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新课标下政治教学策略的转变

2017-09-22侯秀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政治教学以人为本新课标

侯秀连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应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在新课程中成长与发展。同时,教育教学观念转变的核心应该是确立新的师生观和教学观。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人际关系,运用全面、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在本文中,笔者就新课标下政治教学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新课标;政治教学;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28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对人本主义思想的合理内核的吸收,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本文就对新课标下政治教学如何实现“以人为本”的理念的具体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一、在教学观念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把政治课的根本目的重新定位于促进学生的思想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着力开发学生的潜能上。在教育目标上,思想政治课要重视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以及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人格世界,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思想,就应该坚持人文教育以人为中心和以人自身的完善与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教育目的观。教师应认识到,在素质教育的时代,政治教学要坚持培养学生政治素养、政治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具备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应有的自主、自立、自强的能力和态度,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二、在教学内容上,深入挖掘学科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政治教师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而应广泛扩展到一切具有人文教育的方面。任何一个情境、或活动、或榜样,凡能开发学识、刺激想象、激发爱心,鼓舞人性尊严,正确地与人沟通,产生此等影响者,均应纳入到人文教育的范围内。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把学科知识纳入到深刻的人文背景中,做到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相融合,实现新课程改革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三、在课程设置上,探索研究性学习是人文教育的重要途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人文素养。……實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课程视野,改变以书本为载体、以工具性训练为核心、以课堂为主渠道的旧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走进多元复杂的生活,走进学生心灵,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一切社会现象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使学生热爱生活、关爱自然、诚信正直、富有正义感责任感。而大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和选修课教学,正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人文教育是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主要特征,也是它的生命。研究性学习课程在目标上,强调对学生的观念、思维等精神维度方面的培养;在出发点上,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即学生作为主体意识的“人”的感受;在实施过程中,不以外在的预先定好的目标性的东西。

去控制学生,而是让学生沿着自己的兴趣和思维方式探究;在知识的构建上,不以学科为中心按学科的逻辑体系去构建,而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独特的知识建构方式;在评价方法上,强调过程性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研究性课程强调学生个性的培养,强调学生观念、思维的培养,强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其人文内涵的体现。偏离了研究性课程的人文内涵,也就偏离了其方向和原意。所以,我们可以说,研究性课程中充满着人文教育的取向。

四、在教学模式上,运用体验式教学

政治课是高中课程中重要的人文学科,学习这门课程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知识,但人文知识并不等于人文精神。前者是知,后者是行。人文知识,体之行之,才能成为人文精神。人文教育是强调感受性和体验性的,因而,只是掌握人文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把知识内化为人文精神,以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其道德、气节,影响其思维方式。也就是说只有将人文知识内化为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生活习惯,才真正体现了教育的人文精神。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传授或接纳己有的东西,而是从人的生命深处唤醒他沉睡的自我意识,将人的生命感、创造力、价值感唤醒。”国内一位知名教授也曾说人文教育的过程就是四个字:习、熏、悟、化。习,是实践。熏,是熏陶。悟,要靠自己感悟,这是别人不能教的。化,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人的内化过程是认识、感受和体验的过程,“内化”机制的形成,需要底蕴,需要氛围,需要营造环境,需要激发。而这些,需要一种行之有效的素质教育新模式——体验式教学来支持。

五、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学习方式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当前推进人文教育的形势下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单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己经成为影响人文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推进的一大障碍。正如我国著名学者余文森教授所指出的“……这己经不是学习方式问题,甚至也不单是学习问题,而是一个人的生存、发展的大问题了。”因此,我们认为,在思想政治课中要实现学生的富有个性的、主动的、充分的发展,凸显人文精神,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学生主体性、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入政治课堂。

总之,新课标背景下的思想政治学科作为重要的人文学科,是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树立科学“三观”、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为目标的课程。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就应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从而有效地进行人文教育,实现新课标下政治教学理念的转变。

(作者单位:山西省霍州职业中专学校 031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政治教学以人为本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新课程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探析
浅析“以人为本”理念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