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室外语文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2017-09-22仇佳佳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实施策略

仇佳佳

摘要:室外语文学习活动只有组织与调控得当,才会使语文教学这个系统真正变得开放,有效地与外界有物质的、信息的交流,从而变得极富生命活力。本文从室外语文学习活动组织实施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室外语文;学习活动;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20

室外语文学习活动以其浓厚的趣味性、感受的直观性、时空的开放性、过程的实践性适时走进了我们的课堂,使幽雅秀气的校园风貌、清新隽永的自然风光成了我们宝贵的教学资源,彰显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生命活力。如何才能更为有效地进行组织和实施呢?

一、与环境对话,感受语文的博大

1. 顺藤摸瓜

春天里,有位教师顺应学生的要求来到桃园,围定桃树坐下,仿佛当年孔子杏坛讲学。他先让大家说出与花有关的诗句,学生唯恐落后:你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他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接着因势利导:“请再细观桃花,以小导游的口吻作介绍。”大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最后,来个轻松结尾:“谁能说出带有‘桃花的电影、小说及歌曲的名称呢?”“《桃花仙子》《桃花雨》《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直到归途上,大家还意犹未尽,学习主动性已完全被调动。

2. 移花接木

有时,在遭遇“干扰”的时候,我们可引入室外语文学习活动顺学而导,化“干扰”为课堂资源。如《纸船和风筝》上了不到十分钟,教室外天气骤变,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将至,学生都忍不住往外看。“语文教学往往要求学生关注情节和环境描述,但多数学生是凭空想象,很少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情景,既然大自然给予我们一次这么好的机会,何不及时把握?”想到此,笔者收敛了恼怒,索性带学生到走廊上,让其尽情地看,仔细地看,并要求他们把看到的情景联系《雷雨》的写作方法,说一说将要下雨前天空的变化。待学生争先恐后地发言后,笔者要求他们仿照《雷雨》的写法,写一写下雨前、下雨时天气的变化。看完学生的作文,呵,效果还真不错!

3. 移步解读

例如《看菊花》的教学,常规教法是在教室里通过系列读写活动,完成学习任务。我们可以独辟蹊径,利用秋天校园中的“菊花”这个课程资源,身临其境进行观察、阅读、思考和表述。虽然只让学生从室内跨到室外,但因呈现了生活化情境,“菊花”与“文本”两相和美,其系列化学习活动有了“基础”。

二、灵动组织,享受语文的开放与自由

1. 定点发散

选定室外某个关键的地点,在此展开教学活动,层层推進。以教学《槐乡的孩子》为例。先做调整,待到槐树开花,带学生来到槐树下。先任由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接着让其回忆课文,并观察:槐树长得怎样?槐花什么样?闻到什么?并派男孩上树割槐米,让女孩在树下捡。学生很自然地进入语景,对“割槐米”“捡槐米”两个场面的描述体会深切,语言内化这个难点迎刃而解。到了室外,学生的思维较室内活跃,我们抓住时机,增加有一定语言训练价值的问题:书里的孩子喜欢槐米是因为什么?你喜欢我们村口的槐花吗?既激发兴趣,又培养其观察能力和语言能力,一举多得。

2. 勾连互兑

语文室外学习是否可以与数学、科学等课程资源共享呢?有两位教师就做过尝试。数学教师教学测量知识需一次室外实测,语文教师为加深理解《赵州桥》要组织一次参观,于是一拍即合,共领学生到室外。学生一边在数学教师的指导下测量桥的重要部位,一边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记下桥的形态。有时为找恰当的测量方法而争论;有时又为用词而绞尽脑汁……这室外语数综合课既有教师间的合作与尝试,还有学生间的合作探究,更有学科知识的融合与综合,其效果远远超出两位教师的课前预想。

三、回归生活原点,彰显语文本色和魅力

1. 刨根问底

班级一学生捡到一只乌龟,在大家的提议下,乌龟被放养到了校园的小池,可没过几天就死了。笔者想到“课程能够追随儿童”是我们追寻的理想境界,于是抓住时机问:小乌龟为什么会死掉呢?学生蠢蠢欲动,并共同努力揭开了谜底。笔者随机引导学生记录下了经历的喜怒哀乐,记录下自己的失望与激动,很自然地渗透了语言表达训练。

2. 玩出名堂

有位教师发现学生流行玩一种装在玻璃瓶内的透明小球,有意思的是往里加水,小球就会变大。好奇心是学生求知的乐土,何不乘着这东风来个习作练习呢?于是,她也带着瓶子和小球来到了正在室外玩的学生中,说自己也想养养,并说要为大家举行一场养球大赛,不比大小,就来比一比谁细心。学生沸腾了,教师接着说:“给你们一星期时间,把自己怎么养它、它有什么变化等过程记录下来。我通过你们的过程记录,看看谁的最具体?”一位女生说:“老师,怎样才叫‘具体啊?”正需要这样的问题,教师立马说:“可以首先从它的名字说起,接着写写它怎么变大的?你看到什么特别之处?最后说说,它为什么遇水会变大?……”就这样,一节室外作文指导课在不知不觉中开始了。

3. 融进乡土

室外是庞大的知识宝库,我们师生应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让每堂室外语文学习活动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和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比如,这里的“民间掌故”题材很丰富,我们就组织进行探究和挖掘,查阅《乡土志》,采访上了年纪的老人,学生搜集到了许多资料:村名的来历” “我们村的十三位大学生”……在此基础上,我们还编辑了一本属于自己的《我们村的故事》。

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有多精彩;生活的海洋有多宽阔,语文课堂的覆盖面就有多宽阔。因而,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室外语文学习活动,促使彼此互动以形成更有意义的情境,真正体现室外环境的价值,将是我们不断为之思考与努力的方向。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市仙溪镇第二小学卓屿校区 3256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实施策略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高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从设置学习活动开始
体验营销在遵义旅游业中的运用
浅谈小学语文趣味识字教学
探讨ERP系统在企业财务管理系中的实施策略
ERP在大型购物中心的应用研究
增强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让学习活动走出高耗低效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