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国电视剧中武则天形象的演变与意义

2017-09-25王一帆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
关键词:女权主义武则天

王一帆

摘要: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传奇色彩和吸引力的人物。其形象的特异性和典型性,使得武则天成了各类影视作品不断改编的题材,涌现了大量与其相关的电视剧作品。本文将从相关的十余部电视剧作品出发,浅谈武则天在电视剧中形象发生的演变,揭示武则天形象在电视剧中从单一到多元的变化规律;并以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究武则天形象的类型演变具有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武则天 形象类型 女权主义

一、武则天形象的类型演变

在历史上,有关武则天的故事有很多。《旧唐书·本纪第六》载:“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自古以来,文人学者从未停止对武则天研究的脚步,武则天形象最早的出现在影视作品中是1939年,至今已有79年的时间。有关其形象的作品自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来,就一直活跃在观众的视野当中。本章将基于十几部电视剧作品,探索武则天形象的演变。

(一)扁平单一的政客形象

从1976年我国拍摄了第一部有关武则天的电视剧到今天,已经跨越了42年的时间,武则天的荧屏形象也在这42年的时光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由于影视创作者改编的方向不同,对其形象有了不同的解读,每次改编都赋予了武则天新的形象。

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到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最早关于武则天题材的影视作品。1939年出现了由顾兰君主演的第一个武则天影视形象。在1963年,李丽华出演了电影版的武则天。英国文艺理论家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中根据性格将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两种。扁平人物的性格单一且无发展变化。②在这些《武则天》系列电影及电视剧中,武则天的形象往往是比较单薄的,而且这些单薄的形象趋于单一化,不具有完整人格。在1976版的《武则天》中,李通明所饰演的少年时代的武则天比较娇柔妩媚,但是少了一些灵动和生气。湘漪所饰演的中年时期的武媚娘,虽然十分霸气威严,但是完全被塑造成了一个男性政治家的艺术形象,缺乏武则天作为一个女性所含有柔情的一面。

在刘晓庆版的《武则天》中,塑造的是一位大胆改革、励精图治的形象。表现了武则天重视农业农耕,减除百姓赋税及劳役,颁布新政等作为君王明智贤明的品质。在感业寺的几年时光中,她韬光养晦,变得心机深沉。于是,回宫,晋位,水到渠成,她为自己获得权力的道路扫除障碍,运筹帷幄,充分地演绎了武则天为自己筹谋划策的政客形象。

(二)趋于正面化、立体化的智者形象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以后,电视剧作品中武则天形象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人物形象从单薄开始走向立体。创作者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她阴狠狐媚。风流不羁的阴暗色彩。不再过多的渲染她篡夺男性政权残暴可怕的一面,更加注重表达武则天过人的聪慧和机敏,对其趋于正面表达,注重挖掘其具有个人魅力的性格色彩。

1984年,馮宝宝版的《武则天》和1985年潘迎紫版的《一代女皇》中武则天形象开始逐渐丰满,两位演员都是一个人完整的演绎了从14岁至80岁的武则天,向观众展现了武则天顿挫波折的一生。潘迎紫饰演了一个仪态万千的武则天,集美貌与豁达于一身。潘迎紫也因此在观众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少女时期的武则天是机灵明艳的,统领天下的武皇帝则是威严霸气,带着浑然天成的强大气场。冯宝宝演绎的武则天也深得人心,其饰演的武则天角色在青年时更是多了几分娇媚可人、秋波流转,冯将一个少年时期小女人的娇态演得惟妙惟肖、丝丝入扣。武则天形象从原来的简单粗暴、单薄扁平向立体化、丰富性转变。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的武则天题材电视剧大多在情感线索的设置上一改早期的生硬,变得较为柔和,弱化了其无情无义的表达。在充满了人文关怀的视角下,武则天的形象更加趋于正面化、立体化,同时在观众眼里也更加饱满,更具有争议性。

(三)趋于多元化的女性形象

2000年以后,中国电视剧中武则天形象发生了更多的变化,由丰富化、立体化向多元化转变。创作者更是增加了武则天形象的女性化表达。这种变化在归亚蕾演绎的武则天中尤为明显。武则天首先是个女子,女子相比于男子最大的特质就是温柔,如果没有这个特质,她无法打动幼年丧母的李治,也就没有后来的一番经历和成就。武则天在感业寺无比思念李治,并为李治写了首《如意娘》:“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寄托自己对李治的深情与期待。作为一个女人,武则天也拥有着属于女性特质的细腻和多情。《大明宫词》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另类的武则天。归亚蕾饰演的武则天是从女性角度对“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进行阐释。她深爱自己的丈夫,也尽心当一个好母亲,对于陷害自己的儿子她没有赶尽杀绝,对太平公主,武则天竭尽全力地呵护和宠爱。年老后的武则天只身一人,她的内心深处是孤独疲惫的,失去了丈夫、儿女的她是渴望亲情、渴望陪伴的,这和普通女人一般无二。剧中的武则天形象也更加具有思辨色彩,使得武则天的形象有了更为多元的表达。

二、武则天形象演变的意义

(一)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叛

武则天的形象改变源于其本身的努力和实力,武则天给当时的大唐盛世带来了很多革新举措,这是其经常以女皇形象出现在早期电视剧中的原因。武则天女性意识的觉醒与反叛在《大明宫词》中体现的比较明显这一形象的出现代表着对过往的颠覆。《大明宫词》也被认为女性主义影视作品的经典代表之一。这部影视作品在塑造女性形象的过程中,充满了对于封建男权统治的叛离与逃脱。太平公主在剧中只为薛绍一人钟情,在薛绍死后。太平公主进入第二段婚姻的时候。武则天给与了太平公主绝无仅有的特权一一休夫。武则天这样做无疑是为了鼓励自己的女儿太平,要勇敢的正视、面对自己对爱情婚姻的感受,勇于冲破束缚,不被传统的男权主义所压制,不被强势的父权主义压抑。这是一个现代意识极为明显的男女平等的理想观念。

但追根溯源,武则天的形象能够如此之久经影视改编而不衰,还是其自身价值在那样一个男尊女卑的时代超常实现的结果。这是一个女性权利挑战男性权利并取得一系列成果的历史,也正是这种超前的女性地位的提升导致了武则天形象能够长盛不衰。而随着时代的变革,以武则天形象为题材的电视剧也就更注重表现其女性地位的提升。武则天这一形象体现了女性意识的不断提升,同时武则天这一形象也促进了女性地位的提升。

(二)新女性形象建构的现实意义

在近年来,一部新的武則天电视剧题材《武媚娘传奇》上映之后,以超高的话题和收视率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剧中也塑造了不同以往的新的女性形象。在《武媚娘传奇中》,武则天代表的不是一个女人,而是一类新型女性。她身上具备的不再是一个历史人物的简单形象,而是在演绎一类人,此时的武则天形象打上了现代时代的烙印。她更像是现在职场中的“女强人”。有着纯洁,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勇敢、天真,甚至是善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感染身边的人,变得更贴近当今的女性,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其形象由反面角色向争议角色转变,最终形成了现在正面化转变。这种形象的演变体现了中国文化在新时代发展中对女性的宽容,以及女性地位的客观提高。

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第二次反抗浪潮以后,女性地位的提高已经不仅表现在追求权力、人格平等上,更多的是要求实现女性本体欲望。女性主义传入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作为一种非主流的、边角化的碎片式思潮存在,但中国女性也从未停止过对不平等的抗争。影视作品也开始逐渐关注剧中出现的女性形象和女性意识的嬗变。在中国女权运动史上,武则天无疑是最杰出的代表之一。因此出现了更多的电视剧作品从一个女性主义的视角去解读武则天。将女性意识与现代意识融入宏观的叙事之中。可以说,武则天作为一名意识超然于当时社会的女性。为现代女性意义的再审视,甚至于推动新生代女性保有自身权利,追求自身幸福的行为做出了良好的榜样。

(三)武则天题材电视剧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1.形象的生活化和复杂化

随着以上对武则天题材电视剧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武则天的形象是随着时间的推进日趋生活化和复杂化的。从最原始的单一性格的标签式的平面化人物逐渐变成一个有血有肉的真正的人的形象,其表现主要在以下几点:一、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作品开始尽可能多的描写武则天的各个性格侧面,而不在是单纯的就一种性格进行放大和主要描写。二、人物情感的丰富性,不在将武则天的情感注入到单一的人物身上,而是尽可能地将其情感分割,形成了对不同人物情感的转移。三、人物身份的演变对性格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发展,武则天的性格不再由始至终毫无变化,而是随着其身份的不同而进行改变。观众可以看到其不同时期的不同形象。四、人物心理的侧重表现,主要体现在旁白式人物心理展现上,增加了对其心路历程和心理思维的展现。

武则天的形象趋于生活化,她不再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精于权谋的政治家,不再是一个简单祸国殃民的妖女,也不再单纯地是一个傻白甜的形象。而是一个具有自己思维的。具有人所共有的喜怒哀乐情感的女人形象。

2.题材的表面化和商业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经济水平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一种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文化语境逐渐形成”,中国电视剧的娱乐性也越来越明显。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改编正明显地发生着变化。不再过多地关注历史时期、事件、人物本身的真实性,而是更多聚焦于满足社会大众的感官娱乐,注重迎合观众心理期待。

影视创作者不再考虑影视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水平,而是过多地考虑观众的需求和口味。现在的很多历史剧,已经成为了这个充满欲望的大众狂欢时代人们精神上的抚慰剂和日常生活中娱乐消遣的载体。现代人的职场压力越来越大,工作、生活的压力下,人们需要放松自己不堪重负疲惫的身心,希望看一些快餐式,娱乐眼球的电视剧,用来缓解职场和生活中的压力。武则天的形象存在变成一种快餐式现代女性楷模的危险,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这样的历史真实与观众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是值得创作者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女权主义武则天
“离猫为你守四方”——《大云经神皇授记义疏》中的武则天
MYTH AND MECHAS
武则天的遗嘱
AnAnalysisofFeminisminJaneEyre
女权主义REBORN重生
《可敬的夫人》的后现代女权主义角度解读
浅析女权主义的兴起
门罗作品《逃离》的生态女权主义解读
从女权主义角度剖析《情人》的主要角色
武则天陵墓前“无字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