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曲《苗岭的早晨》演唱风格探究

2017-09-20苏丹

艺术评鉴 2017年16期
关键词:演唱风格

苏丹

摘要:歌曲《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具有浓郁苗族风情的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作品风格奔放质朴,音域跨度大、跳跃性强,对演唱者的气息支持、声腔控制及作品风格把握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飞歌风格的质朴旋律与花腔技巧的精巧细致,在这首作品中完美地统一在一起,也是这首作品难度较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通过对歌曲《苗岭的早晨》的音乐本体分析,结合演唱中声乐技巧的运用对作品的演唱风格把握进行探究。

关键词:飞歌 花腔 演唱风格

中图分类号:J64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6-0014-02

歌曲《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白诚仁根据贵州省凯里一带的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改编创作的一首笛子独奏曲,后又改编为花腔女高音声乐作品。歌曲借用了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并加以发展运用,向人们描绘出了一副苗岭晨曦俊秀生动的美丽画卷。歌曲旋律优美流畅、风格特色鲜明,既用苗族飞歌悠长的声腔来展现苗岭的风光,又借用美声唱法的花腔演唱技巧来模仿山间的鸟鸣,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民族化的花腔声乐作品。

一、歌曲《苗岭的早晨》音乐本体分析

歌曲是典型的A+B+A′三段体的声乐作品,作品开始演唱前有八小节的前奏,也可以看做是作品的引子部分。引子从F大调的一级柱式和弦开始,通过F大调的一级琶音向前行进,在第四小节通过同和弦转换,作品的调式游移到降E大调的四级上。然后调性在降E大调和F大调上来回转换,最后通过降E大调的六级与F大调五级的同和弦转换(见谱例1),将调性带回到F大调上开始了作品的演唱。

A段从F大调上开始,总共11个小节,从作品的旋律上来看A段为F 大调,借用了苗族飞歌的旋律特点进行发展创作。主要运用了苗族飞歌的“1、3、5”三个主音推动旋律的进行,并运用了苗族飞歌的“b3”音来突出旋律特色。从旋律进行上来看,第一句就将苗族飞歌嘹亮高亢的特色展现了出来,也充分展现了苗族飞歌“高入云霄,低要入地”这种大跨度的旋律特点。前倚音的运用,给宁静的晨雾带了徐徐生机,将晨起鸟儿的活力刻画得惟妙惟肖。从作品的伴奏音型上来看,A段延续了引子的调性特点,从F大调上开始,不断有降E大调闯入,最终结束在F大调上。

B段从第20小节开始,分解和弦的伴奏音型将歌曲的速度突然加快,歌曲进入到B段欢快的情绪中来。旋律上还主要是围绕着“1、3、5”和“b3”这几个特色音来发展进行,并大量运用花腔的演唱技巧来模仿山中的鸟鸣。歌曲中花腔的演唱与伴奏之间一问一答的相互呼应,犹如山谷中清脆鸟鸣的回声(见谱例2)。

在B段整体欢愉、充满热情的氛围中,有几段看似拉宽的旋律将作品的速度稍稍放慢了,但是从作品的伴奏音型上看这是典型的紧拉慢唱(见谱例3)。这种充满了激情和内心愉悦韵律的“慢”速度,恰恰是为了后面极具跳跃性的花腔段落积蓄能量。从调性上来说,B段描述性的段落沿用了A段的F大调,花腔似的鸟鸣大多运用了降B大调。B段开始于F大调,在作品的46小节通过F大调的六级与降B大调的三级的同和弦转换将音乐带到了降B大调(见谱例4),在83到92小节调性在降A大调、降B大调上和F大调上游移,并通过F大调一级与降B大调五级的同和弦转换将B段的调性定格在降B大调上。

同样是通过降B大调的五级与F大调的一级,A′的调性又回归到F大调上,并与A段形成了呼应,音乐从B段繁忙的劳作和鸟儿的跳跃回归到山谷的宁静中来,与A段的描述性相比,这一段更多地是抒发了对的苗岭热爱和赞美之情,结束音的由强到弱恰似一副壮丽俊秀的苗岭画卷被慢慢地合上。

二、歌曲《苗岭的早晨》演唱风格的把握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音域跨度较为宽广的女高音花腔声乐作品,取材于苗族飞歌的少数民族素材与大跨度的花腔乐段的融合,对演唱者的技巧控制和风格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在声腔和音色上突出作品的民族特色,又要结合美声唱法的花腔技巧完成作品的意境表达。

(一)声乐演唱技巧的运用

1.苗族飞歌“吼腔”的运用

这首作品取材于黔东南凯里地区的苗族飞歌《歌唱美丽的家乡》,黔东南的飞歌在演唱中大多用宽嗓和本嗓演唱,风格豪迈奔放、高亢质朴。为了表达出内心质朴的情感,在演唱时大多用“吼”的方式进行演唱。其实这里的“吼”并不是简单的喊出去,而是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让歌声在山谷中“飞起来”而运用深呼吸的一种演唱方法。歌曲的A段和A′的第一句都是典型的苗族飞歌的旋律,一开始旋律在相对较高的音区进行犹如在云雾中穿行,突然一个八度下行将旋律带进了山谷中。在种大跨度的旋律进行对演唱者的气息控制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管音区在哪里腰腹的力量支持都要跟上。然而苗族飞歌质朴、豪迈的特点,使得这一句的演唱又不能过于细腻,这时在气息控制的同时用一点“吼”的感觉去演唱,既能保证音色和声音位置的统一,又能展现出苗族飞歌的独特韵味。

2.装饰音的演唱

整首作品大量的运用了前倚音,不管是飞歌旋律的质朴还是刻画鸟儿的活泼与跳跃,前倚音都大量的出现在旋律中。在演唱时要注意保持前倚音与所修饰音的音色统一,这就要求要用一个统一的状态去演唱它,不能因为倚音在弱拍上时值较短就放松了气息对它的支持,导致倚音的声音位置与所修饰音不同。

3.长音的行进

歌曲的A段和A′段都运用到了飞歌悠长的旋律特点,在演唱长音时气息要跟着律动不断行进,这样才能保证声音的流动性。在歌曲B段,也有几段看似拉宽的旋律,其实从伴奏音型上看这些都是紧拉慢唱的长音乐段,对气息的行进要求更高。在演唱这些长音乐段时,可以根据伴奏音型的行进带动气息的律动,保证声音的流动性。

4.花腔技巧的运用

歌曲中大量运用跳跃性的花腔来模仿山中的鸟鸣和早晨热闹的劳作场面,是这首声乐作品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演唱这些花腔段落时,要注意对音色的把握和声腔的处理,要用相对明亮的音色来模仿鸟鸣声。为了将清脆的鸟声演绎得惟妙惟肖,演唱花腔时不仅要有充分的气息支持和畅通的管道,相对集中的头腔共鸣在这首作品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作品风格的把握

《苗岭的早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苗岭画卷,在演唱这首作品时既要展现苗岭的豪迈风光,又要刻画出苗家儿女的勤劳质朴。

作品的A段主要是描绘性的语言,刻画了薄雾渐渐散去的苗岭在晨曦中慢慢醒来,演唱这一段时要有一定的画面感,情绪要真挚,音量不要太大,音乐要在在模仿鸟儿的鸣叫中渐渐醒来。

B段的速度突然加快,晨雾散去、苗岭醒了,苗家儿女的劳动热情和劳作时的热闹场面被形象地刻画出来,在演唱这些描述性的段落时,一定要唱出苗家儿女心中的激动和喜悦之情。这一段的鸟鸣与A段的刚刚醒来小鸟有所不同,要更加欢跃、激动,音乐的跳动感更强,要注意与伴奏的相互呼应来模仿山谷中鸟鸣的回声。

A′段从结构上来看是A段的再现,但是从情绪上来看抒发了对苗岭的赞美之情。秀美的苗岭画卷在A段中徐徐展开,A段和B段是通过不同的局部向人们展示这幅苗岭画卷的风光,到了A′段画卷已经完全打开,苗岭晨曦的隽秀全景完全被展现了出來。演唱时既要表达出真诚由衷的赞美之情,又要展现出苗岭的雄伟与苗家儿女的质朴。音乐进行到最后用了一个主音的渐弱来结束全曲,歌者在演唱时可以浮现一幕苗岭画卷慢慢合上的景象。

《苗岭的早晨》是一首将苗族音乐语汇与美声花腔演唱技巧完美结合的声乐作品,音域宽广、跳跃性强,演唱难度较大。演唱者要充分感知作品的演唱意境,运用娴熟的声乐演唱技巧来完成这首作品的演唱,才能将听众带进峰峦起伏的苗岭晨曦中,用声音让听众感知苗岭的美。endprint

猜你喜欢

演唱风格
山东民歌中的演唱风格和传承发展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的演唱风格研究
刍议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
南昌采茶戏的演唱风格与唱腔特色研究
浅谈东北民歌与民族声乐演唱风格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现代民族声乐艺术特征及演唱风格
浅析女高音咏叹调《求爱神给我安慰》的演唱风格与艺术处理
谈中国民歌的艺术特色
浅谈芭托莉的演唱风格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