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017-09-21李辉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7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李辉

摘 要:《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个骨干课程,其显著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实践应用型强。该文针对应用型转型高校对《作物育种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对《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的内容、教学方式以及考核制度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作物育种学的原理和方法,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关键词: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155-02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随着中国制造2025、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快速转型期,迫切需要加快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建立新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积极探索并完善本科职业教育的体制和办学模式,为我国经济的转型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资源。

作物育种学是农学专业的一门骨干课程,具有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特点。作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及繁殖作物优良品种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主要包括优良品种的培育和优良品种的繁育2个方面,其中优良品种的繁育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种子科学,所以培育优良品种就成为了作物育种学的主要任务。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培育高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是农业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工作。因此,必须大力推进作物育种学的教学改革,为培养实用型职业农民提供技术支持,这就对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湖南文理学院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的首批试点单位,其作物育种学的实践教学现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善,针对作物育种学的现状,本文就该校作物育种学的实验和实践教学部分做以改革,以期望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加快学校转型起到推动作用。

1 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自从高校扩招开始之后,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由原来的国家统筹分配转变为双向自由选择。目前,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和工厂招工难的矛盾日益凸显,这就倒逼高校培养的学生即有坚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具有很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具有很强的创新意识。

然而地方本科高校作物育种学主要是以教材为中心,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师讲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多采用“我讲你听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这就使得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同时,作物育种学的实践教学受到了农时、实验条件和学时的限制,不能进行系统的实践教学,只能安排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这就严重束缚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长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逐渐削弱。尽管经历了理论、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但是学生对作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不能够深刻理解,不能很好的将育种理论和育种实践有机结合。

2 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2.1 调整实践教学内容 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比例 按照建设特色应用型高校的要求,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生动形象的理解育种理论基本概念和育种原理,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熟练掌握育种生产一线的基本操作技能为教学目标,调整作物育种学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

2.1.1 破除学期限制 湖南省农作物的旺盛生长期一般在5—9月份,而作物育种学理论课开設在3年级的第二学期,导致实践课程的设置与农时不能很好的吻合。笔者认为,要改变学校2周的实习教学为全年实习教学,增加教学实践课时,打破学期的界限。学生的实习应该以农作物的生长周期为核心阶段,并在生长周期以前采用课题小组负责制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试验准备;在生长周期以后组织学生进行试验结果的整理以及论文的写作。

2.1.2 育种理论方面 以自花授粉作物水稻、异花授粉作物玉米和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为实践教学的农作物材料。在水稻、玉米、棉花开花期间可以进行自交、杂交、人工去雄、人工授粉等实践操作,也可以进行选择育种、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的实践教学,同时也可以开展倍性育种如花药培养,染色体加倍,诱变育种,花粉管转基因育种技术等。这段实习期间可以将育种理论和育种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并相互验证。

2.2 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实践教学方式改革方面,针对过往以老师讲授、演示试验为主,改变为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注重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按小组参与学校生物园试验材料的播种、日常田间管理、性状调查以及种子的收获。这样学生在农作物整个生长周期内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农事操作,还熟悉了各种作物的生物学特性及其生长发育规律。例如,学生可以生动、直观的了解自花授粉,异花授粉作物的区别,认识雌雄同花、雌雄异花的花器结构,不同作物的开花习性,为杂交育种、杂种优势利用奠定良好的基础,从而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进行了有机的结合。

2.3 完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 实践教学可以作为检验课堂理论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实践教学成绩占期末成绩的50%。实践教学成绩的考核包括实验技能操作、实验记录和试验论文3个方面的综合考核。这样既考察了学生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这样使得课堂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融合,相辅相成,互相印证,提高学习效果。

3 结论

作物育种学是一门快速发展的年轻学科,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改革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树立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实现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天真.作物育种学总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

[2]王承海,高居荣,李中新,等.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高作物育种学课程教学质量[J].实验室科学,2009(6):30-32.

[3]孙丽芳,王霞,高树仁,等.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作物育种实践教学探讨[J].中国西部科技,2015(14):105-106.

[4]王春华,穆平.农学类专业《作物育种学》实验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安徽农学通报,2015(21):119-120.

[5]李志新,张文英,刘章勇,等.产学研合作模式下作物育种学教学改革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14(3):79-81.

[6]王守义,王启柏,理圣福,等.关于完善作物育种实验环节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12(2):205-207.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