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皋方言动植物词研究

2017-09-25吉伶俐

文教资料 2017年35期
关键词:对比研究

吉伶俐

摘要:如皋位于江苏省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翼,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如皋方言词汇尚未得到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以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词汇的共时研究,通过对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普通话的对比,从构词语素、感情色彩、词缀和造词理据四个方面比较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普通话的异同,总结如皋方言动植物词的特征。通过制定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南通、泰州、盐城、海门、苏州、常熟六地方言比较表,进行数据计算,得出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六地的相似度,发现如皋方言与南通、泰州方言相似度最高,与苏州、常熟、海门等吴语区方言存在一定的相似度,地理距离、移民和历史归属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如皋方言 方言词汇 动植物词 对比研究

一、引言

如皋,别称“稚皋”、“稚水”,地处江苏省中东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属南通市管辖。南临长江,东近黄海,“饶鱼盐,利农桑,在昔为淮南冲要之区”。

如皋方言属江淮官话泰如片如皋小片。位于江淮官话区南沿,与吴方言隔江相望,受吴语影响较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江淮官话与吴方言的过渡特征。对于如皋方言的研究,语音方面较多而词汇、语法不足。

方言词汇拥有独立的系统和特征。是方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皋方言词汇尚未得到系统研究,因此,本文根据《江苏省志·方言志》的条目并进行适当增补,选取如皋方言口语中常见的动植物词,旨在通过与普通话和周边方言的对比研究,从词形、词义、构词法、造词理据四个方面,揭示如皋方言动植物词的特征,及其与周边方言的亲疏关系,为如皋方言词汇研究提供一份详实的资料,从而进一步探索如皋方言詞汇的整体特征。方言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如皋方言词汇研究,有助于了解如皋人民的生产生活、人文地理、风俗习惯,对如皋的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运用田野调查法,对两位发音合作人进行调查。调查词条共计78,按照植物、动物2个意义分类进行整理,制成如皋方言动植物词汇表,对调查到的内容采用定性方法进行分析并考证,揭示如皋方言动植物词的特点。同时,整理出《江苏省志·方言志》中苏州、常熟、海门、南通、泰州、盐城六个方言点的动植物词,制成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周边方言词汇比较表,采用定量分析法、图表法和对比法,总结如皋方言和周边方言的亲疏关系。

二、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普通话的比较研究

从本质上看。普通话也属于方言,它与各方言有着共同的来源——古代汉语。由于形成年代的不同、影响因素和环境的不同、继承程度的差异、演变的速度和方向不同等,普通话和各方言之间存在多种差异,体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的各个方面。本章主要从词形、词义、构词法、造词理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2.1构词语素

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普通话相比,有的构词语素和排列顺序完全相同;有的构词语素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有的构词语素完全不同:有的构词语素基本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此外,在调查的78个词条中,存在以古汉语词作为语素构词的现象。

(1)构词语素和排列顺序完全相同

如植物词:

在这些植物词中,部分词存在多种说法,如糯米、玉米、莴苣等。这些其他说法均由老派发音人提供,是如皋方言的原本说法。由于共同语的推广,这些词渐渐受普通话影响,趋于一致,但目前并没有表现出谁强谁弱的趋势,在任何场合均可以使用,彼此交流并无障碍。

再如动物词:

在以上动物词中。同样存在多种说法的现象。如公牛、母牛、公猫、母猫等,这些词均拥有性别标记,而其他说法中的性别标记通常是古汉语,偏僻隐晦,若不加以深究,几乎无法理解,如“牸牛、(牛+舍)牛(母牛)”等。由于共同语的影响,人们普遍采用普通话的说法,舍弃原本的说法,仅有老一辈农村人仍在使用。这类词表现出明显的同化现象,在大多数场合,若使用老派说法,交流则会出现障碍。

(2)构词语素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

以上列出的词与普通话相比。构词语素部分相同,另一部分不同。这些词基本可分成两类,一类是相同的构词语素能显示动植物的类别,不同的语素往往同义,或能显示如皋人对该事物特征的认知,如“粘米”、“番瓜”、“黄芽菜”、“雄鸡”、“狼头儿鱼”、“黄猫儿”等;另一类则是词尾“子”缀和“儿”缀的区别,如“赤豆儿”、“茄儿”、“壁虎子”、“猴儿”等。

此外。在如皋话动植物词中,部分古语词作为构词语素构词,如“牸”、“牿”、“雄”等,这些古语词的存在反映了如皋方言中古语词的继承现象和程度。体现方言中古语词的特点。

(3)构词语素完全不同

这些词的构词语素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基本直接反映了如皋人对这些事物的认知。或根据其产地,如“番芋”表示外来的一种事物:或根据其形状特征,如“百脚”表示脚的数量多指“蜈蚣”;或根据其叫声,如“麦好割高”指布谷鸟,其发音像布谷鸟的叫声:或根据当地人赋予的文化特征。如“喜喜儿”指蜘蛛,意味着喜事降临。

(4)构词语素基本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

如皋话中有部分词构成语素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排列顺序不同。在调查的78个词条中,“火萤虫儿”指萤火虫。

2.2词的感情色彩

词的感情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主体对客观对象的情感倾向、态度、评价等内容,如褒贬、喜悦、痛苦、悲凉等。如皋方言植物词的感情色彩一般为中性,动物词的感情色彩则较为丰富,可分为贬义、褒义、亲呢三种类型。

(1)贬义

如皋话中拥有贬义的感情色彩的动物词可分成两类。

一是由于动物本身有害或对人类不利,因此赋予其贬义与厌恶的色彩。如:

黄猫儿:黄鼠狼。尽管黄鼠狼不是害兽,但其有“放臭气”和“偷鸡”的习性,因此“黄猫儿”常带有贬义色彩。

二是根据如皋人的文化心理。赋予某些动物的贬义的感情色彩。如:

老母猪:母猪。由于猪的体态不雅观,且好吃懒做,因此“老母猪”拥有贬义色彩。往往用“老母猪”形容丑陋、肥胖、好吃懒做的女性。

(2)褒义

如皋话中拥有褒义的感情色彩的动物词也可分成两类。

一是由于动物本身有益。因此赋予其褒义与喜爱的色彩。如:

田鸡:青蛙。由于青蛙是消灭森林和农田害虫的能手,因此“田鸡”拥有褒义色彩。

癞宝:癞蛤蟆,蟾蜍。由于蟾蜍拥有高医用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被当作“宝”。

二是根据如皋人的文化心理。赋予某些动物的褒义的感情色彩。如:

壁虎子:壁虎。在古代,壁虎是吉祥的象征,有地龙之称,如皋民俗中至今仍存在此义,因此“壁虎子”拥有褒义的色彩。

(3)亲呢

如皋人对小孩儿和动物的小崽子的称呼十分亲昵。如“细猪儿”、“细狗儿”、“细孩儿”等。“细”表示小,也蕴含着因为年龄小而宠爱的意思。如皋人也经常用“细猪儿”、“细狗儿”指称家里的小孩子,是非常亲昵的称呼。

此外,在具体的语境中,“猴儿”、“狗儿”表示的感情色彩不同。一般情况下,“猴儿”是对儿子或是男孩子亲昵的称呼,但也可以形容男孩子上蹿下跳不听话的状态,表示其好动、不安分;同样,“狗儿”是对自家孩子亲昵的称呼,但有时也表示某个孩子低贱,如奴隶一般。

2.3词缀

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中,最常见的前缀有“细、小”等。“细/小”附着在名词性语素前,构成“细/小+X”,表示小称,如:细茄儿、细枣儿、细梨子、细猫儿等,“细”的使用比“小”更为普遍。有时“细”还与“儿”连用,进一步表示小称的含义,构成“小/细+X+儿”,如:细勺儿、细凳儿等。

后缀是如皋方言地域特色的重要体现。一方面,在如皋方言中存在着一些普通话中常见的后缀,如“子”“儿”“头”,但是它们的用法和意义与普通话大不相同;另一方面,如皋方言中又存在着一些独具地方特色的后缀,如“佬(儿)”、“宝儿”、“侯”等。

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中存在的后缀主要有“子”和“儿”。普通话中“猪、羊、鸡、狗”等动物词,在如皋方言中不可单独出现,必须加上“子”缀,如“猪子、羊子、鸡子、狗子”等。“儿”缀词有“番茄儿、桑枣儿、猴儿、细猪儿、蟋蟀儿”等,这些“儿”缀有时表示小称,带有喜爱的主观感情色彩;有时加上前缀“细”,构成“小/细+X+儿”,表示小称,如“细猪儿”。

2.4造词理据

1.语音理据

在古代,常以声训的形式来探求词的理据。词是音义结合体,语音是物质形式,词和其指示的事物之间可以通过语音联系。如皋方言中一些动物的名称是通过对其叫声的模仿而起的名,如“麦好割高”指布谷鸟,因布谷鸟的叫声像如皋话中“麦好割高”的发音,且每当布谷鸟“咕咕”飞过,似乎提醒如皋当地百姓“麦子可以收割啦”。

2.相似理据

相似理据是源于心理联想的一种构词理据,基于对甲事物同乙事物的相似联想而发生的。相似理据主要包括主观相似、局部特征相似、整体相似、颜色相似、感知相似等。在调查的78个词条中,如皋方言动植物的命名的相似理据主要表现在整体相似和局部特征相似。

整体相似即由于甲事物与乙事物整体相似,因而联想得名。如“黄猫儿”指黄鼠狼,因黄鼠狼长相似猫。

局部特征相似即复合词中某语素本身指一个整体事物,复合词与该语素存在某种联系,如“狼头儿鱼”指黄花鱼,因在如皋人的认知中,黄花鱼鱼头似狼头,因此取名“狼头儿鱼”;“田鸡”指青蛙,因其肉质细嫩胜似鸡肉,故而称“田鸡”。

3.特征理据

任何事物或现象往往具有多方面的特征,如性质、形态、作用、变化等。因此,如皋方言动植物名称有不少因其特征而得名,如“黄芽菜、玉米棒头、红花草、趴趴菜、百脚、长鱼”等着眼于事物的形,“赤豆儿、红花草、黄花儿、黄猫儿、蛤蟆乌儿”等着眼于事物的颜色,“粘米、泥滑虫儿”等着眼于事物的性质。

4.习性理据

动植物往往有其特有的习惯、原产地、栖息地、爱好等,因此,这些动植物名称以其特有的习惯特性而得名。如“番瓜、番芋、洋番芋”根据其产地与来源命名,“河蟮、河豚”根据其栖息地命名等,“晚米”根据其成熟时间来命名。

5.象征理据

象征理据是指一些动植物能表示抽象的象征意义而得名,是人们进行丰富联想的结果。如“喜喜儿”指蜘蛛,是喜事临门的征兆。

三、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周边方言的比较研究

如皋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常熟、苏州位于如皋南部,与如皋隔江相望;南通、海门位于如皋东南部;泰州位于如皋西部;盐城位于如皋北部,地理位置上七地都比较接近。方言分区上,如皋、南通、泰州、盐城均属于江淮官话,海门、苏州、常州属于吴语,前人研究发现,如皋方言中官话、吴语相互竞争,有着丰富的语言叠置现象,因此选取与如皋地理位置接近的江淮官话和吴语区的方言点,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出与周边方言的亲疏。

根据《江苏省志·方言志》整理出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周边方言(苏州、常熟、海门、南通、泰州、盐城)比较表,剔除七个方言中没有的词,共72个词条。

对比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对比词表中的情况统计可得。如皋方言动植物词与南通、泰州相似度最高,远大于盐城、苏州、常熟和海门。但由于词条数目较少,该数据仅能说明这72个动植物词的比较,为整体对比分析提供一定的参考。而无法说明整体情况。

根据对比统计,分析亲疏原因如下:

1.地理距离的接近与交通的便利有利于语言文化的交流。

如皋与南通相距64.1公里。与泰州相距79.6公里,三地间距离较近,高速公路的修建、动车的开通进一步拉近如皋至通泰的距离,促进语言文化的沟通交流。

而如皋距离海门94.6公里。距离常熟125.3公里。距离盐城139公里,距离苏州161.1公里。尽管高速公路和苏通大桥的修建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但相较于通泰,地理的阻隔成为如皋与这四地较为疏远的重要原因。

2.历史移民对两地语言相似度有重要的影响。

据海安青墩出土文物考证:新石器时期如皋处于青莲岗文化(遗址在江苏淮安)和良诸文化(遗址在浙江余杭)的交汇地带,两地一直不断向如皋移民。至晋永嘉之乱后,北方人口大量南迁,江南一带纷纷设侨郡、侨县。明清时期,受战乱影响,江南一带居民迁入如皋较多,县志、镇志均有反映,对该地吴语底层有深远影响。

由于北方和江南人口的大量移民,如皋方言官话与吴语的相互竞争、相互融合,如皋动植物词中仍存在部分说法与常熟、苏州、海门等吴语区方言相似,至于相似度和相似数量究竟有多大,需要从更加全面细致的词汇调查研究,此处只能说明这72个动植物词的相似情况。

3.历史上的归属对两地语言有一定的影响。

自如皋建县以来,从秦朝至新中国成立后,如皋一直隶属于扬泰,直至1950年1月,才划归南通,此后一直由南通管辖。由此可见,受历史的归属影响,如皋方言与南通、泰州方言相似度较大。

四、总结

本文根据《江苏省志·方言志》的词目,制定如皋方言动植物词汇表共计78条词条,按义项分成植物和动物两类,将如皋方言動植物词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从构词语素、感情色彩、词缀、造词理据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如皋方言动植物词的特征,并与周边方言(南通、泰州、盐城、海门、常熟、苏州)进行比较研究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总结亲疏关系,并从地理距离、移民、历史归属三个方面分析亲疏原因。

本文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由于本文以动植物词为研究对象,词条类型和词条数量有限,无法做到全面整体分析如皋方言词汇的特征,且语料来源于1998年出版的《江苏省志·方言志》,距今已有20年之久,期间变化未能考察修改,无法反映今如皋方言与周边方言的面貌。得出的亲疏关系仍有待考察。

猜你喜欢

对比研究
《红楼梦》章回目录的英译研究
晋中学院2012~2014年学生体质健康结果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