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生物菌肥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试验

2017-09-21李圣辰于广威张卫伦恒娟杜枘卢倩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7期
关键词:白粉病防治效果黄瓜

李圣辰+于广威+张卫+伦恒娟+杜枘+卢倩

摘 要:该研究利用Recharge+Dynamic F、百净(3.0%氨基寡糖素 AS)、百勇(25%己唑醇SC)对黄瓜白粉病进行田间药效试验,测定几种杀菌剂(菌肥)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为防治黄瓜白粉病提供依据。结果表明:Recharge 500倍+Dynamic F500倍溶液与百勇750倍溶液对黄瓜白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第3次施药后7d防效达70%以上,推荐使用;3.0%氨基寡糖素水剂750倍溶液对黄瓜白粉病效果一般,连续3次用药后防效为48.96%。

关键词:黄瓜;白粉病;微生物菌肥;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 S4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071-02

黄瓜白粉病是由子囊菌亚门、白粉菌目、单丝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引起的,有时也由二孢白粉菌(Erysiphe ciehoracearum)引起,它是黄瓜生产上主要的病害之一,也是世界性病害[1]。发病初期,叶片正面黄瓜白粉病危害的叶片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小粉斑,逐渐扩大成边缘不明显的大片白粉区,布满叶面,好像撒了层白粉,抹去白粉,可见叶面褪绿,枯黄变脆。在我国保护地和露地黄瓜,每年都因白粉病的发生造成大量减产,给黄瓜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是限制黄瓜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2]。当前,在黄瓜白粉病的防治过程中,一直以三唑类等化学药剂为主,但随着白粉病的抗药性日益增加,化学药剂的使用量日益增加,对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本试验旨在筛选一种新的对黄瓜白粉病有良好防治效果且对环境友好的生物农药或微生物菌肥。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药剂(菌肥)及施用倍数剂见表1。

1.2 试验田基本情况

1.2.1 种植情况 潍坊科技学院试验基地10号棚,试验面积600m2,要求试验区域内土壤条件适宜,肥水条件管理一致。黄瓜2016年10月定值,种植密度约15000株/hm2,株高约1.5~1.9m,肥水管理、害虫防治措施按当地一般水平。

1.2.2 试验品种 中农106号黄瓜,属中熟品種。植株长势良好,瓜形匀称,瓜把长度小于瓜长的1/8,心腔小,刺瘤小而密集,无棱少纹,清脆爽口,对黄瓜角斑病,黄化花叶病毒具有较高的抗性,但是对白粉病的抵抗力较差,所以当地的农户需要通过喷施药剂来保持产量。

1.3 处理与设计 把大棚平均分为3个部分,每一部分为一个重复,然后把上述4个处理按照Recharge+Dynamic F、百净、百勇、清水对照(CK)在每个重复中随即排列。注意每2个重复之间设置隔离带,有利于观察区分。

1.4 施药方法 进行全株喷雾处理,注意叶片正反两面喷施,用水量675kg/hm2。施药器械为卫士牌WS-16型手动喷雾器,喷头为单个扇形雾喷头,工作压力为0.2~0.4Mpa,喷雾量为0.36~0.48L/min,喷雾量为1200~1500kg/hm2。Recharge+Dynamic F采用叶面喷雾+滴管冲施的方法;喷雾量为1200~1500g/hm2,滴灌用量为1800g/hm2,施用前后7d不喷洒任何化学农药。Recharge+Dynamic F进行一次滴管,3次喷施。

1.5 试验条件

1.5.1 栽培条件 试验黄瓜地面积约600m2,所有肥水管理基本一致中农106号黄瓜,种植密度约15000株/hm2,株高约1.5~1.9m。根据当地黄瓜栽培管理模式,试验前未使用任何杀菌剂。

1.5.2 气象条件 2016年12月24日第1次施药,天气晴,最高气温22℃,最低气温8℃,空气湿度为71%;12月31日第2次施药,天气晴,最高气温23℃,最低气温7℃,空气湿度为65%;2017年1月7日第3次施药,天气多云,最高气温23℃,最低气温9℃,空气湿度为70%。

1.6 调查、记录及药效考查方法

1.6.1 调查方法 每处理定点调查3个点,每点定点调查3株,记录总叶片数、叶片病级。病级统计标准如下: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6%~10%;5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11%~25%;7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全叶面积的50%以上。

1.6.2 调查时间和次数 共调查3次,2016年12月24日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2016年12月31日,第2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计算病指和防效;2017年1月7日,第3次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计算病指和防效;2017年1月14日,第3次施药后7d调查病情基数,计算病指和防效。

1.6.3 药效计算方法 药效按式(1)、式(2)计算:

式中:CK0—空白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CK1—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0—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PT1—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6.4 药害调查方法 试验过程中目测药剂对作物是否有药害。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的防效比较 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菌肥)通过连续使用,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均呈上升趋势。Recharge 500倍+Dynamic F 500倍与百勇防治效果相对较好,第3次药后7d防效分别为70.56%和73.63%,两者差异不显著(P>0.05);百净750倍防效相对一般,第3次药后防效只有48.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Recharge 500倍+Dynamic F500倍和百勇750倍无显著差异(P>0.05),与百净750倍有显著差异(P<0.05);百净750倍与百勇750倍有显著差异(P<0.05)(表2)。

2.2 安全性分析 药后全程观察,各药剂对黄瓜均有较好的安全性,未发生药害现象。

3 结论与讨论

由本次试验可知,Recharge 500倍+Dynamic F 500倍防效良好,产品的防治效果能达到市面上防治白粉病产品的效果,可以推广在黄瓜白粉病上使用;尽管较多研究表明氨基寡糖素可以诱导植物抗性[3-5],但作物一旦发病,氨基寡糖素对其防治效果非常有限,百净750倍对黄瓜白粉病的防效较差,不推荐在黄瓜白粉病上使用。Recharge+DynamicF防治黄瓜黄瓜白粉病时,推荐使用量为500倍,施用的次数最少应该在3次以上,间隔期为7d左右。

参考文献

[1]屈振淙.长春地区黄瓜白粉病菌的鉴定[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1982(2):32-34.

[2]唐蕊,张雪辉,赵聚滢.黄瓜白粉病研究进展[J].华北农学报,2003,18(增刊):68-70.

[3]邢荣娥,刘松,李鹏程.甲壳糖的研究与应用[J].海洋科学,2002,26(5):25-27.

[4]冯培章.寡糖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J].生物学通报.2001,36(3):1-17.

[5]刘晓,杜早光,自雪芳.壳聚糖诱导小麦种胚细胞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抑制的效应[J].植物学报,2001,43(4):370-374.

(责编:张宏民)endprint

猜你喜欢

白粉病防治效果黄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一到春季就流行 蔬菜白粉病该咋防
清新脆嫩的黄瓜
黄瓜留瓜要注意两点
20%啶虫脒可溶液剂对苹果绣线菊蚜防治效果
我喜欢黄瓜
摘黄瓜
拉萨设施月季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用于黄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InDel标记
黄瓜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