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业化背景下的类型电视剧创作

2017-09-20白云昭

艺术评鉴 2017年17期
关键词:欢乐颂

白云昭

摘要:作为东阳正午阳光2017年初的两部类型电视剧大戏,《外科风云2》和《欢乐颂2》的开播都表现较好。本文以《外科风云》和《欢乐颂》为例,在第一部分,通过对其二者在人设和母题的比较,分析了二者进行类型生产的显著特征;在第二部分,分析了其二者借用类型生产,却又各自截然不同的诉求,因“价值出新”而成功的经验;在第三部分,针对“现象级”类型电视剧的“系列生产”和由此表现出来的“递减效应”,说明了类型化魔咒对于商业化背景下类型电视剧生产的警醒。

关键词:商业化背景 类型电视剧 《外科风云》 《欢乐颂》

中图分类号:J9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125-03

顶着《欢乐颂1》的光环,《欢乐颂2》又卷土重来,与此同时,《外科风云1》刚刚退场,《外科风云2》又叱咤视坛,功成身退。作为东阳正午阳光2016和2017年的重头戏,《外科风云》和《欢乐颂》在题材、人物塑造、主题、结构等方面如出一辙,显然是商业化背景下的类型电视剧“霸屏”和“包抄观众”的重要手段。作为典型的商业片,《外科医生》和《欢乐颂》有着典型的类型片的特征,而其二者以“类型化”的创作形式“组队”出征,,在近年来的国产电视剧领域也显得颇为引人注目。

一、模式化再造:类型归一和同质塑像

(一)相同的主角人物塑造

在《欢乐颂》里,女主角安迪是一个母亲有疯病,父亲“出逃”,在这样悲惨家庭出生,从小历经坎坷,却幸而被外籍人士领养的女性形象。海外优渥的生活和教育条件把她塑造成了一个能力出众的金融界金领。而在《外科医生》里,庄恕也是自小吃尽苦头,母亲张淑梅因为被冤枉而身亡,也是被好心的外籍人士收养而漂泊海外,最终成长为一名在国际医学界享有盛誉的“胸外专家”。

他们都拥有自己的同胞兄弟和姐妹。安迪的弟弟明明在姐姐被领养之后历尽磨难,最终被好心的福利院大姐收留,寄身福利院,尽管有些智障,但终究有了一个容身之所。而庄恕的妹妹,也在母亲被冤枉精神失常的时候,因为庄恕的一次打架没有接妹妹回家而被人贩子拐走,不知所终。最终因为病重,被人贩子弃之荒野,终于被好心的无孩夫妇收养,有了一个安定、快乐、幸福的青少年时光。完全相同的是,无论是安迪还是庄恕,都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与自己的同胞兄弟姐妹失散了,成为他们人生的隐痛。

在主角塑造上,同样的可悲身世、同样的海外经历、同样的与同胞“失散”,同样的“颜值+实力”的刻画,一个模子式的主角人物塑造,是商业化背景下国产电视剧为加快剧集生产而采用的“非常”手段。

(二)同样的“寻亲”“真相”和“爱情”“救赎”母题拼接

尽管两部剧里的主角回国的原因稍有差异,但都是建构在“寻亲”的基础上。安迪“找弟弟+身世真相”,庄恕“看妹妹+揭秘真相”。自古以来,在中国传统故事的叙事文本中,“寻亲”和“挖掘真相”就是两个母题。《外科风云》和《欢乐颂》无疑承续了中国传统故事叙事的衣钵,以世间最难割舍的亲情为纽带,呈现了两幕游子归来的虐情大戏,而后以“真相大白”的形式还人间一个朗朗乾坤,最后以“大团圆”的结局完美收官。

在当代社会,影像和故事文本的叙事,常常以“母题”的拼接和交叉,呈现出更加复杂的故事和剧情。作为两部同样以“寻亲”和“真相”为驱动力的电视剧,仅仅是寻亲和挖掘真相显然还不能支撑电视剧这样的长篇影像叙事的需要。爱情无疑是这两个年轻有为的男女主精心设计的“慰心”良药,既能丰富故事,也能成为催动观众移情的最佳线索。庄恕与陆晨曦的“仇人”虐恋,安迪与魏总、小包总的情路历程,都成为在“寻亲”和“真相大白”之间的重要支撑要素。

在两部剧里,都圆满的诠释了救赎与自我救赎的价值呈现。庄恕对真相的追索,促使了傅博文的自我觉醒;钟西北和杨帆的“护庄”,也是“自我”不灭的折射,尽管杨帆在“自我”之外,有私利的成分。父亲魏国强、姥爷何老先生的抱愧和内疚,也是对安迪的补偿。两部剧的主角,都在最后完成了救赎与自我救赎的价值追索。安迪从一个没有安全感、不信任他人的“障者”形象成长为一个正常女性,谅解了父亲与外公,从人生的阴影里获得解脱。庄恕历尽波折,最终与陆晨曦伉俪同心,公布了母亲的冤案真相,爱情的圆满和冤案的澄清,解除了多年来心头的包袱,不再以怀疑和淡漠立身于世。安迪与庄恕籍自身的命运故事完成了自我救赎,而魏国强、何老先生、傅博文等,均在整个事件的步步紧逼下被救赎。

二、商业化复制:类型借用与价值出新

作为商业化背景下的产物,电视剧不再是单纯的文化承载体,而是炙手可热的商品。

作为商品而言,利润的最大化是其价值的最直接体现,高回报也是刺激电视剧生产和引导类型生成的重要手段。因此,类型的复制和借用勢必成为商业化背景下电视剧生产的必然选择。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电视剧市场上,质与量都是不可或缺和忽视的筹码,而类型则给电视剧的商业化复制带来了更为便捷的途径。

商业化背景下的类型电视剧创作必不可免,但是要在类型与内涵两方面进行平衡,质量齐飞。电视剧不光是商品,还是文化的承载体。“应该适当根据类型来创作、传播,但是不能一味遵循固有类型,应该强调创新,懂得体味类型并以艺术手法展现出来,这是电视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一部电视剧的成功不是单单一个方面的,而是思想意义、人物形象、类型元素、表现手法等等多方面的结果。优秀的电视剧不固守类型剧的剧情及人物性格套路,而是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塑造出崭新的主人公形象,表现出鲜明特点。”[1]

作为商品而言,电视剧的创作既要保证艺术质量,又要提高生产速度争取创造效益。类型显然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为创作导出固定的范式和结构,使得创作人员在熟稔类型之后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基于固定的范式和结构重新打造作品,加快了剧集生产和回收成本创造效益。但类型借用只能作为一种加快生产的手段,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的内涵则在于其价值显现,一味借用类型加快剧集生产而忽视内涵的电视剧只能是粗制滥造的衍生品,终将成为“影像垃圾”。因此,类型借用背景下的价值出新就成为电视剧创作和生产的不二法门,类型电视剧的“老调重弹”甚至是“复制”,只能令观众味同嚼蜡、大倒胃口。而类型借用下的电视剧价值出新却能不断刷新观众的观感,同样的主题、结构、人设却能带来似曾相识,却又完全不同的感官体验。endprint

在这一点上,东阳正午阳光的《欢乐颂》和《外科风云》显然都很成功,二者基于完全相同的结构、人设等完成,却展现出不同的观感,而且其二者最终的表达也完全不同。《外科风云》关注的是人的救赎,而《欢乐颂》的落点却在人的真善美,给出了“与人为善,于己为善”的中国式处世哲学。得益于二者价值诉求的不同设计,《外科风云》和《欢乐颂》也表现出不同的感官风貌,《外科风云》严肃和温情并存,《欢乐颂》则充满了青春的呓语。正如张智华老先生所说,“类型剧不是倡导模式化,而是提倡创新。”[2]正是在类型借用和价值出新二者之间做出了很好的协调,《外科风云》和《欢乐颂》作为几乎同期推出的两部电视剧,才能有如此的成功,这无疑也是当前国产电视剧需要借鉴的成功范本。

三、类型化魔咒:系列生产与递减效应

“类型电视剧”,这种脱胎于“类型电影”的艺术形式,其成功显然具有不可逾越的实用价值。但与“类型电影”不同,“类型电视剧”冗长的叙事和更贴近“家长里短”的内容,也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厌倦,类型借用造成的“似曾相识”很容易就使大众陷入“潜意识排斥”的尴尬境地。因此,类型化的魔咒似乎已经无可避免,隨着“类型”的不断被“复制”,荧屏的表达趋于固定化的影像符号,观众的热情逐渐被消解。“类型”的大量“复制”,给创作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是一种束缚。类型化积累了很多叙事和人物设置的套路,这种框定的思维其本质就是反艺术的。[3]长期的“类型创作”,使得创作人员的思维被固定化,要想不断刷新观众的感官体验,就得不停制造新的元素进行融合,而这种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并不能保证其艺术感染力,从而加大了探索的风险成本。而作为商品而言,主创最怕的就是这种不确定的风险所带来的压力。

由此可见,类型借用也不是万用灵药,其带给主创人员的困惑和压力也会与日俱增。主创要么不断进行“类型复制”,竭力坚守脚下的收视阵地;要么就要不断尝试新元素与类型的融合,但其风险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消减着主创的勇气和信心。

这种类型化所带来的魔咒还表现在类型的借用与作品艺术水准和感染力的不断衰减,尤其是在“现象级”类型电视剧身上更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电视剧生产最大的特点之一就在于很容易进行“系列生产”,尤其是“现象级”电视剧,一旦产生轰动效应,商家往往会立即进行“再生产”,以确保能利用其造成的“现象效应”使得利益最大化。《外科风云》和《欢乐颂》都进行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生产,随着《欢乐颂2》的剧终,网络盛传《欢乐颂3》已在筹备并将很快开拍。然而,伴随着《欢乐颂2》的热播,网络上的批评之声也是纷至杳来,完全没有了《欢乐颂1》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气势。而《外科风云2》也因为撞车《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遭“上神”碾压,没有了往日的风头。可见类型化的魔咒并没有放过东阳正午阳光的“铁三角”。如何破解类型化魔咒,将成为当前国产电视剧主创人员影视投资公司的一项颇有价值的课题。

四、结语

随着国内经济建设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人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将会日渐和解。在此过程中,人们“影像化生存”需求的增长也将带来影视创作的井喷式发展。对于影视投资公司和主创人员而言,如何在商业化背景下使得“影像”的价值得到最大化的实现只能借助于更快更好的剧集生产,因此而生的“类型借用”是商业化背景下电视剧创作当前最为成功的模式,但 “递减效应”也是必须面对的现实。如何破解类型化魔咒,将成为未来电视剧生产能否利用“类型生产”站稳脚跟,不停创新的关键。

参考文献:

[1][2]张智华.电视剧类型特点与产生原因[J].艺术百家,2012,(04):181.

[3]段一.类型电视剧研究:理论与实践[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欢乐颂
电视剧《欢乐颂》与“新穷人”的思考
袁子弹:从白领丽人到《欢乐颂》编剧
《欢乐颂》将拍综艺版打造中国首档“星素合住”真人秀
《欢乐颂》中隐藏的家庭教育问题
一曲中产的“欢乐颂”
《欢乐颂》:做人三境界,你在哪一层
好火热《欢乐颂》收官后续集引猜想
《欢乐颂》中的阶级和“血统论”
《欢乐颂》口碑两极依然成就全民爆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