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寻夜郎古国中心王城迷踪
——基于城市重心法选址技术的视角

2017-09-21肖波范贤坤付林江

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国夜郎

肖波 范贤坤 付林江

(六盘水师范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探寻夜郎古国中心王城迷踪
——基于城市重心法选址技术的视角

肖波 范贤坤 付林江

(六盘水师范学院建筑艺术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夜郎古国中心王城遗址的具体地理位置至今没有发现最直接证据,学术界也有十多种观点和主张。从城市规划选址角度,采用现代城市重心法选址技术,综合运用运输经济、军事、地理和考古理性分析研究,发现夜郎古国中心王城理论理想遗址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境内北盘江南岸的“普花台地”范围内。

夜郎古国;王城;城市重心法选址

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方国夜郎如同一个谜,在中国漫长历史长河中昙花一现,随即消失得无影无踪。在夜郎古国的诸多传说中,最吸引读者的莫过于夜郎中心王城遗址的具体地理位置,学术界多年来也有诸多争论,有桐梓说、安顺说、毛口说、望谟说、广顺说、可乐说、宣威说、新晃说等十多种。本研究运用城乡规划选址中常用的重心法选址技术,结合文献研究、地名研究和考古研究,从城乡规划技术视角探寻王城遗址,为其他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历史上的夜郎古国

中国大西南地区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早在170万年前,云南就生活着“元谋人”。30万年前贵州盘县大洞、24万年前的黔西观音洞、20~24万年前遵义桐梓等地就生活着直立古智人(沈冠军和刘军,1997)。现代意义上的西南地区和司马迁《史记》中讲述的西南地区不是一个范畴,后者是中原地区人民对西南各部族和地域的概称,其范围相当于现代甘肃东南部,四川中、西部,云南东、北部,贵州大部(除东部),广西西北角,涉及五省(王燕玉,1990)。在西南数量众多的少数民族方国中,夜郎国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明星。夜郎古国存在于西周时期至西汉中期,夜郎政权维持了四百至六百多年之久,其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王海平,1986):一是西周时期,夜郎尚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二是战国中晚期,夜郎地区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夜郎国;三是西汉中期,夜郎国进入铁器时代,但由于夜郎王和汉王朝中央政权分庭抗争,在西汉成帝河平年间(公元前28~25年)被汉王朝派遣的陈立率兵覆灭,延续了几百年的夜郎国从历史舞台消失了。

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当时“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其西靡莫之属以什数,滇最大;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聚。其外西自同师以东,北至楪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自巂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徙、筰都最大;自筰以东北,君长以什数,厓駹最大。其俗或士箸,或移徙,在蜀之西。自厓駹以东北,君长以什数,白马最大,皆氐类也。此皆巴蜀西南外蛮夷也。”在西汉时代,当时西南少数民族方国众多,夜郎是势力最强大的。夜郎、滇和邛都是三个少数民族大方国,已经进入阶级社会,使用铁器,农业生产水平较先进,其部族成员均结发髻如椎型,耕田聚居,生活稳定,较周围游牧氏族部落富足,他们建立了强大的西南少数民族方国夜郎国。

二、夜郎古国营建城池的研究

盛极一时的夜郎古国君长势力膨胀,穷兵黩武,四处征战,由于反抗西汉政权招致覆灭。历史烟云过后留下许多疑云和猜想,最吸引大家关注的是夜郎古国王城究竟是坐落在什么地方?

在探究夜郎王城选址地点之前,必须搞清楚夜郎王城是处于城市发展哪一个阶段?夜郎王城是西南少数民族夜郎国的“都城”,具备了城市的哪些功能和特征?“可乐大城”是不是夜郎国王城?运用城市规划总图选址工作中常用的重心法选址技术,以国家管理、社会经济活动和军事行动所必需的交通条件作为王城选址的重要条件,同时考虑水系、山川和民族风俗,从城市产生、发展和衰落的生长过程的视角,探究和寻找夜郎古国王城遗址的线索。

中国城市的产生和中国独特的水系、气候、土壤、动植物资源条件有密切关系,在新石器时代后期,原始群落中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人类的第一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进而产生了原始的聚居点。由于农业畜牧业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所以原始聚居点大多靠近河流和湖泊,一般选址向阳的坡地或台地建造聚居点。从贵州近年新发现史前至汉代文明遗址分布看(图1),贵州地区人类文明分布符合这一规律,主要分布在黔东北洪渡河和乌江流域、黔东地区清水江流域、黔西南北盘江和红水河流域、黔西北牛栏江流域和黔中地区红枫湖片区。为了抵抗猛兽和外敌的入侵,古代居民往往修筑土墙或者石墙,构筑防御工事,这些具有军事功能的墙实际就是城市的“城”的基本雏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进步,出现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制,原始社会结构逐渐解体,开始向奴隶社会转变。这个时期,由于生产力提升,有了剩余产品,人们出现生活需求多样化,物品交易由此而产生。随着交易量的增大,出现了专门从事交易的商人和手工业者,人类的第二次劳动大分工产生了,交易场所也固定在专门的地方,叫作“市”。当“城”和“市”都出现后,早期城市也就诞生了。

图1 贵州近年发现史前至汉代遗址分布(王红光,2006)

我们探寻夜郎古国王城遗址时,应当理解作为方国“都城”应该具备的“城”、“市”和交通运输三个城市功能。作为当时西南夷之首的夜郎国王城,人口规模庞大且有巨大的城市吸附效应,理应拥有数量众多的人口、装备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占据大量土地、汇集各方财富、云集各方人员、具备物资流通手段、方便军事行动的交通方式等条件。《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窃闻夜郎所有精兵,可得十馀万”,这是唐蒙个人揣测主观推断的数据,没有经过实际调查。根据王燕玉先生的推断,西汉时期夜郎国总编户人口约15万左右(王燕玉,1991)。而在相近时期元始二年(公元2年)长安总人口根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户八万八百,口二十四万六千二百”。说明当时的夜郎国确实人口众多,势力强大,引起西汉中央政权的高度关注。

有关夜郎古国王城的具体位置,学术界有诸多争论,有桐梓说、安顺说、毛口说、望谟说、广顺说、可乐说、宣威说、新晃说等十多种。从中国古代都城或王城选址历史来看,不同朝代的都城或王城往往并非一址,而是多址(颜建华,2008)。夜郎古国政权维持了几百年,历经数十代夜郎王的统治,不同夜郎君长连年征战,占领了广袤的土地,拥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在不同时期不同朝代的夜郎君长选址不同地点建设王城的概率非常大。就算同一朝代的君长,也可能建设不止一处王城。根据彝文古籍《彝汉文辑夜郎史传秘本》记载“所以夜郎君,他选的住处,一要有清泉,二要有河流”(王子尧,2014),说明夜郎王城选址的一个重要依据是要“滨水”,泉水是解决生活饮用问题,河流是解决运输问题。《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夜郎君长王城选址要点和史记的记载是完全吻合的。

彝文古籍《彝汉文辑夜郎史传秘本》记载“夜郎在可乐,可乐大城啊,雄伟又壮丽,就像仙居处,世间很少有。大城的中间,有金龙殿堂。旁面观城池,神怡心也旷……可乐这城池,不再发展了。要迁到别处,另外建城池……夜郎君先后,找了许多城,住过许多地。这些城池是:吐鲁打裸城(古城名,在滇东北),古诺洛姆城(贵阳城),柏雅妥洪城(四川古蔺),禄竹禄卧城(云南东川),扎麦俄勾城(古城名,在滇东北),堵土举皆城(古城名,在滇东北),益必珠吐勾(古城名,在滇东北),德代尼舍勾(古城名,在滇东北),麻纳姆古勾(古城名,在滇东北),赫海作舍城(云南镇雄),妥鲁勾急城(古城名,在滇东北),纽可章柯城(古城名,在黔中),夜郎勾纪城(古城名,在滇东北),红鲁达毕城(古城名,在滇东北),那斗举皆城(古城名,在滇东北),古诺大革城(贵阳城),弭克博扎古(贵州大方),纪俄勾洛姆(贵州威宁),古苦勾洛姆(云南宣威),喽喽勾洛姆(贵州安顺),迪索弭洛姆(贵州水城),六支卧洛姆(贵州六枝南),所有这些城,都属夜郎城(王子尧,2014)。细数武夜郎君长住过的城池有23处之多,这也许就是后来夜郎王兴同胁迫周边的22邑反叛汉王朝的原因之一。夜郎国鼎盛时期,滇西、滇北、川西和川南很多地区还处于游牧氏族社会状态,而夜郎、滇和邛都已经进入农耕奴隶阶级社会甚至初级的封建社会状态。进入奴隶社会的夜郎国,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和自身的生活惯性传统,人们的生活仍然保留了很多的游牧生活的习俗,在一个地方不会长久居住。因此夜郎君长居住过的城池就不应该只有一座,应该有很多座。夜郎君长轮换着居住在不同的城池。可是不管夜郎君长有多少个城池,他应该有一座最大的大王城,有驻军有粮仓,能够随时扑灭各地反抗,同时也能抵御外敌入侵,这个王城的选址就是一个综合考虑国家地形、地貌和交通条件的复杂问题,夜郎君长一定会统筹考虑,确保夜郎方国的壮大和稳定。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夜郎国王城具备了奴隶社会晚期封建社会初期城市的基本雏形,王城具备了宫殿(含宗教)、军事防御、商品贸易和物流交通等城市功能和特征。《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说明当时的交通条件非常简陋,商品运输以船舶、驿道和水陆驿递的分段接力运输为主(徐中舒和唐嘉弘,1980)。笔者假定夜郎君长当时在选址王城时必须考虑的几个问题,一是为了管理方国,他必须考虑到方国各地社会经济的交通联系;二是为了征讨方国周边的小国,他必须考虑以最少的军队用最快的速度去征服和控制广袤的国土;三是为了保卫夜郎国,他必须考虑王城位置应该有足够的军事纵深和必要的军事屏障。而达到上述选址最优的充要条件就是社会总运输成本最少化。在考古工作至今没有找到夜郎王城最直接证据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可以采用现代城市重心法选址技术,从军事学、地理学、运输学角度理性分析研究,探索发现夜郎古国王城可能选址范围的线索,为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三、相关研究成果

(一)地名研究

根据重心法选址结论,为验证理论理想选址建夜郎中心王城的可能性,从地名与彝文渊源去考证。“夜郎”或者“溢那”是彝语的汉语读音写法,关于“夜郎”的说法也有很多版本,一说“夜郎”即“谢浪”,意思是古谢人居住的谷地;另一说“夜郎”即是彝语“以那”,意思是黑水河或者黑水大河(李天元,2002)。彝族人在很多地方都使用“以那”或者“迤那”做地名,其实就是说那地方水系很发达。“普古”是彝语的音译,通常做一个词用,“普”即是“古”,“古”即是“普”,“普”通“濮”,“古”是“够葛”的别称,也就是工匠的意思,“普古”和“濮古”就是有先进技术的人的意思。“花嘎”是彝语的音译,意思是崖或岩崖上面(陈世军,2010),花嘎乡驻地“乌都”就是生长龙竹的地方,而龙竹就是原始的建筑材料。“淤泥”是彝语的音译,意思是绿色清澈的河(李天元,2002)。该地区西侧松河乡所属的“马嘎”,意思是追赶兵的地方(陈世军,2010)。

在很多彝文古籍里面都记载有“益那城池”鼎盛的五座城池,分别为:益那阻姆、宰拜赫嘎、可乐阻姆、陇邓大革地和多同米谷大革洛。笔者推断第五个城池应该就是夜郎鼎盛时期的中心王城。可乐是彝文中心或者中央的意思。由于夜郎国对外扩张,领土不断地扩张,那么这个中心的概念就应该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至少可乐不止一处,到了夜郎鼎盛时期的可乐城应该和赫章可乐不在一地。

在赫章可乐地区现存在“九倮十八嘎”地名,六盘水水城县和盘县交界地区也存在“九克十八嘎”地名,这和彝文古籍记录的“九营十八卡”惊人的吻合。“倮”彝语是谷或冲的意思,“克”是彝语寨的意思,“嘎”彝语是垭或关卡的意思。

(二)军事研究

彝文古籍《彝汉文辑夜郎史传秘本》记录“武夜郎君长,回到可乐后,努力修城池。这个古城呀,说来规模大,修好了大城,命为世间的,第一座大城,城内的宫殿,修成八角殿。殿内分九重……八角大宫殿,高耸入云端。八角大殿呀,从八个方位,开出八扇门。八扇大门内,又开十六扇。十六扇门上,细细来雕刻,雕飞鸟珍禽,刻猛虎名兽。大小门窗上,都刻有花纹。”修建九进院按八卦布置宫殿,说明夜郎古国当时的营造技艺已经达到相当的水平。其后在可乐宫殿四方,修建了各式各样的房屋,均刻上九龙图案,在周围九个山谷要道设置了关口和军营,在城周围山垭设置十八个关卡,形成“九营十八卡”(王子尧,2014)。彝文古籍说明几个问题:一是夜郎王城的营造者的营造技艺水平相当高超,能够造出九进院的宫殿建筑群,能工巧匠雕梁画栋,做出精美装饰;二是王城规划非常注意军事防守,设置九营十八卡严防死守,确保王城安全,王城的“城”的军事意义非常明显;三是夜郎王城的营造和汉族不同,他们不筑高墙,而是以营寨和哨卡等方式来守卫王城。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夜郎王城营造特征,应该是由于民族风俗习惯和社会经济总体实力还远不如西汉中央政权,无法修建工程浩大的城墙。不筑高大城墙的王城显著区别于汉族政权有关王城的建筑文化,这也就是至今考古工作无法找到夜郎大王城遗址的主要原因。

再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乃拜蒙为郎中将,将千人,食重万馀人,从巴蜀筰关入,遂见夜郎侯多同……夜郎旁小邑皆贪汉缯帛,以为汉道险,终不能有也……还报,乃以为犍为郡。发巴蜀卒治道,自僰道指牂牁江……以道不通故,各自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说明当时夜郎国君长表面上接受汉政权的“置吏”,但内心仍以高山、峡谷与河流之险,抱有侥幸抗拒心理,以至于最后和汉政权分庭抗争。如果夜郎君长心理上想依靠地理天险做屏障,那么他选址王城时自然要选址在易守难攻之处。根据彝文古籍记载可乐大城布置“九营十八卡”的军事防卫机构,如果是平原地区,仅仅靠军营是无法守住强大对手的攻击的,这也就是从战国开始,我国北方地区各国筑长城的原因,平地起高墙,达到防守目的。夜郎财力和中原汉政权的财力无法相提并论,工程浩大筑城工作量对于他们来说是不现实的选择,但是他们可以选择台地,三面或者四面悬崖,在悬崖边布置一定的军队,就可以达到防守的目的,这样的选址行为在西南山地地区是屡见不鲜的行为方式。所以笔者推测,夜郎君长的王城应该是修筑在滨水的台地上,利用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在各要地布置“九营十八卡”,确保王城的绝对安全。

(三)交通运输研究

夜郎的物资交易活动达到相当活跃程度。根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记载“南越食蒙蜀枸酱,蒙问所从来,曰‘道西北牂牁,牂牁江广数里,出番禺城下’。蒙归至长安,问蜀贾人,贾人曰:‘独蜀出枸酱,多持窃出市夜郎。’”说明当时蜀国商人不顾汉朝廷禁令,为了牟利“窃出市夜郎”已经长期和夜郎古国人做生意了。生意一般在哪里做比较好呢?当然是往人气旺盛的地方走,所以结合“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馀步,足以行船。”的记载,我们可以推断,蜀国商人是把货物运到夜郎,周转再出番禹等地。但由于西南水系流域不同,从蜀国不能直接通航至番禹,蜀国货物要跨越长江上游流域和珠江上游流域两个水系,蜀国商人和夜郎人应该是采用水陆驿递方式运输货物。同时还有另外一个证据,根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贵州田野考古报告集(1993~2013)》和《赫章可乐2000年考古发掘报告》考古发现,西汉中期夜郎国受巴蜀地区影响,曾经广泛使用铁器,制作工艺精湛。铁器的引入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了夜郎和巴蜀地区商贸活动的频繁,经济上的活跃带动社会生产力的革新,促进了夜郎国的国力兴盛,进而促进夜郎国君长的权利膨胀,意欲和西汉中央政权分庭抗礼。

(四)考古研究

最后笔者把考证视线放在贵州汉代考古上。根据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年新发现的史前至汉代遗址分布图,北盘江流域集聚了小河口汉代遗迹、田脚汉代遗迹、天生桥新石器时代遗迹、孔明坟新石器时代遗迹、陋板龙汉代遗迹、坎油汉代遗迹、坡闷汉代遗迹、拉它汉代遗迹、元卡地汉代遗迹和坎若汉代遗迹等(王红光,2006)。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于1999年12月开展了六盘水市黄土坡汉代遗存清理发掘工作,出土汉代诸多石器、骨器、陶器、铜器和银器,系六盘水首批集中出土的汉代历史文化遗物。大量兽骨和数枚网坠说明汉代此地人群以“渔猎”为主,有别于“魋结、耕田、有邑聚。”夜郎古国经济形式存在多样性(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六盘水市文物管理所、钟山区博物馆和钟山区文物管理所于2006年开展了六盘水市钟山区石河村战国秦汉遗存试掘工作,出土秦汉时期方格纹陶片(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上述考古发现,均说明六盘水地区在秦汉时期就有夜郎人民生活,他们掌握了石器、骨器、陶器、青铜、银器和渔网技术,社会组织严密捕猎技术出色,能够捕猎灵活的猕猴、鹿、麂和凶猛的豪猪、熊、野猪、野牛等大型动物。考古发现证明汉代沿北盘江流域有大量的夜郎古国人民生活,他们生活形式多为邑居耕田、洞居捕鱼或者狩猎,符合夜郎国从游牧氏族社会进入奴隶和初级封建社会的特点,他们有能力建设一座大王城。但由于客观原因,尚未在六盘水北盘江区域考古发现夜郎王城的直接证据,希望在后续考古工作中能有所突破。

四、城市重心法选址概述

所谓重心法,是一种静态的选址方法,将运输成本作为唯一的决策因素,给定供给点和需求点的坐标,以及节点之间的运输量,即单设施选址应当使得运输总成本最小,数学模型公式见(1),待选址位置坐标公式见(2)。

求解总的运输成本最小:

其中:fi序号为i的点的运输费率;

vi-序号为i的点的产量或者销量;

di-序号为i的点到待选设施点的相对距离,见数学公式(3)。

待选址位置的计算公式:

其中:Xc-重心的X坐标;

Yc-重心的Y坐标;Xc-第i个地点X坐标;Yc-第i个地点Y坐标。

建立重心法模型如图2。

图2 重心法模型

五、运用重心法选址试探夜郎中心王城迷踪

笔者根据彝文古籍记录和相关研究成果,框定出鼎盛时期夜郎国疆土范围,考虑到西汉当时夜郎古国总人口有15~20万人,选址夜郎王城可能选址共计54座,其中23座在彝文古籍有明确记载,另外31座为笔者根据国内文献研究结果选定,每座城邑按2 000~3 000人考虑,符合少数民族聚居习惯和传统。以云南北回归标记点为坐标零点,设立独立平面坐标系,建立夜郎王城重心法选址模型,根据百度地图和谷歌地图量距离得出各城邑的独立坐标。

假定夜郎国一次军事行动动员5 000人,每人携带20 kg物资,用WPS电子表格设置计算公式,通过十次迭代计算,得到总运输成本最小化的理想计算结果,夜郎古国王城理想独立坐标为:Xc= 411 km,Yc=379 km,折算成经纬度是E 104°50´ 0.76",N 26°6´20"。

在夜郎古国王城重心法选址模型图上定点作业,如图3所示,其位置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和盘县交界的普古和花嘎连线在中间位置以北,水城县野钟以南北盘江南岸台地上。该址东西宽7 km,南北宽10 km,总占地面积为70 km2,笔者称之“普花台地”。该址北抵北盘江山高水急,南障高山悬崖,是易守难攻的绝佳之地,考虑当时的运输以船、骡马和步行为主,以该址为中心画一个150 km人力可以有效到达的圈,几乎可以涵盖夜郎古国大部分领地,并威慑其全境。遥想当时中心王城生态环境是绿树成荫、龙竹茂盛,聚集了许多能工巧匠,经常发生军事冲突,具备建设王城的物质条件。该地区北有北盘江,南有六车河,西有拖长江,东有乌柳河和北盘江,四面环水符合夜郎君长滨水选城原则,极有可能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的中心王城。

图3 夜郎王城重心法选址模型

六、结论

通过重心法理论计算、地名研究、文献分析研究和考古研究,综合考虑夜汉政治关系、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和军事战争等因素得出以下结论:

夜郎古国中心王城是夜郎古国鼎盛时期具有城市初步特征和功能的山地城池,王城居高台无高墙,以夜郎君长的九进院宫殿建筑为中心,在其周围修建其他房屋,王城周围要害位置布置“九营十八卡”有重兵把守,有了相当规模商品交易行为,交通方式为水陆驿递,铁器和青铜器制造工艺娴熟。夜郎古国王城的确切位置应该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和盘县交界的“普花台地”区域。

只是由于夜郎古国政权维系了数百多年,数十个朝代,不同王朝的夜郎君长的王城选址变化的概率非常大。再则古代彝族估计保留了部分迁徙的习俗,故同一朝代的君王也会建设数个城池,供夜郎君长迁徙式居住。最后由于战争原因,夜郎古国常年处于战争状态,夜郎古国被汉政权覆灭的时候,王城往往会因战争被损毁并遭遗弃。

陈世军.2010.彝汉地名探源[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6):33-36.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14.贵州田野考古报告集[M].北京:科学出版社,133-157.

李天元.2002.贵州彝语地名与生态环境[J].民族语文,(01):25-28.

沈冠军,刘军.1997.贵州盘县大洞遗址年代位置初探[J].人类学学报,(03):221-230.

徐中舒,唐嘉弘.1980.夜郎史迹初探[J].贵州社会科学,(01):49-58.

颜建华.2008.古夜郎王城辨析[J].贵州民族研究,(06):149-153.

王海平.1986.从可乐墓葬资料探讨古夜郎国的族属和社会性质[J].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4):70-71.

王红光.2006.贵州考古的新发现和新认识[J].考古,(08):3-10.

王燕玉.1990.《史记·西南夷列传》注疏(上)[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04):29-36.

王燕玉.1991.《史记·西南夷列传》注疏(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38-46.

王子尧.2014.彝汉文辑夜郎史传秘本[M].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46-326.

Trying to Explore the Royal-city Site of Chinese Ancient Yelang Kingdom with Gravity Method Location Technology Planning Method

XIAO Bo; FAN Xian-kun; FU Lin-jiang
(College of art and architecture, Liup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Liupanshui 553001, China)

The most obvious evidence indicating the location of the royal city of Yelang Kingdom has not been found,while the academia has a dozen various views and opinions about i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and site selection,a different approach by using the modern city center of gravity location technology, together with the rationaanalysis and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y,military,geography and archaeology, The author found that,theoretically,the ideal site of the ancient royal city is located within the scope of“Pu⁃gu-Huaga platform”on the south bank of Beipanjiang river in Liupanshui delete,Guizhou province.

Ancient Yelang kingdom;Royal-city;city;Gravity method location technology

K928.6

A

1671-055X(2017)04-0001-06

10.16595/j.1671-055X.2017.04.001

2016-9-26

肖波(1975-),男,贵州六盘水人,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城乡规划理论和方法研究。E-mail:23653269@qq. com.

猜你喜欢

古国夜郎
揭开“河洛古国”的神秘面纱
神秘古国的传说
海洋之旅 神秘古国传说
寻踪夜郎历史 发现夜郎古歌
穿越千年 寻找梦中的高棉古国
第八章 神秘的古国传说
唐“夜郎”在何处
黔湘多县争夺“夜郎国”
精美的古国图腾
夜郎湖:中国最美的拍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