内容的补充,俘获了越来越多的用户。

为了让遍布全国的用户不受到因工作学习原因在城市间迁徙造成的不便,穿越火线将相邻省份的大区打通。“一个老用户玩了穿越火线4年,大学毕业了要到另一个城市工作,我们总不能让他再重玩一个号吧。”虽然听起来像是一个玩笑,但作为发行制作人,陈侃的注意力始终都在用户的身上。

“穿越火线整个团队的视线的确从来没离开过用户,这也是我们和他们能够合作这么多年的原因。”穿越火线的战略合作伙伴VSPN对此也表示了认可。

除了赛事执行外,泛娱乐内容的制作、赛事商业开发和运营目前也都由VSPN负责。而双方如此深入合作的原因除了对理念的认可外,也包含着多年培养的默契,“从穿越火线一开始做电竞我们就一直都在。”

与其他电竞产品不同的一点是,穿越火线在电竞上的探索几乎是紧随产品出现的。“其实是察觉到了用户的需求,当时穿越火线的玩家数量非常多而且带有强烈的竞技属性。百城联赛开赛时,如果一个网吧办比赛,参赛的队伍少则十几支,多则几十支。”

如果说对游戏内丰富的模式仍然存有误解,穿越火线在电竞上的开拓就显得无可争议。从百城联赛开赛至今,这项有实际投入,无实际产出的大众赛事坚持下来的理由,就是为了提供给底层用户一个比赛的平台。时至今日,百城联赛仍然是为那些有梦想的青年准备的,一个通向世界上最大电竞舞台的入口。

百城联赛的成功为穿越火线培育了良好的竞技氛围。而随着时间的发酵出现的观赛需求也直接催生了CFPL等职业联赛。陈侃先生提到,在察觉到用户对职业赛事的需求后,他们先是尝试地做了一些杯赛,并在2012年投入重金打造了穿越火线职业联赛CFPL。后续又衍生出了CFS等国际性赛事。

在赛制时间的选择上,秉承着以用户为根本,向传统体育借鉴的思路,CF的赛事规划往往以年为单位:利用一年两季的CFPL覆盖大部分时间,再用杯赛和第三方赛事补充,保证了用户随时都有比赛可看。

在观赛体验方面,客户端内置播放器和直播平台的全面输出保证了用户随地都可以看比赛。这样贴心的为用户服务,CFPL的职业联赛在2016高达10亿的观赛量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近两年发展迅速的移动电竞市场上,我们同样看到了穿越火线的身影。2016年《穿越火线》手机版:《穿越火线:枪战王者》上线,截止目前已实现了1300万的DAU。对于这款现象级产品的出现,陈侃先生认为:“我们其实是发现了在移动端对竞技性有需求的用户。”

在他看来,电竞项目的难度不断降低代表了移动电竞蓬勃发展的必然性,有些用户可能对竞技性的追求仅仅依靠移动产品便可以满足。“当我们发现移动端FPS游戏这一块仍是空白时,我们就做了手游版。”

因此,《穿越火线:枪战王者》的成功只是正确的运营理念被再一次验证,但坚持以用户为核心的做法却值得其他厂商学习。

赛事负责人陈进:抓住用户、提升体验

2008年,当时还在某游戏媒体供职的陈进初次接触到穿越火线和百城联赛时,便隐约得觉得这会是电竞发展道路上一次重要的变革。

随后的三年中,作为专门跟穿越火线及相关赛事的游戏记者,陈进与幕后的团队进行了非常多的沟通,并在CFPL诞生前夕,也就是2011年加入了穿越火线赛事运营团队。

当时百城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三年,职业结构已经趋于稳定。强弱队格局的稳固带来的是底层用户参赛激情的衰退。而线上线下赛事饱和的现状也意味着赛事领域需要新的尝试。在这样的背景下,CFPL便诞生了。

“最开始做CFPL的时候其实抱着尝试的心态,毕竟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当时参考了五大联赛,和GTV等国内最好的执行商都谈过,最后决定了和GTV合作。后来落地的过程中和执行团队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不管是比赛中,还是比赛外,每天有超过一半的时间在与对方的PM沟通字幕、OB位置等细节。”

“团队里的每个人都是这样吗?”

“对,出差的用手机看,不出差的用电脑看,发现问题都会同步到群里。”

与赛事运营团队的“拼命”类似,为了达到最顶级的呈现效果,执行团队也动用了自己的“老本”。

“我们提供了最专业的OB团队、不亚于电视台级别的摄影、摄像以及最先进的在线包装系统和AR技术等等。”

在赛事团队和执行团队共同努力下,CFPL成为了中国电竞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不止于此。

CFPL的意义不仅在于为用户提供了更精彩的内容,作为穿越火线赛事体系的最顶层,CFPL释放了更多下游赛事中的强队,从而重整了下游职业化的格局。恢复了信心的用户又表现出了较高的参与性。基于同一核心理念的产品与赛事联动的威力也显现出来。endprint

都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开了一个好头的CFPL却没能让赛事团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轻松太多。用户天然具备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主观逻辑让起步很高的CFPL在进步上“压力重重”。

“我们的赛事相关内容一直积极地跟随着用户的需求变化,比如从视频到直播,再到八卦和社区。至于社区和赛事我觉得应该这样看:社区是赛事内容的一部分,玩家的讨论、一些衍生内容都会对赛事内容进行很好的补充;赛事也是社区的一部分,只不过是更竞技向的内容。”

在腾讯任职多年的陈进不知不觉中养成了总结依靠方法论的习惯。“当把赛事作为一个产品时,你的用户就是最重要的。你的变化都要跟着他的需求走。”衡量陈进的方法论是否是正确的,由玩家自发生产的和官方生产的赛事相关内容在量级上一年内翻了10倍也许是最好的证明。

“如果整个穿越火线团队都以用户为核心来制定策略的话,那你们是如何接收用户反馈的呢?”

“我感觉分两类吧,偏感性的日常的用户讨论和理性的用户研究调研。用户讨论这块的话,线上有玩家讨论的地点我们一定会出现,比如贴吧。我自己也会经常在贴吧里回帖。另外直播时的弹幕和评论我们也会注意。线下的话,就是去现场问一些观众。调研的话,我们每年都会在赛事的关键节点做大型的调研。”

成体系的调研方法让赛事与产品团队可以及时收到用户的反馈并对策略进行调整。这一点也反映在了移动电竞的发展上。

“当时我们收到反馈就是用户也希望看到移动端高水平的赛事。于是我们就先试着举办了一个线上赛,居然有千支队报名。”所以我们看到了,不到一年的时间里,CFML、CFGI等重量级赛事相继出现。8月18日和CFPL同时开赛的CFML也印证了移动电竞的赛事已经走上了正轨。

同时拥有PC端和移动端头部产品以及相关赛事的穿越火线在赛事的发展运营上无疑积累了足够多的经验。“对于端游而言,长期运营的目标决定了先满足参赛需求,再向观赛需求引导的运营思路,赛事体系的搭建也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

手游则不同,目前来看,手游的寿命普遍较短,因此,在长期运营风险较大的情况下,穿越火线赛事团队选择了自上而下的搭建过程,即先搭建顶层的职业联赛和国际联赛,满足用户的观赛需求,在后续的运营中,再满足用户的参赛需求。”

关于移动赛事的内容,陈进表示,由于手游的操作难度高,直播观看体验不够直观。因此手游赛事的呈现整体上更偏打法,包括Timing和战术的运用。因此,减慢节奏,解说引导,当成一个故事去讲述也许是比较好的呈现方式,这也是和端游赛事很大的不同。同时,赛事与产品团队也在不断地改进OB、优化弹道同步等。

赛事运营的丰富经验,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使得穿越火线在电竞IP开发上显得得心应手。“我认为电竞的IP由內容和人共同构成。我们请最顶级的团队做电竞超级网剧就是想将那些从08年到现在的人,那些励志成长的故事呈现出来。”

最后,陈进也提到了“赛事人”的痛苦,“电竞是朝阳产业嘛,所以要不停地学习。这也意味着我们没有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尽量平衡心态吧,谁让你爱电竞呢。”

无论是团建时哭成一团的感动,还是工作中的尽责专业,这些真实的情感让我们相信穿越火线和幕后的人们将“爱并痛苦”地走过下一个十年。

过去未去,未来已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百城火线观赛
同时满足观影、游戏和观赛三大需求 Acer(宏碁)E8615 4K亮彩投影机
穿越火线之协同作战(上)
在防控“火线”践行初心使命
穿越火线之我是连长
对我国消费者现场观赛影响因素的初探——以全国排球联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