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师德考核评价机制研究

2017-09-21刘程毅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6期
关键词:师德建设双一流高校

刘程毅

摘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北京师范大学座谈会的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2014年下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从制度上吹响了高校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号角。本文从人事管理的角度,浅析师德考核的评价路径及若干高校的已有做法并提出考核意见建议,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助推加力。

关键词:高校;师德建设;考核;双一流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6-0047-02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底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落实高校思想政治会议精神,从根本上说就是要把好师德建设这道关,有效落实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浙江大学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15年11月印发了《浙江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要求强化师德考核,以促进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在人才引进、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干部选拔、评奖评优、年度考核、聘期考核等环节将师德作为必要的考察内容,并实行一票否决制。

然而,在具体人事工作中,由于师德考核无法量化指标,导致考核办法操作性不强,师德考核评价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高校师德考核评价路径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为了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应该遵守的社会公共道德。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师德考核要充分尊重教师主体地位,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公开原则,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进行[1]。《浙江大学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细则》提出师德考核的内容包括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学术规范、服务集体等方面,且考核还必须征求所在党支部的意见。

1.个人自评。教师本人在一个考核周期内,对照师德考核的内容要求,进行自我总结评价,形成述职测评材料,供组织参考。

2.学生测评。学生通过一定方式参与授课教师的师德评价,从而客观反映授课教师师德师风的一种测评方法。该项评价方式主要运用于有授课安排要求的教师。

3.同事互评。同事之间基于互相了解的原则,根据师德考核内容所做出的“认识性”评价。这种测评方式应用范围相对广泛,可应用于没有授课安排的教师及非教学科研岗位人员(如党政管理人员等)的师德测评考核。

4.单位考评。教师所在用人单位,在基于本人自我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形成的关于教职工师德考核的结果性评价,该测评方式应用范围广泛。

5.混合測评。运用两种及以上测评方式,通过赋予不同考评比重,综合测算得出师德考核结果。

二、国内高校师德考核的已有做法

师德考核由于缺乏可统一操作的指标性规范,因此全国各地高校的做法不尽相同。某地高职院校,采用分层次的方式对教职工师德师风进行考核[2]。具体做法是:首先将师德评价主体进行分层,区分学生、学生家长、教师个人、同事及学校,每个评价主体占据一定的测评比例,汇总换算后确定本年度的考评成绩;其次将考评对象分层次,区分教师和行政管理人员,不同类别人员有不同的考核指标,如教师侧重于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的考评而行政管理人员侧重于工作作风、服务态度、履职情况等的考核;最后是根据发展情况,区分不同职称教师的考核标准,划分为三档:初级职称教师、中级及副高级职称教师、正高级职称教师。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都有相应的考核指标来测评考核。

北京某高校,以“逆向思维”的视角,给出了师德考核的具体做法。由于高校教职工都是通过层层选拔遴选出来的,该方法认为教职工从进校起,师德考核默认为合格,某一年度的具体考核结果,应该结合教职工奖惩及特殊情况予以确认,如教职工有奖励情况出现,则师德可定为优秀等级,如有惩罚情况出现,则师德考核可定为不合格等级,其余教职工原则上定性为合格等级。

浙江大学的师德考核始终贯穿于引人、育人的各个环节,具体到每年的师德考核,主要是结合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同期进行。通过与年度考核的有效衔接,在原年度考核的基础上,重视教职工的实际“德育成果”,从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学术规范、服务集体等方面加强教职工师德师风方面的考评,结合年度考核结果(明确要求年度考核结果为优秀及以上等级才有资格被认定为师德考核优秀),形成师德考评最终意见。

三、师德考核需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师德考核是一项技术性的难题,需要审慎设计考核主体、内容、程序、结果应用等多方面因素[3],凝聚各方共识,多措并举、多管齐下。

1.提升师德考核的责任意识。师德建设是解决“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的“一道良方”,是确保社会主义高校办学方向不偏不倚的有力抓手。高校党委要高度重视,狠抓落实,不仅要抓自身责任落实,而且更重要的是要督促各级党委明确师德建设目标,同时要建立重大师德问题责任追究机制,明确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

2.探索师德考核的特色做法。截至2016年5月30日,全国高等学校共计2879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595所(含独立学院266所),成人高等学校284所[4]。我国高校众多,各自的体量及发展情况各异,统一的师德考核标准显然不符合客观实际。鞋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知道,每所学校都需要探索自身的师德考核办法,不能千篇一律,应百花齐放,要学会探索适合自己的中国特色师德考核办法。

3.凝聚各方力量参与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各方力量参与师德调研,鼓励教职工参与专题研讨,建立重大师德问题报告和师德舆情快速反应机制,着力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各方参与的师德测评及监督体系。科学量化评价指标[5],合理运用奖惩机制及多种师德考核评价方法。

4.盘活大数据形成客观师德考核结果。加快高校信息化建设,盘活高校各职能部门业务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库,借鉴“支付宝”芝麻信用分体系,合理构建高校师德积分赋分体系,每月实时更新,形成师德考核积分管理,客观形成师德考核评价意见。

四、结束语

师德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国民素质的水平,师风建设的成效影响社会风气的优劣,师德师风是衡量教育工作的重要尺度,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内在要求[6]。目前,全国高校正紧锣密鼓地筹划“双一流”大学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与考核研究,客观评价教职工师德师风,奖惩并举,激发教职工的创造力与活力,为高校“双一流”建设助推加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D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7002/201410/175746.html.

[2]许萍,等.高职校师德师风分层次考核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17-18.

[3]周冬梅.师德考核问题及策略——基于政策文本的分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3):27-31.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全国高等学校名单[DB/OL].http://moe.edu.cn/srcsite/A03/moe_634/201606/t20160603_248263.html.

[5]徐倩,施兴安.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标准与考核方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6,(9):128-129.

[6]教育部官员.将师德师风建设与绩效考核结合起来[J].学苑教育,2010,(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德建设双一流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