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综合类大学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方法研究

2017-09-20范晓荣

艺术评鉴 2017年17期
关键词:美育素质大学生

范晓荣

摘要: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为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起到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教育及引导应成为当代教育工作的首要核心。提高大学生素质作为全面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目的,经过无数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已经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美育也越来越受到了重视,并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音乐教育为手段,结合具有时代特色的伟大音乐作品,提高大学生的感受和创造能力,在对音乐作品欣赏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标准,最终使大学生学有所获,辅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提高其对美的感受能力,形成具有自我感知的美学意识,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成长,从而进一步实现美育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 美育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44-02

一、素质教育为背景

在经济政治文化迅速发展的时代,提升全民素质教育是党在新形势下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素质教育意在促进人在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在知识时代,需要我们的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要不断培养出更多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美育为抓手

素质教育独特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培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往的经验证明:以美育为中心的教育可以更大程度的开发人的自主性、创造性、能动性。美育是塑造灵魂的教育。美,指引着各种对人格、智能等素质的培养。对于一个人而言,他所接受的美育水平决定着他个人素质生长的高度。

美育具有发现美、欣赏美、追求美的功能。审美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对美的感受力,提高他(她)们的观赏力和创作力,从而帮助他(她)们美化自我;受过美育培训的人,更能发现生活的美好,并且热爱这份美好。对大学生进行美育,是在教其以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各种事物,以正确的审美去约束自己的言行,有助于培养其道德价值,引导其正确价值观与世界观的形成,促进其进化与掌控情感,帮助其建立超越个人功利的崇高信仰,从而使得受教者成为人格健全、智力全面、勇于创新的,符合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三、音乐教育为手段

对综合类大学生所进行的美育能够以多种艺术教育途径来实现,音乐教育便是重要手段之一。音乐,相比较其他艺术形式而言,和人们的生活更加贴近,因此也更容易让学生产生共鸣,因此音乐教育应当被视作为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音乐中存在着天然丰富的美育材料,而如何将其运用到对综合類大学生的美育培养中,是需要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实践和探索的。

(一)提高音乐素养

一般来说,大学生所喜爱的音乐形式是通俗歌曲,而通俗歌曲在创作和演唱时,更加注重是否符合大众的审美,往往忽视音乐的组织性和传承性。所以,在实际的音乐教育中,应当丰富他们所接触的音乐类型,如增加歌剧、交响乐、戏曲等音乐品类的听赏,为丰富其审美知识与经验。可指引大学生通过自身的感情去体验不同类型音乐所带来的特有气质和神韵,从而进一步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我们也要注意,在很多音乐选修课的开展过程中,教师所讲授的内容过于专业,使大多数没有相关音乐理论知识的学生很难理解,致使其学习兴趣降低。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当将音乐理论知识与音乐欣赏穿插进行,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理论。

(二)融合文化素养

音乐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音乐素养,更应该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有扎实的哲学、历史、文学、社会学等功底,才可以透过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根据作者创作时的时代背景,把握作品中更深层次的的情感抒发。同时文化素质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或文字表达体现出来,可以通过教师的肢体语言而反映,文化素养使得教师可以更从容地把握作品,更好地将其传达给学生,也更加令学生信服。

例如,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讲授到冼星海的交响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时,首先播放了学生们较为熟悉的《保卫黄河》来提升他们的兴趣,而后详细讲解了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与蕴含在音乐力量之中的爱国情怀,让学生在了解作品历史背景的基础上,学习作曲家用来表达其爱国思想的作曲要领,继以宣扬爱国主义传统,将教学品质升华。

(三)引导创造能力

这里所述的创造力,既指学生在鉴赏音乐作品时的二度创造,也指学生的作曲、改编能力。在音乐理解和诠释的过程中,要求欣赏者要在对乐曲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将自己置身于音乐作品之中,这是对学生音乐形象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教育目的之下,使学生善于在欣赏作品时加入画面感和代入感,进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对乐曲进行更多带有个体主观理解的阐释,即二度创作。

由于综合类大学生对乐理知识没有进行过系统的学习,因此在让他们进行音乐的创作和改编时,应该细化任务。比如,可以先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丰富和声方法及打击乐的配合等,再给他们一段简单的单旋律曲谱,安排分组完成该曲谱的和声、打击乐部分,在简短的练习后,组织学生合唱(奏)。这虽然是较为简单的任务,却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实践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会使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进而去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四)演练实践能力

通过组织舞台演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其在共同完成作品的氛围里,发挥协作能力,展现团队精神。这需要校方与任课老师共同的努力。校方可以提供演出的舞台、排练的场所,并为具备一定表演水准的学生团体,创造或提供演出的机会;任课教师除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指导、组织排练的能力,还要有领导学生、协调各项事务、组织排练演出等相应的统管全局和导演的能力。

(五)培养审美能力

乐曲中的声音并不是杂乱无章随机地组合在一起,而是经过作曲家们精心选择后按照美的原则,科学地组织起来,从而形成具有逻辑性和鲜活生命力的乐曲。其中揉进了美学的种种形式——对称、均衡、协和、矛盾、对立和统一等,被注入了情感和美感。不同的音乐作品有不同的题材、风格、体裁、形式和内容,表达着不同意义的美,学生运用自身的感觉、想象、理解来体会与辨别个中美丑、是非,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审美水平。endprint

笔者在进行学生相关能力的培养时,往往从“听”动画片、武侠剧入手,因为此类作品的人物形象鲜明而单纯,例如可先让学生通过听音分辨是哪种动物登场,辨别它们的声音,揣度它们的个性,进而帮助理解故事的主线;武侠音乐中,侠或盗的出场配乐大相径庭,明快而豪迈的往往是大侠登场、阴郁而低沉的时常伴着反派出现。通过引导学生听辨这些聲音,激起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兴趣,从而使其更主动地融入课堂,配合教师的教学,以提高其审美能力。

(六)丰富人际交往

音乐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的健康心理,它是语言再美化、再表达的过程。同时,在排演、表演的过程中,使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沟通与表达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从而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七)活跃思维能力

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各具特殊功能。左脑负责逻辑思维,如讲话、书写、计算等能力受其支配;右脑负责形象思维,即音乐、绘画等的表达受其统管。人类的左脑的灵敏度要远远大于右脑,而音乐教育可以将人的左右脑协同运作、均衡发展、活跃思维,从而开发出人大脑潜藏的潜力。在使用乐器演奏时,学生的视觉、听觉、动手能力得到发展,能够提高其对于外界的感受能力。

(八)帮助表情达意

音乐是最擅长于抒情、最具感染力的艺术,它可以通过情绪感染和情感共鸣来实现它的育人功能。在音乐的熏陶下,可以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不仅使心灵受到感悟,精神得到升华,还使得品德得到修正。人们用祝酒歌展现热情、用摇篮曲传达温情、用情歌传递爱意,都是音乐表情达意的功劳。在音乐学习中获取的知识是有助于情感培养的,它可以处理精神世界中其他不可代替的东西。

四、结语

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美育是提升学生素质的关键手段,而音乐教育是美育的主要一环。而实际上,音乐教育在综合类大学生的教育中还比较薄弱,究其根源,是没有系统的教学方法与理论体系的支撑。如是,在实际教学中,音乐教师应树立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教学目标,并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其正确、高尚的美学意识,提高其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使其身心得以全面、协调的成长,实现美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闫兴亚.对高校美育教育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2,(03).

[2]高剑霞.高校音乐教育探析[J].学周刊,2014,(08).

[3]张帆.音乐教育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J].现代教育管理,2014,(06).

[4]刘述礼.努力开创美育教育的新局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6,(02).

[5]杨芳,顾晓静,王启兵.关于加强高校美育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06).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育素质大学生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就业趋势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美育教师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