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融合教育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研究*

2017-09-19郭文斌张晨琛

残疾人研究 2017年3期
关键词:随班领域融合

郭文斌 张晨琛

我国融合教育热点领域及发展趋势研究*

郭文斌 张晨琛

为了更客观、准确地了解和把握融合教育热点领域和发展趋势,为我国融合教育研究提供资料支持,本研究采用Bicomb和SPSS20软件,对国内2005—2016年有关融合教育研究的846篇CNKI核心期刊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融合教育研究形成5个热点领域:融合教育与教育改革研究、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国外融合教育启示研究、融合教育教师与课程研究、残疾人融合与终身教育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其发展呈现四大趋势:融合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愈显重要,融合教育教师日益引起关注,学前融合教育获得广泛关注及融合教育体系发展趋于本土化。

融合教育;发展趋势;可视化分析

前言

融合教育(Inclusive Education),我国又称全纳教育[1],是指让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入普通班级接受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其潜能,与普通儿童共同成长[2]。融合教育的思想自斯坦巴克夫妇1984年明确提出以来就成为特殊教育领域讨论的焦点[3]。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世界特殊教育会议,各国达成《萨拉曼卡宣言》,确定了融合教育的基本理念与原则,为世界各国融合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4]与《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5]的提出,融合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必将对我国特殊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重大而深刻的影响。但迄今为止,还少有学者对近年来国内融合教育的有关文献进行系统的梳理分析。鉴于此,本研究期望借助可视化图谱,精确梳理2005—2016年间CNKI核心期刊收录的融合教育领域相关文献,直观展现其热点领域与发展趋势,为融合教育研究者提供参考。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2

1.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资料来源

以中国知网(CNKI)为资料来源,采用标准检索,指定“2005—2016年”为期刊年限,设定“核心期刊”为期刊类别,查找到与“融合教育”或“全纳教育”主题有关的文献998篇(检索时间为2017年4月15日)。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本研究剔除了刊物介绍、征稿通知、会议纪要等与融合教育热点领域无关的文章,得到846篇有效研究文献。文献各年度详细数据分布如图1所示。

从图1可看出,2007年以后,有关融合教育的文献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2013年刊文数量达到顶峰,随后数量略有下降。在2006年和2008年,我国分别重新修订并颁布实施的《义务教育法》《残疾人保障法》均用较大篇幅甚至专章对残疾人教育作了系统规定[6],这与2006年和2008年融合教育文献数量的上升相呼应。从2007年十七大报告中的“关心特殊教育”到2012年十八大报告中的“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在我国教育中的分量有了明显提升,这进一步说明了我国大力发展特殊教育的决心。这与2013年融合教育文献数量达到峰值有很大关系。不同时期的法律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也为融合教育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融合教育研究相关文献篇数(2005 — 2016年)

1.2 研究进程

本研究以Bicomb及SPSS20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采用共词分析法、聚类分析法和多维尺度分析法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

1.2.1 确定高频关键词

利用Bicomb共词分析软件对所选文献进行关键词统计,结果显示,846篇文章中的关键词总频次为3512次。标准化关键词后,选取总词频31%的前35个关键词(词频大于等于8)为高频关键词,结果见表1。

高频关键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近年来我国融合教育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鉴于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残疾及教育相关词语并没有统一的规范,本研究将频数较高的关键词残障儿童、残疾儿童及特殊儿童合并为特殊儿童,需要教育、特殊教育需要合并为特殊教育需要。表1可以看出,前8位关键词的频次均大于20,依次为:融合教育(425)、随班就读(119)、特殊教育(102)、特殊儿童(70)、自闭症儿童(25)、特殊教育需要(24)、美国(24)、教育公平(21)。此结果初步说明,融合教育研究多围绕有特殊教育需求的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特殊教育及教育公平等领域展开。

表1 前35位高频关键词排序

1.2.2 绘制高频关键词聚类图

利用SPSS20对Bicomb软件生成的35个高频关键词的词篇矩阵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见图2。

图2中,纵轴数字代表与之相应的高频关键词,横轴数字代表关键词之间的距离,数字越小表明距离越近。如果在更短的距离(横轴方向)内,两个关键词聚集在一起,说明二者相关度更高,关系更密切;反之则相关度低。通过对图2的分析,可以把我国融合教育热点分为5类。种类1是融合教育与教育改革研究,共包含特殊教育需要、萨拉曼卡、教育理念、课堂教学、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等17个高频关键词,是目前最大的研究热点。种类2是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包括对策、现状、特殊教育、医教结合、教育公平5个关键词。种类3是国外融合教育启示研究,包括启示、全纳学校、英国3个关键词。种类4是融合教育教师与课程研究,包括教师、农民工子女、课程3个关键词。种类5是残疾人融合与终身教育研究,共7个关键词构成三小类:(1)学前融合教育的教学策略与态度;(2)残疾人融合;(3)特殊儿童的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

1.2.3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

在SPSS20中,选取Ochiai系数将词篇矩阵转化为35×35的共词相似矩阵,具体见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Ochiai系数相似矩阵(部分)

表2中相似矩阵数值从0到1,表明了关键词间距离的从远到近、相似度的从低到高。表2中,各个关键词距离融合教育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随班就读(0.246)、特殊儿童(0.239)、特殊教育需要(0.202)、特殊教育(0.169)、美国(0.120)、自闭症儿童(0.102),这表明,在已发表的文献中,将“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和“特殊儿童”结合起来论述的成果,多于将其与其他四种关键词的结合。对表中的系数大小进行仔细分析,可以发现,“融合教育”和“随班就读”“特殊儿童”经常呈现在一起(距离最近)。此结果说明,在已发表的关于融合教育的研究成果中,经常论述特殊儿童的融合教育与随班就读关系的研究较多。

图2 融合教育研究领域关键词聚类图

1.2.4 融合教育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图谱

采用SPSS20对相似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绘制出我国融合教育研究热点的可视化图谱,见图3。多维尺度分析法,又称多维量表分析,它是将一组个体的相异数据经过多维尺度分析转换成空间构图,且保留数据的相对关系[7]。通过分析对象位置间的距离,可以解释对象的亲疏关系,反映相关研究领域的内部聚合度。图3中的坐标称为战略坐标,每个关键词所处的位置都由一个小圆圈表示,圆圈间距离越近,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密切[8]。圆圈距离坐标中心点越近,其所代表的关键词影响力越大。以逆时针方向划分四个象限,从图3可以看出,融合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领域2)主要处于第二象限,其中医教结合、特殊教育这两个关键词比较活跃,但该研究领域中各个关键词间结构比较松散,有一定研究发展的空间,但位置边缘不稳定易受其他研究影响而演化。主要位于第三象限内的国外融合教育启示研究(领域3)、融合教育教师与课程研究(领域4)、残疾人融合与终身教育研究(领域5)中的各关键词之间联系紧密,比较活跃,在5个研究领域中关注度相对较高。融合教育与教育改革研究(领域1)主要处于第一、四象限,第一象限内的教育改革、支持保障体系与随班就读联系紧密且研究成果丰富,也是现在融合教育中的重点和热点,第四象限内的特殊儿童的全民教育理念、课堂教学(领域1)等是最近几年提出的,尚未引起学者足够的重视与关注,今后需加大此方面的研究。

图3 2005—2016年我国融合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

2.融合教育发展趋势分析

2.1 融合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作用愈显重要

从图3可以看出,领域1的研究热点从最初的特殊教育需要、教育理念和萨拉曼卡逐渐转向教育改革、残疾学生的支持保障体系以及随班就读,中心是教育改革。我国的教育改革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持续了30余年,虽然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的融合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融合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未能得到完全体现,但也被国家所重视。融合教育着眼于每一个个体的成长,反对歧视与排斥[9],其理念已渗入各国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中。我国《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指出:“总体目标是全面推进全纳教育,使每一个残疾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这充分说明融合教育已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断深入研究融合教育理论的前提下,政府也正通过不断完善国家政策和法律、建立健全支持保障体系、加强学校配合与支持、提高特殊儿童个人与家庭的意识,来共同推进我国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发展。随班就读是我国对国际融合教育理论趋势的中国式回应[10],也是我国融合教育的本土化发展,更是在经济、文化还不够发达的情况下我国发展融合教育的一种实用且无可奈何的选择[11]。但整体而言,随班就读的实施力度还不够,支持保障体系薄弱,整体质量不高[12]。随着特殊教育学校的增加,特殊学生在普通学校里接受教育的推广,特殊学校与普通学校必须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变革与资源重组,应对学生的多样化、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另外,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高等融合教育的改革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也面临着高等融合教育办学规模有限、质量不佳、层次偏低等问题[13]。其中,大学招考制度与过程条件保障不足、滞后的残疾人观等是影响高等融合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14]。鉴于此,我国政府应出台并完善有关政策法规、增加升学渠道、深化个别化教学,以促进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与提升。

目前,我国融合教育的整体发展值得肯定,但存在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我国融合教育的本土化理论和研究方法缺乏,现在推广使用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大多借鉴和学习国外研究成果。在我国华东、华北地区,以华东师范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为主的融合教育科研群体已初步形成;而在西南、西北地区,因教育资源缺乏、师资力量薄弱以及其他历史原因,其融合教育发展整体相对滞后。融合教育的研究成果多数来自高校,以实证研究为主,但研究结果信效度不高,缺乏可普及性和适用性。因此,政府应将融合教育作为我国现阶段主要的公益性事业之一,不断增加融合教育资源的投入和人才的培养,综合考量东西南北各地区教育资源的差异,着力保障我国各地区融合教育事业积极有序地发展。

2.2 融合教育教师日益引起关注

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特殊群体融合教育的课程体系构建与教学研究已成为我国特殊教育领域专家和学者关注的重点[15]。此类课程的最终实施者是融合教育教师,因此,提高融合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是融合教育发展的首要任务。而现阶段我国融合教育教师的发展又主要取决于特殊教育的师资质量,所以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提升是融合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从图3可以看出,领域2的研究热点从第一象限的个别化教育计划向第二象限的特殊教育教师、教师教育与课程转变,这也说明提高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性。只有不断提高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才能保证融合教育的师资质量,从而使各种融合教育课程能以有效的形式顺利实施。在现阶段,我国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整体素质较低:一线教师研究成果不多,教学经验总结居多;缺少大数据的研究成果,研究深度不够,科研水平较低[16]。这都表明我国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方法与策略急需改进。值得欣慰的是,在特殊教育教师培养方面,设有特殊教育专业的高校已经进行了一些初步探索和实践,随着融合教育的发展,传统的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将会向融合教育教师转变[17,18]。

2.3 学前融合教育获得广泛关注

在早期融合教育活动中,如果教育得当,无论是特殊儿童还是普通儿童,都能够获得较好的发展。但目前我国学前融合教育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发展相对缓慢,对自闭症等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干预策略的实证研究都还处于起步阶段[19],难以对他们进行有效而系统的指导、干预。从图3可看出,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中的个别化教育计划(领域1)正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与研究,但自闭症儿童与学前融合教育距离却较远,说明关于此方面的研究虽已得到关注,但还比较薄弱,自闭症儿童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还很不成熟,需要我国研究者进行更广泛、深入的研究,为我国自闭症儿童学前融合教育提供有效可行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操作,实现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学前融合教育的质量。近年来,医教结合(领域2)的提出与发展,为学前融合教育(领域5)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图3中可以看出两者之间有一定距离且分属不同领域,说明两者相关性一般,同时也说明研究者对两者的相关性研究较为薄弱。事实上,医教结合可以作为学前融合教育发展的一个切入点,促使其多样化发展。但若将医教结合作为特殊教育发展的主导策略,由此而产生的连锁反应可能会相当多,甚至会阻碍特殊教育的发展[20]。因此,邓猛等[21]指出,与传统医疗模式下的医教结合不同,特殊教育学科是教育模式下对医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有机包容,特殊教育学校需要来自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资源与人员支持。对于医教结合,要持谨慎的态度,要真正放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框架中进行具体分析。

2.4 融合教育体系发展趋于本土化

由于科技不断进步、互联网飞速发展,各国政治、文化、经济以及教育的交流合作日益增多,人们对教育的认识也不断发生变化。融合教育、终身教育(领域)、全民教育、需要教育(领域1)等思想的提出,极大地充实了教育的内涵。而融合教育作为近些年来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其对象也从最初的盲、聋、哑三种残疾学生扩大到有各种特殊需要的学生,融合时间也从最初的义务教育延伸到学前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乃至终身教育,这无不体现着我国融合教育的本土化探索与发展。随着我国终身教育与全民教育理念的推广与普及,针对特殊儿童、以职业规划为导向的融合教育初露端倪。研究者应在关怀弱势群体、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融合教育体系本土化发展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满足有各种特殊需要的学生的发展需求。

结论

综上所述,可视化图谱比较直观地展示了近十年来融合教育的热点领域及结构关系,归纳出我国近十年来融合教育研究的总趋势:现状描述、思想阐述研究多于实验干预与具体融合教育教学研究,综述、反思研究多于本土化独立研究[22],华北、华东地区的融合教育发展整体优于西北、西南地区。这说明我国融合教育的发展还很有限,且具体到融合教育各领域、各地区的发展也很不均衡,距全社会真正意义上的接纳与支持还很远。这不仅需要政府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研究者们深入分析我国的国情,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本土化融合教育,从而更有效地构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融合教育氛围,让更多残障儿童更好地融入学校和社会。

[1]雷江华,方俊明.特殊教育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5.

[2]方俊明.融合教育与教师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24(3):37—49.

[3]邓猛,颜廷睿.融合教育理论反思与本土化探索.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12.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通知.中发[2010]12号.2010—07—29.

[5]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教育部等部门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通知.国办发[2014]1号.2014—01—08.

[6]庞文,于婷婷.我国特殊教育法律体系的现状与发展.教育发展研究,2012(4):80—84.

[7]郭文斌.知识图谱理论在教育与心理研究中的应用.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5.

[8]郭文斌,周念丽,方俊明.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学前教育研究,2014(1):11—18.

[9]朱楠,王雁.全纳教育视角下特殊儿童的教育公平.中国特殊教育,2011(5):24—29.

[10]邓猛,景时.从随班就读到同班就读:关于融合教育本土化理论的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3(8):3—9.

[11]邓猛,朱志勇.随班就读与融合教育:中西方特殊教育模式的比较.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4):125—129.

[12]邓猛,潘剑芳.关于全纳教育思想的几点理论回顾及其对我们的启示.中国特殊教育,2003(4):1—7.

[13]雷江华,罗司典,亢飞飞.中国高等融合教育的现状及对策.残疾人研究.2017(1):4—12.

[14]黄伟.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1(4):10—15.

[15]冯雅静,李爱芬,王雁.我国普通师范专业融合教育课程现状的调查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16(1):9—15.

[16]王辉,熊琪,李晓庆.国内特殊教育教师职业素质研究现状与趋势.中国特殊教育,2012(6):56—62.

[17]兰继军,于翔.加强教师教育改革,培养全纳型的教师.中国特殊教育,2006(1):14—18.

[18]连福鑫,贺荟中.美国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研究综述及启示.中国特殊教育,2011(4):30—36.

[19]邓猛,赵梅菊.融合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改革的思考.教育学报,2013,9(6):75—81.

[20]陆莎.医教结合:历史的进步还是退步.中国特殊教育,2013(3):8—11.

[21]邓猛,卢茜.医教结合:特殊教育中似热实冷话题之冷思考.中国特殊教育,2012(1):4—8.

[22]郭文斌,陈秋珠.特殊教育研究热点知识图谱.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30(3):49—54.

The Study of Hot Spo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 China

Guo Wen-bin, Zhang Chen-chen

In order to provide information supporting for inclus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 the future and to objectively and accurately understand and grasp the study of hot spots and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846 papers of CNKI which were selected from 2005 to 2016.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clusive education research involves five hot areas: firstly,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reform; secondly, the study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thirdly, the enlightenment of foreign inclusive education; fourthly, study of teachers and courses of inclusive education; fifthly, study of inclusive and life-time education for the disabled.Based on the above five areas, four major development trends are found and listed as follows: first, the role of inclusive education in education reform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second, inclusive education teachers are getting concerns increasingly; third, preschool education has

extensive attention; fourth, the developmen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system tends to be localized.

Inclusive education; Development trend; Visualization analysis

C913.69

A

2095-0810(2017)27-0063-07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随班就读自闭症儿童的社会工作介入模式及途径研究”(2016P006)

郭文斌 副教授 博士 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残疾群体认知与职业教育

张晨琛 硕士;研究方向:特殊群体认知与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随班领域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基于社会工作对随班就读社会支持体系的建构研究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积极利用数学实践活动 促进随班就读学生成长
《融合》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保障残疾儿童随班就读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