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嬉笑怒骂,雅俗共赏

2017-09-25刘潇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
关键词:幽默梁实秋散文

刘潇

摘要:《雅舍小品》是梁实秋的一部散文作品集,涵盖了品人、论事、谈吃等方面的内容,可谓是杂文中的明星,乡野味浓重,凭借他幽默风趣的笔调,亲切的口吻,营造出与读者开怀畅聊的轻松感,在嬉笑怒骂中闲谈人间琐碎。本文选取了其中三篇文章,分别体现了他由品人揭示群众观念和社会现象中的种种特征;从小社会的点滴琐事中评论大家国之利弊,将严肃的政治问题写得轻松易懂;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交错混沌的烟火中思乡怀人,追求随性闲适、简单自然的生活格调的特点。

关键词:梁实秋 散文 幽默 雅俗共赏

一、雅舍品人

梁实秋的作品中不乏“品人”的文章。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且感触良多的当属《女人》一篇。

《女人》开篇就指出“有人说女人喜欢说谎;假如女人所捏转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便很容易致富。”如此的“致富”方式真是别出心裁,荒唐可笑。乍一看,不免有对女人的些许嘲讽偏见之嫌。但作者特意加上“有人说”三个字,说明“女人喜欢说谎”这一观点不是出于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不完全契合自己的想法,将这一言论代入得自然有趣。那么,女人到底喜不喜欢说谎呢?先生笔锋一转。将问题的关键点放到“什么叫做说谎”上,“若是运用小小的机智,打破眼前小小的窘僵,获取精神上小小的胜利,因而牺牲一点点真理,这也可以算是说谎,那么,女人确是比较的富于说谎的天才。”先生没有揭示出“说谎”带有欺骗性、不诚实性的苟且的一面,而是将它解释为一种机智,一种化解尴尬、获得精神胜利的技巧,扩展了“说谎”的褒义功能。将“说谎”当成夸赞之词,甚至将富于说谎的女人说成“天才”,将这说谎的技巧说成是女人与生俱来的天赋。如此一来,本想矢口否认自己喜欢说谎的女人,竞还要争相比拼各自说谎的巧妙技能,看看谁是这顶尖的“天才”呢!他为证实自己的观点并非空穴来风,列出了女人善于说谎的例证,大多是市井常态:买衣料必要挑三拣四、嫌这嫌那,如此故意找茬,只是碍于价码太贵了,不得不口是心非。倘若便宜,本来不要买的也要购储起来。馈赠别人时,必说:“实在买不到什么好的……”,其实这东西又是来自他人之手。他戏说女人总喜欢拐弯抹角地放一个小小的烟幕,无伤大雅,颇占体面。女人的谎言仿佛舞台上的烟幕,为正在上演着的生活的戏剧渲染了气氛,增添了趣味,由此产生了艺术感。他引用王尔德说的“艺术即是说谎”,将说谎列为一种艺术。段尾一句“这些例证还只是一些并无版权的谎话而已”着实精妙,回到段首靠谎话获得版税从而致富的戏谑之辞,又将自己的例证说成玩笑,让人啼笑皆非,亦不失为一种高妙的艺术。

接着,作者又先后指出了女人善变、善哭、善言、胆小、聪明的特点,每一种特点的阐述都单独成段,都有丰富的事例,且角度多变,没有千篇一律,落入俗套。写女人善变,将其归于哈姆雷特式的犹豫,甚至是一种精神上的脆弱。但这种善变有考虑周到的成分,女人将这种善变发扬到装饰打扮上,营造出变幻莫测的审美情趣。作者深入“女人是水做的”这一滥俗的比喻,指出这水是活的,而非死水,强调了女性的灵动美。写女人善哭,这哭既是武器也是她们内心的“安全瓣”,是她们的精神依托和发泄方式。善哭亦善笑,女人千姿百态的笑状是女性独特风情的展现。“哀与乐都像是常川有备,一触即发”,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表现女人感性的特点。写女人善言,由年幼时的口齿伶俐。到成人后的能说会道,再到年长时的搬弄是非,不同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表现特征。写女人胆小,推测缘故大概是体力不济,指出女性相对于男性体质上的弱小。最后,写女人聪明,缝补女工、家务琐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但尾句“有学问的女人,创辟沙龙,对任何问题能继续谈论至半小时以上,不但不令人人睡,而且令人疑心她是内行。”在对女性予以肯定的同时掺杂了男人的优越感和无形中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骄傲,“疑心”二字暗含了对知识女性的鄙夷。更多的将女性的价值限于家庭的樊笼里。

《女人》在字里行间体现出他作为一名男性对女性特点的细微观察及解剖。但更多的是掺杂了作为一个不同于女性的男性视角。这篇散文的有趣之处就在于:一方面细数女人的种种缺点,另一方面又在缺点中透出女人的可爱,赞扬女性的美好聪慧,写出女人这一形象的复杂冲突、情感丰富。行文流畅,事例形象,趣味横生。

二、雅舍论事

长日无俚,写作自遣,随想随写,不拘篇章,冠以“雅舍小品”四字,以示写作所在,且志因缘。我想这雅舍之中最值得一提的该是书房——先生寄身其中,纳书入怀,神思畅游的自由之境。

梁实秋在《书房》一文的开头就直接赞叹:“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但书房多出自仕宦人家。中有书香——松烟油墨印上了毛边纸,从不大通风的书房里散发出来的那一股怪味,不是桂馥兰薰,也不是霉烂馊臭,是一股混合的难以形容的怪味。指出书未必香,铜未必臭,且视具体情况来判断。梁实秋开篇就另辟蹊径,不同于一般写书房的文章,将陈设构造放在一边,先扬后抑,深刻剖析“书房”这一名词。

第二段指出寒窗苦读之下的学子多半是没有书房的。囊萤凿壁的就更不用說。与拥有华丽书房的士大夫人家形成对比。作者引用伊士珍《琅嬛记》中的记叙:张华游于洞庭,遇一人引至一处。别是天地,每室各有奇书,华历现诸室书,皆汉以前事,多所未闻者,问其地,曰:“琅嬛福地也”。古文中的这类奇异经历甚是雅致,说明了对于寒苦的读书人,书房的所代表的奢侈意义。接着从另一面来加以对比,某些有条件读书人,只顾于匀出房间来亨鸡养狗。却没有匀出一间书房的能力,甚至连书桌都懒于置办,真是荒唐至极。

紧接着上段尾句中的事例:“一位富有的知识分子,他不但没有书房,也没有书桌,我亲见他的公子趴在地上读书,他的女公子用一块木板在沙发上写字。”作者强调:一个正常的良好的人家,每个孩子应该拥有一个书桌。主人应该拥有一间书房。那么既然要建一个书房,是不是一定要装饰得十分华丽宽敞,红袖添香?非也。他明确指出书房的用途是庋藏图书并可读书写作于其间。不是用以公开展览藉以骄人的。“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你的视野见识、文化底蕴从来都与书房的大小、精简无关。一句“有好多著名作品是在监狱里写的”涵盖古今中外的许多著名事例,极具说服力和讽刺意味。

自此,作者又分别描述了宋春舫、周作人、闻一多、潘光旦先生的书房,各有千秋。宋的清幽恬淡,精装分明;周的清苦明净,井然有致;闻的纷乱充实、错落有趣;潘的品类集中,书签别致。每间书房的景象在先生的笔下跃然纸上,令人神往。每一物件,凡是有主人的,都或多或少隐现着那人的肌理,书房亦如此,各自氤氲着主人的风骨和格调。

文章在尾段深化了主题:汗牛充栋,未必是福。藏书而充栋,却有其必要,但若是真正将书中精要纳入脑中、心中,书房也就没有那么重要了。邻居绸缎商可惜我造那么大的书架,不如给他摆列绸缎匹头,可以说是庸俗之至,将话题回到首段书香与铜臭的冲突,书之香,源其雅,真正的读书人得以享之,那些伪文人再怎么掀动鼻翼,嗅到也只是令他们混沌其中的铜臭味儿罢了。

三、雅舍谈吃

梁实秋曾在《雅舍小品谈吃·自序》中谈及自己写作的缘由:“偶因怀乡,谈美味以寄兴;聊为快意,过屠门而大嚼。”可以说是借一饮一啄,品味人生,回首追忆过去的美好时光,著文谈吃以遣怀寄兴,作一番回乡的梦和精神漫游。

《火腿》首段写北方人先是不懂吃火腿,后稍有了解,但终究不流行,餐馆多用清酱肉。但在作者心中清酱肉始终要输火腿特有的一段香,由此强调了火腿的特殊美味,让人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风味让先生如此钟情。

接着作者简述了火腿的历史。《东阳县志》云:“薰蹄,俗谓火腿,其实烟薰,非火也。腌晒薰将如法者,果胜常品,以所腌之盐必台盐,所薰之烟必松烟,气香烈而善入,制之及时如法,故久而弥旨。”运用典故,把“吃”这一俗而庸常的活动写得雅致,彰显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采。著名的上品金华火腿已行销各地,在金华本地却很少见了。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对火腿的了解之细致全面,不是真的爱吃、懂吃、善吃之人,绝对没有这样的见识。

下面几段分述了三个片断性的回忆:一是在上海吃火腿,鲜明似火的瘦肉,依稀透明的肥肉,至今思之,犹有余香。具体地描写了火腿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二是回忆民国十五年冬在南京与友人共享的情景。而今与友人天隔一方,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由吃火腿想到人,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种无可奈何的浪迹天涯的游子的思乡之愁跃然纸上。三是回忆抗战时,与张道藩在重庆留春坞吃的那顿火腿。联系前两次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到吃火腿的地点由上海转到南京又转到重庆,接着来到了台湾。作者偶得一只真的金华火腿,去切割时,老板的反应把文章推向了高潮——当老板把火腿劈成两截时,他惊叫道:“这是道地的金华火腿,数十年不闻此味矣!”离乡有年,细细地品着来自内地的火腿,故土之思萦绕在心头,浓烈、回荡,久久不散。

最后,作者说明了中外火腿的不同,且外国火腿不及金华火腿的美味,同时建议身处异国的同伴借吃“佛琴尼亚火腿”来聊以慰藉自己对家乡风味的怀念。虽说是带有玩笑意味的话语,但细细读来,不免尝出了淡淡的苦涩。在我看来,梁实秋的谈吃散文“意在吃外”。或者说是在“吃”中隐现着一股浓郁的乡愁,透露着思念故土的文化情怀。

四、小结

由上述三篇文章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出梁实秋散文集嬉笑怒骂,达雅俗共赏的风格特点,且取材豐富,不管是品人文章的幽默诙谐、讽赞兼具,还是论事文章的独到剖析、雅致深刻,抑或是谈吃文章的随性自得、乡愁散溢,都是对人间百态的观察、描摹和思考。其创作散文,以胡适的白话文为样本,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境界,精微之外,予人以乐趣,虽至琐细,却也尝到韵味,略显“思古之幽情”。先生曾说:“散文的美妙多端。然而最高的理想也不过是‘简单二字而已。”他热爱生活,注意观察和思考种种社会人生,性格开朗而幽默。所著文章以善为本,综合嬉笑怒骂,营造出一种人世近俗而不伤雅的幽默,即“雅”幽默——与“俗”幽默相对的高品位幽默,一种与大众化、世俗化、平民化的“市民幽默”相对的“贵族幽默”,以阳春白雪之质得雅俗共赏之妙。

猜你喜欢

幽默梁实秋散文
梁实秋谈付出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北平的零食小贩
梁实秋与冰心的友情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没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