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2017-09-22黄华珍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转化学困生

黄华珍

摘要:作为一名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对化学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教学中的演示、分组实验,让他们对化学充满神秘感。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部分学生发现除了有趣的化学实验外,学习中还有不少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在经过半个学期至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就逐渐产生了一些厌学、懒惰的学生,他们的化学成绩逐次下降,甚至考不及格,以至于每个教学班都会产生部分学困生。

关键词:学困生;转化;新型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7-0012

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作为一名刚接触化学的学生而言,对化学都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教学中的演示、分组实验,让他们对化学充满神秘感。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部分学生发现除了有趣的化学实验外,学习中还有不少枯燥的记忆性知识。如:元素符号的记忆,化合价的记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在经过半个学期甚至一个学期的学习后,就逐渐产生了一些厌学、懒惰的同学,他们的化学成绩逐次下降,甚至考不及格,以至于每个教学班都会产生部分学困生,他们大约占班级总人数的20%到30%。下面,笔者就自己在平常教学中总结出的一些如何转化学困生的点滴体会,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一、学困生的类型

笔者任教的四个教学班中,主要存在以下三种类型学困生:

1. 智力型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商偏低,反应比较迟钝,智力发展低于同龄其他学生的平均水平,他们记忆困难、理解缓慢、观察肤浅、抽象概括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知识不能融会贯通。他们在学习上花的时间往往比别的学生多,成绩却远不如别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大约占学困生的20%左右。

2. 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困生

这部分学生智力正常,头脑灵活,只是因为缺乏兴趣,学习不努力,引起学习成绩不理想。这部分学生往往家庭教育薄弱、家长过于溺爱,从小就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依赖性强,遇到任何困难都是求助家长。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不强。由于贪玩,对学习不感兴趣,懒惰,不爱动脑,动手,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善终。大多是意志薄弱、心理脆弱、抗挫折能力差,这部分学生比较多,大约占学困生的50%左右。

3. 外界因素导致的学困生

笔者任教的班级中,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留守少年,父母在外务工,常年不在身边,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孩子的学习;另外部分家长自身文化水平较低,心有余而力不足;再者部分家長意识不正确,认为学习无用,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孩子的吃、穿、用上,使这部分智力正常的学生,学习中精神不振、行为懒散,意志消沉,或者破罐破摔。还有部分学生由于家庭变故、个人疾病、甚至是交友出现问题等不良影响,导致学习成绩直线滑坡,这部分学生大约占学困生的30%左右。

二、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教师在教育辅导学困生时,应该像一名医务工作者那样,要有人道主义精神。既然部分学困生已经学习落后了,我们就不要用更多的时间去摇头叹息,而应该抓住有利时机帮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在近些年的教育实践中,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困生进行帮助:

1. 创设宽松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有助于大家在融洽的氛围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学困生由于在观察、记忆等方面的差异,让他们常常感到低人一等。这时候,我们教师再加以批评,那么更会加重学困生的自卑感。记得去年总复习期间,笔者班上有位平时课堂经常打瞌睡的学生,化学成绩一直在及格线以下。那天,笔者发现他这节课居然还不错,不但没打瞌睡,还积极地回答问题。此时,笔者抓住机会当众表扬了他,说他这段时间上课比以前认真多了,也不瞌睡了,相信下次模拟考一定会给笔者一个惊喜。果然,在半个月后的一次模拟考试中,居然及格了,还考出了本学期以来的最好成绩。所以,我们不如换个思路,和这部分学困生交朋友,平等对待他们,在课堂上创设民主的学习气氛,让每个孩子都有自由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多使用“请”“你真棒”“你能行”“没关系”“好好努力”等礼貌性、鼓励性语言。在设置课堂提问时,有意识地提问一些对学困生来说力所能答的问题,当他们回答正确时,给予他们鼓励性的评价语,肯定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学习的愿望”。每节课上都让学困生在求知的道路上向前迈出一步。在对待学困生时,教师要俯下身子,学会赏识他们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在一块充满爱和温馨的土壤下,不断超越自己。

2. 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实,大多数学困生内心深处也希望能够学好化学。但是,由于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往往是吃力不讨好。例如:在平常教学中,笔者发现大多数学困生害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他们往往认为化学方程式过多,肯定记不住,在他们眼里,方程式都是靠死记硬背的,他们忽略了方程式书写的一般规律,任何一个化学方程式都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数目不变。特别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两种类型的化学方程式书写规律性更强,在书写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时,就是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笔者经常告诉学生根据“里应外合价不变”来书写复分解反应的方程式,学生掌握这个规律后就发现方程式的书写并不难。在平时教学中,笔者还发现部分学困生化学方程式书写错误,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中的某一化学式书写错误,之所以会把化学式写错,是因为他对元素的化合价不熟悉,这部分学困生,我们应该让他们先记忆基本的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将化合价编成口诀,便于他们更好地记忆。当他们记住了元素化合价以后,发现化学式的书写并不那么难了,写起方程式来也轻松多了。又如:电解水实验,很多学生对于该实验中,正负极分别产生什么气体?它们的体积比是几比几?总是混淆不清,这时候我们可以让学生记住以下八个字:“正氧负氢、氧一氢二”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在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中,为了更好地让学生记住该实验(上接第12页)的顺序,我们可以让学生记住每个步骤中的一个关键字:查——装——定——点——收——移——熄,这句话与“茶庄定点收利息”谐音,学生很快就把该实验的操作顺序记牢了。正是因为在平时教学中不断地给学生灌输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有趣。endprint

3. 实行小组合作,互相辅导

由于教师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能时时刻刻和学生在一起。多数学困生对学习缺乏主动性,若不经常关心督促他们,他们就不能自觉地学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发挥学生本身的群体作用,让优等生与学困生结对子,形成学习小组,构成学习上的伙伴,开展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每次考试结束后,对进步明显的小组成员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当学困生在学习化学上有疑问时,可以及时向优等生请教,并在优等生的帮助下很快就将问题解决了,同时还能从优等生那里学到一些好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逐步摆脱学困生行列。

4. 成立课外实验兴趣小组

化学实验特有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利用实验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了更好地保护学困生学习化学的兴趣,笔者还特意在每个班级成立了化学实验兴趣小组。让这部分学困生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完成一些家庭小实验,甚至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课本中的部分演示实验。如:用醋酸除去茶壶中的水垢;燒不坏的小手帕;利用花瓣提取指示剂,区分酸和碱;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自制净水器等,以此来调动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实践证明,这部分学困生自从加入了实验兴趣小组后,学习热情高涨,部分学生成绩进步明显。

5. 加强家校联系

家庭是学困生活动的第一场所,孩子只有在父母的培护与教师哺育的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收获更多的希望。要充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沟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提醒家长对孩子多激励引导,少斥责;多关爱,少冷落。请家长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为孩子们提供良好宽松的学习环境。同时,提醒家长以身作则,起模范带头作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健康全面地发展。同时,对部分学历水平偏低、缺乏教育方法的家长进行培训,实现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学困生的缺点、毛病是长期形成的,并不是一时半刻就能立即改好的。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和反复性都很强的工作。外在的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需要一定的时间。学困生成因错综复杂,转化方法各异,任重道远。教师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深挖学困生的形成因素,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对他们要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和恒心”,要抓反复,反复抓,抓到底,才能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让化学课堂焕发生命光彩,让学困生真正成为学习化学的主人,让他们也与其他学生一样在同一片蓝天下拥有教师的阳光沐浴!用最大的爱心与耐心等待幼苗的发芽、成长,总有一天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城东中学 3654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转化学困生
用爱和机智帮助学困生转化
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用爱托起明天的太阳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的“学困生”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