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革命历史博物馆馆藏老照片的技术修复和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2017-09-20刘媛媛

艺术评鉴 2017年17期
关键词:社会意义老照片

刘媛媛

摘要:博物馆的目的是发挥教育和传播的社会效益。馆藏老照片的研究、陈列和发行都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在陈列展览中通过现代修复技术手段使历史老照片具有新的生命力和艺术性,照片的史料价值比文字史料更直接、更具真实研究性,努力挖掘它们的历史价值和使用价值,对历史资源的补充和实现更大的社会效益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老照片 技术修复 社会意义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60-02

老照片是历史的回忆,是对峥嵘岁月的见证。博物馆是国家的宝藏,收藏的物品繁多且珍贵,老照片在革命历史博物馆里是集记忆、历史、见证、研究、保护、利用多方面为主的珍贵藏品。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为例,最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当属抗战时期的历史照片,博物馆的日常工作便是对文物、照片、资料等进行研究开发、展览陈列、发行传播等,本文就陈列展览中历史照片的技术修复和应用作一些研究探讨。

一、老照片的历史和技术修复

革命历史博物馆除了基本陈列展览还有每年举办的多个专题展览,在展览中使用到大量的历史资料照片,这些照片为观众了解历史和回顾过去提供了宝贵资料。

历史老照片除了见证的是过去的历史文化外,从照片本身的材质来看,也是一部漫长的有意义的历史记录。早期的历史照片只有黑白色,且制作工艺复杂、清晰度不高、成本昂贵,普通人少有接触只有专业人员和家庭富有者拥有;到了中期,社会繁荣人们生活日渐富裕,照相机也成了家家户户都有的器材,制造商也制造出了彩色胶片,照片数量也日益增多;现在,随着手机、数码相机等高科技数码设备的出现,数字化照片渐渐取代传统胶卷,各式各样的彩色照片变化丰富。

照片代表了回忆,不论时间的长短,人们总是喜欢随时随地的打开看看,早期的照片材质受物质条件、科技技术、社会环境诸多因素,不论底片、色彩都不能保存太久的时间,它的不可复制性让人觉得无比遗憾。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虽努力采取一些技术手段,但照片上的影像仍会受到不可抗力的因素渐渐消失甚至整张照片破碎毁坏。既然不能采取物理修复的办法保存照片影像,那么数字化的修复和数字化影像保存是目前最可行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不仅操作简单,还可以在博物馆陈列展览中反复使用,在宣传刊物里无限出版,对博物馆事业的开发研究提供多种便利和需要。

每个革命历史主题展览,都需要大量的图片、文物等配合研究文本撑起丰满的展览素材,历史老照片的数字化修复将原本已损坏或即将损坏的照片影像及时修复,这种能力像文物的翻新或改造。我们在准备设计一个展览前,先将此展览需要用到的历史照片从文物库房里提出,首先观察这些照片都有哪些需修复的特点:有的照片纸质变黄,因受潮的缘故图像上布着大大小小的霉点;有的照片因保存不当,图像已有部分受损不全;有的照片由于当时拍摄者的拍摄技术不够好,人物或重要景色不在照片正中或歪斜或残缺;有的照片因当天拍摄天色不好或补光不足,显得整体颜色暗淡主体不清晰等。展览中除了用到由胶片洗出的老照片,还有一些在画册里、报纸上,由于文本的需求,这些照片也得是经过技术处理后才能应用到展览中去。不同老照片的特点我们分别采取不同的技术修复手段,但在修复前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这些实物类的照片全部导入到电脑中去,采用的基本方法有扫描仪扫描和高清照相机拍摄,在扫描照片时注意去网纹和提高扫描精度以备展览放大使用,照相机拍摄时关掉闪光灯以免出现光斑和红眼,然后将照片全部导入电脑开始进行照片修复。根据以往的经验,革命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历史展览需要的照片几乎都是以黑白照片为主,一是为了营造整个展览的复古历史韵味,二是多数老照片是黑白照片,若单独有几张彩色老照片的出现,整体展览色彩风格会显得不统一,有突兀之感。所以在电脑技术修复老照片时,第一步就是根据展览需要,将所有导入电脑的老照片全部去色调为灰度,这样不论原始照片是否变黄或有淡彩的底色,处理后全都统一为黑白色。第二步根据不同照片特点进行针对性地修复,有霉点、斑纹的照片使用修图软件里的仿制图章工具将需修复的地方复制为最邻近相似的颜色或图像即可;因拍摄技术不好,使得照片上的图像残缺,可以使用修图软件里的图案图章工具进行填补;若照片中的人物或主题倾斜偏离,使用修图软件里的旋转图像和剪裁工具进行修正;还有的照片因当时拍摄环境影响或保存不当,造成照片影像暗淡不清晰,可以使用修图软件里的曲线工具调整图像色彩对比度、明度或使用锐化工具提高图像清晰度……这些数字化的技术手段使原本遗憾的老照片焕发出新的生机,在实际应用中也提升了展览的艺术性。

二、老照片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及社会意义

(一)老照片在陈列展览中的应用

在革命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设计人员要求在专业技术上有一定的设计经验和专业素养,平时还需多了解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在设计时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对每一个展览主题进行准确解读和诠释,化展览编写文本为展览设计语言。

色彩是展览设计中一个很重要的设计元素,每个展览都有它专一的设计主题,革命历史展览大多采用的色彩有黑色、灰色、红色。颜色代表着对观众的第一感官和视觉刺激,观众受到情绪、心理等多种暗示,色彩在展览里是有生命力的象征。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是以历史遗址为主的博物馆,宣传和展示的是中国红色文化,所以在很多展墙基调上采用了红色作为主体色,但在照片的选择上严格遵循历史照片采用黑白老照片。若展览内容过渡到近现代历史再慎重考虑彩色照片,这样将展览的艺术性与历史内容相结合,提升了展览的艺术性也不脱离其中的政治性原则。

政治性是革命历史展览最重要的基本特性,历史不能篡改,历史反映了某个年代的国家政治,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当遇到设计一个特别重要的革命历史展览时,使用的照片也许在普通的历史文献和历史画册里难以找到,或是很难找到清晰的能够在展览里使用的大像素照片(通常在展览里使用的照片像素不得低于300dpi),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借助于网络,看是否能搜索到相关的照片资源。如:在设计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展览时,因展览里涉及到大量的领导人物头像照片和工作照片,这类照片很难在博物馆库房里找到,通过网络我们发现在中央新闻网站上有这类照片的资源,但在网页上有明确标注,不得随意使用且照片上有水印标志。这种照片是不能直接应用到展览中的,一是直接截图或下载,像素非常低;二是未经网站许可,有侵权之嫌。设计人员和文本编写人员马上积极沟通,看是否是放弃此类照片还是另选其他照片,若必须使用此类照片只能和网站沟通,通过正规的程序购买其使用权,最后由对方将原始照片寄出。

(二)老照片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在革命历史展览中每张老照片都配有准确的照片说明文字,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些都真实地记录了人类历史的发展历程。目睹老照片、回顾历史、博物馆里营造的浓厚怀旧气氛,感悟时代的变迁,让观众感受一次次的视觉和心灵的冲击。

2009年2月13日,华龙网两江论坛突然出现大数量的重庆抗战时期大轰炸老照片,一时间引起众多网友的热议,同时也在第一时间吸引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的关注。通过仔细发现和研究,这批抗战时期的照片版权为美国时代华纳集团旗下的《生活》杂志所有,且有97%的照片从未公开过。为了让这批珍贵的老照片回到重庆和挖掘它们更深层的历史内涵,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果断决定买下这批照片的展览权并和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华龙网共同打造了《老照片?新重庆》大型摄影活动。同年5月1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将买回的这批照片做成《记忆重庆——世纪照片回顾展》向广大观众展出,这些老照片填补了抗战时期的重庆历史,掀开了重庆的历史回忆,对曾经在重庆为抗战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除了这些珍贵的从国外发现的历史老照片,其他的老照片历史展览在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如:《长征胜利70周年展》《重庆抗战经济展览》《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展览》《重庆抗战记忆——重庆人与重庆城》《为人民而死,虽死犹荣——“四八”烈士殉难67周年纪念展》《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暨文物陈列》《历史的脚印——童小鵬抗战时期摄影展》《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共中央南方局党的建设暨红岩先辈党性风采荟萃展》……

在展览展出中我们发现,照片的史料价值比文字史料更直接、更具真实研究性,特别是在革命历史展览中,历史老照片更能起到爱国主义、社会教育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加强对专业技术的提高和对历史照片背后故事和所含精神的深入挖掘,开展好社会教育宣传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其次,我们更希望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够积极地提供和捐赠历史老照片等相关史料,为促进文博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会意义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专业变迁:源自意义的多重追寻
从称呼语角度解读“亲”的指称含义和社会意义
老照片
老照片
老照片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
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