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欠发达县域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2017-09-21孙刚王超彭建涛周晓改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7期
关键词:临泉县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孙刚+王超+彭建涛+周晓改

摘 要:欠发达县域实施精准扶贫基本方略,是在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进行的扶贫机制创新。然而,在欠发达地区精准扶贫战略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困难,如何实现创新,提高脱贫效率,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对精准扶贫的创新实践问题提出了更高要求。

关键词: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产业脱贫;临泉县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7-0001-03

1 临泉县情及脱贫攻坚现状

1.1 临泉县情 临泉县地处安徽省西北部,现辖28个乡镇(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现代产业园,395个行政村(居、社区),总面积1839km2,总人口237万,系全国第一人口大县。由于受自然、区位以及政治生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临泉县域经济发展长期滞后,各项经济指标人均值一直处于全国、全省乃至全市的后进位次。在“八五”初期,临泉就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和省重点扶持的沿淮六县之一,2001年被确定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2012年被列入大别山连片开发特困地区贫困县。虽历经多年与贫困的英勇斗争,但“贫困”两个字仍然像幽灵一样在临泉许多家庭游荡。截至目前,临泉县仍有贫困人口10.8万人,贫困村86个,贫困基数依然是全省、全市最大的县。

1.2 脱贫攻坚现状 面对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临泉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要指示以及中央、省、市扶贫开发工作精神,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任务,结合资源禀赋,聚焦产业扶贫,积极探索园区带动、企业带动、大户带动、贫困群众自家种养殖的产业脱贫模式,着力打造脱贫攻坚联合体,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产业扶贫格局。自2014年精准扶贫实施以来,全县共投入扶贫资金8.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227个,带动10个贫困村成功出列,11.2万贫困人口增收脱贫。2017年4月,省委书记李锦斌同志视察临泉县脱贫攻坚工作时,对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许多新闻媒体也进行了广泛地宣传报道,真可谓一种脱贫好模式,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2 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的创新实践

2.1 实施园区带动,突出特色产业脱贫 临泉县充分发挥园区融合度高、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作用,积极探索“园区+”扶贫路径,将园区提升与村出列、人脱贫紧密联系在一起,突出特色扶贫产业,带动更多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一是“园区+基地”。发挥农业大县优势,瞄准特色农业产业,将农业园区产业链重点向贫困村延伸,着重打造“一村一品”。目前,全县打造特色农业园区32个,园区面积1.33万hm2,带动46个贫困村发展“一村一品”,吸收3700名贫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二是“园区+扶贫车间”。借鉴工业园区标准厂房招商模式,建设村级扶贫车间,一方面主动吸收小微企业入驻;另一方面,根据生产需要,租赁村扶贫车间作为生产厂房、仓储,优先吸收贫困群众就业。目前全县计划建设的381个扶贫车间已建成96个,44家小微企业入驻,带动2860名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三是“园区+电商”。借助“农村淘宝”等电商平台,成立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下沉电子商务物流、运营等各环节,支持贫困户、贫困村开办网店、农产品上网销售等。目前,电子商务园入园企业29家,全县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网点486个,带动350户贫困户加盟增收。

2.2 实施企业带动,构建企业帮带体系脱贫 发挥企业创新能力强、与市场联系紧密等优势,引导企业积极履行社会扶贫责任,通过企业带动,构建企业帮扶体系,加快推进脱贫攻坚步伐。一是就业扶持带。通过财政支持,对吸收贫困劳动者就业的经营实体进行就业扶持,补贴标准为实发工资的30%。2017年一季度全县有389家企业吸收3247名贫困群众就业,财政补贴540万元。这样既提高了企业用工的积极性,又解决了贫困劳动者就业难的问题。二是入股分红带。考虑到贫困户文化、技术等有限,靠自身发展困难大,县里还推行“企业+产业扶贫资金+贫困户”、“企业+小额信贷+贫困户”等模式,推动贫困户以5000元产业扶持资金或50000元小额信贷入股分红,让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民。贫困户用产业扶贫资金或小额信贷入股企业,不仅每户每年可以获得稳定可观的分红收益,還能有效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互惠双赢。2016年以来,全县有4180户贫困户以小额信贷入股153家企业,分红1505万元;有4625户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116家企业,分红166万元。三是企业公益带。在全县企业家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结合开展“百企帮百村”等公益扶贫活动,鼓励企业认领项目、结对帮扶贫困村,助推脱贫攻坚。现有176家企业帮扶贫困村项目201个,63家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57个。

2.3 实施大户带动,探索共享增收途径脱贫 “种养加”大户具有分布广泛、带动灵活等优势。临泉县积极探索大户带动模式,鼓励大户就近与贫困户合作生产,共享大户生产要素,带动贫困户增加收入。一是土地“大户承包和贫困户代管”。临泉县出台扶持政策,明确特色种养业扶贫项目补助标准,对发展设施农业的大户1hm2奖补1.5万~7.5万元。同时鼓励从事经果林产业的大户,优先流转贫困户承包地,让贫困群众代管自家流转出的承包地,既能获得土地租金收入,又能获得代管费、代生产劳务金等收入。目前全县已扶持3796个种植大户,带动流转土地2万hm2,其中贫困户0.33万hm2,极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土地收益。二是能繁母羊“大户寄养和贫困户自养”。针对部分贫困户有发展产业的意愿,但劳动力有限、技术不过关等问题,结合临泉县实施的“中原牧场”计划,推行能繁母羊寄养行动,即贫困户把饲养的母羊寄养到养殖大户,每年按每只母羊100~200元的标准获得收益。目前全县有3205户贫困家庭在87家养羊企业寄养能繁母羊16230只。对年带动20户以上的养羊企业,财政一次性给予10万元的奖补。三是农副产品“大户集中生产和贫困户分散加工”。针对一些行动不便的贫困群众,动员加工大户送订单、送材料、送技术,帮助贫困群众在家中加工增收。目前这种“集中生产和分散加工”扶贫合作模式正在我县许多地方蓬勃开展,体现出了很强的灵活性、实效性。endprint

2.4 实施自家发展,增强造血能力脱贫 针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积极引导其从事自家种植养殖加工,促使部分贫困户自我造血、自我发展、自我脱贫。一是“扶志”增自信。针对一些贫困户内生动力不足问题,突出群众主体地位,不断强化精神扶贫。通过帮扶单位和村级组织谈政策、村内能人谈经验、脱贫户谈体会等措施,增强贫困户脱贫的志气和信心,做到人穷志不短,携手奔小康。二是“扶技”促自强。针对一些贫困户遇到的脱贫技术瓶颈问题,积极提供菜单式培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仅今年一季度,全县产业就业项目培训1162人次,农业科技项目培训6090人次,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训1624人次。三是“扶产”带自立。根据贫困户的劳动力、种养基础等情况,让贫困户选择适合产业,“量体裁衣”给予全面扶持。临泉縣出台文件明确规定,对发展设施蔬菜333.5m2以上的贫困户一次性给予3元/m2的补贴,对自我饲养能繁母羊的贫困户给予每只800元的补贴,对自主创业就业的贫困户给予500~1000元奖励,对有自家发展愿望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小额信贷起步资金。自2015年以来,全县有14721户贫困家庭享受种植补贴、能繁母羊补贴等3300万元,有714户贫困家庭获得小额信贷起步资金3290万元,有22529户贫困群众通过自家种植养殖增强了自我脱贫能力。

3 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的几点启示

扶贫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必须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统揽工作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努力探索出一条贫困县脱贫攻坚的新路径。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的启示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必须认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临泉县“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从根本上讲是临泉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结果,也是这一基本方略在临泉的生动实践。自2014年精准扶贫实施以来,临泉县扶贫开发工作逐步从过去的“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努力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见实效。“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无论是聚焦优势产业还是通过园区、企业、大户带动以及鼓励贫困群众自家种植养殖,时时处处无不体现出“精准”精神,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精准施策,帮扶贫困群众尽快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这也进一步证明:我们只有在精准上下足“绣花”功夫,才能真正取得实实在在的脱贫成效。

3.2 必须认真坚持积极担当、恪尽职守的责任追求 积极担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鲜明品格,恪尽职守是党员干部的政治本色。实现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向广大党员干部发出的伟大号召。临泉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党的承诺为承诺,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以人民的利益为利益,义不容辞地扛起脱贫攻坚的政治大旗。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广大党员干部心中有责任,肩上有担当,砥砺前行,奋力攻坚,切实把脱贫攻坚的任务干在当下、落到实处。他们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谱写出了一曲曲脱贫攻坚的雄彩华章。正是由于广大党员干部从责任担当中激发出豪迈的斗志,从恪尽职守中迸发出创新的活力,从而才积极探实践出“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新模式。

3.3 必须认真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基本原则 脱贫攻坚没有固化的定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战术,必须认真坚持因地制宜、发挥优势的基本原则。产业是扶贫之本、脱贫之基,增强造血功能之根。临泉是国家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和畜牧养殖大县,也是安徽著名的绿色肉羊生产加工基地、食品安全生产示范基地、新兴电子产业集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中原旅游目的地,拥有“一区四园”工业集聚区及32个农业现代产业园,具有产业扶贫的比较优势。为此,临泉县结合资源禀赋,依托产业优势,找准发力点,拉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从而形成强大的特色产业扶贫攻势。同时,“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也是紧紧围绕“精准”做文章,实行分类指导、因户施策、靶向治疗,做到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宜商则商,不搞一刀切,上下一般粗。可以说,“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是临泉县为贫困群众“量体裁衣”,精心打造的脱贫套餐。

3.4 必须认真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尊重和依靠群众,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脱贫攻坚的进程中,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积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纷纷深入贫困群众,问计贫困群众,深谋远思,专注体悟,努力与贫困群众一道找出致贫的根子、找准脱贫的路子。同时,作为脱贫主体,许多贫困群众以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大量鲜活的好经验、好做法。在此基础上,县委、县政府及时地进行总结、提炼和推广,从而就形成了独具临泉特色的“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因此说,“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是党的群众路线在临泉大地上开出的幸福花,结出的致富果。相信,随着“三带一自”产业脱贫模式的日臻完善和全面推广,它一定会展现出更为强大的生机与活力,大大加快临泉县扶贫开发工作进程,最终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评论员.精准发力打好脱贫攻坚战[N].人民日报,2017-02-27(001).

[2]魏加威,王建忠.供给侧改革视角下精准扶贫资金投入机制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7(03):239-241.

[3]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06).

[4]杨道田.新时期我国精准扶贫机制创新路径[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7-01. (责编:徐焕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泉县脱贫攻坚精准扶贫
蛀虫和蛀牙
打赢脱贫攻坚战,民主党派如何作为
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的脱贫攻坚——基于新闻联播相关报道
天柱县整合涉农资金的实践与思考
人口净流出严重地区小城镇规划路径探讨——以安徽省临泉县为例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期皖西北河网化运动研究——以临泉县为例的初步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