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力供给侧 打好“特色”牌
——贵州省特色粮油产业发展调查

2017-09-19文/本

中国粮食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薏仁米薏仁粮食局

文/本 刊

发力供给侧 打好“特色”牌
——贵州省特色粮油产业发展调查

文/本 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为抓手,延伸农业产业链,着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农产品,提高农业综合素质、效益、竞争力,把现代特色农业这篇文章做好。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调查了解特色粮油产业发展情况,根据全国粮食行业“深化改革、转型发展”大讨论活动有关要求,近日,我社调研组一行3人赴贵州省就特色粮油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走访调研。

贵州省粮食局行业发展处王晓燕随身携带的包里,总是放着一张特别的地图,这张图是由她自己标注的贵州特色粮油产业分布图。湄潭、凤冈的有机米,兴仁、晴隆的薏仁,水城、盘县的苦荞,黎平、从江的香禾糯,仁怀、赤水的酿酒高粱,还有芸豆、茶油、菜籽油……在这张图上,贵州特色粮油一应俱全、一目了然。

具有“山地公园省”的贵州省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国土面积中有92.5%是山地和丘陵,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土壤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出产多种特色粮油,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针对人民群众粮油消费由满足温饱型向追求生态绿色、营养健康转变的新趋势和消费新需求,贵州省粮食局坚持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抓住国家实施“粮安工程”和实行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机遇,发力供给侧,打出“特色”牌,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培育发展特色粮油产业,提升绿色优质粮油供给,致力于让贵州绿色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乃至世界。

规划引领 势头正劲

早在2013年,贵州省粮食局即出台了《2013-2020年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了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去年3月出台的《贵州省粮食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方案》则再度强调要大力提升无公害、绿色、有机粮食产品供给水平。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生态文明理念为引领,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升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支撑,努力构建现代化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发展体系,全面提升特色粮油食品基地化、产业化、社会化水平,推动粮食产业经济快速发展。”贵州省粮食局行业发展处处长李昌荣介绍说,按照规划和实施方案的部署,贵州省特色粮油发展秉承着这样的发展理念。

在发展重点及布局上,规划提出重点发展有机米、特色米、香禾糯、薏仁米、苦荞、芸豆、酿酒高粱、茶油、菜油、特色食品等十大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及种植基地。而实施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重要的特色粮油食品转化实验区和加工基地,提升贵州特色粮油食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品牌竞争力;二是特色粮油食品产业步入全国先进行列,其中有3~5个特色粮油食品在种植规模、产量、市场占有率、产值等方面全国领先;三是特色粮油工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其中产值超过亿元的特色粮油食品企业达30家以上;四是特色粮油基地及订单达到1000万亩以上,农民从订单种植中增加收入30亿元以上;五是培育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10个省级龙头企业;六是打造5个中国驰名商标、新增5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资金扶持方面,贵州省粮食局每年从粮食流通专项资金中拿400~500万元用于粮油加工企业扩能技改和品牌创建。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下,贵州特色粮油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省优质粮油订单从2011年的320万亩发展到2016年的650万亩,

粮油加工业总产值从2011年的7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698亿元,连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涌现出湄潭县、惠水县、兴仁县等一批粮油工业强县。2016年,全省产值超亿元的粮油加工企业达19家,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贵州泛亚实业有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发展迅速,成为行业翘楚。

产业扶贫 助农增收

在贵州省制定的十大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布局中,薏仁米产业为其中一个发展重点,即打造黔西南-安顺薏仁米产业带。

据了解,目前全球薏仁总产量约为34万吨,我国总产量约为21万吨,黔西南州产量为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1.4%,占全球的44.1%。而在黔西南州所产的15万吨薏仁中,有10吨来自于兴仁县。

兴仁县,中国薏仁米之乡,因其所处特殊的纬度、海拔,有利的气候和土壤环境,薏仁在这里已经种植了四百多年。近年来,兴仁县薏仁米产业蓬勃发展,薏仁种植面积从2009年的6万余亩发展到了2017年的35万亩。据介绍,相对于进口薏仁,兴仁县出产的小白壳薏仁药用价值高,价格优势明显,年出口贸易量约2500吨,主要直接或间接出口到日本、韩国、美国等国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

薏仁米、薏仁粉、薏仁烤芙、薏仁面条、薏仁茶、薏仁饼干、薏仁饮料、薏仁酒、薏仁皂、薏仁精油……140余种精深加工产品相继问世,备受消费者青睐,古老的薏米仁在兴仁大地焕发出崭新的光彩。

据了解,兴仁县现有薏仁加工企业19家,其中有8家从事薏仁精深加工。成立于2013年的贵州泛亚实业(集团)是规模最大的一家。除生产薏仁系列产品外,该公司还将传统的薏仁加工业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向发展,打造薏仁生态产业园区,将薏仁生产、加工与旅游、度假等融合,该园区已成为贵州省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示范区。

然而,几年前,薏仁米在当地还仅仅是较为原始的粗加工模式,种植也较分散。为了将薏仁米的文章做深做足,兴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薏仁米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任组长,并下设薏仁米产业发展办公室,从种子的研发、基地的建设、种植的标准化、仓储物流加工到产品的销售进行全产业链支持。据统计,按照集中连片种植原则,兴仁县已建立安全种植示范基地7万多亩,辐射带动全县薏仁米种植业向规范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兴仁县大普村是一个贫困村,近年来,在政府的引导和种植大户的带动下,村里许多农户都种植了薏仁,目前共有4500亩。路万谷是村里的薏仁种植大户,种植了30多亩薏仁,并与泛亚集团下属子公司聚丰薏苡公司签订了订单。他说,种植薏仁投工少、管理简单,因为施用的是有机肥,三年不用轮作,年收入有七八万元,而在此之前只有两三万元,种植户们对收益都很满意,薏仁已经成为他们村脱贫致富的一个主要依托。

贵州华丰薏仁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膑表示,他们公司的薏仁米也基本以“订单”的形式获取。公司按每斤高于市场价0.5元的价格收购,让利给种植户和合作社各0.25元,以帮助农民增收。

“推动兴仁薏仁米产业的发展,是兴仁县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科学选择,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广大薏农增收和得到实惠。”兴仁县委常委、副县长冯子建介绍说,兴仁县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订单式经营,企业免费提供种子、化肥、技术服务等,而政府出台2.5元/斤的保底收购价(目前市场收购价格约为3元/斤),在市场价格高于保底价时由企业随行就市收购,在市场价格低迷时由政府组织兜底收购,保证农民收益。此外,如果发生天灾,种植基地的损失还有保险公司进行理赔,而70%的保险费用由财政支付。

有了企业的让利、政府的托底以及对意外损失的赔偿,种植薏仁就有了三保险,为农民打消了后顾之忧,使农民种植积极性得到了提高,企业粮源也有了保障。目前全县已成立薏仁米种植专业合作社141家,覆盖农户3万余户。2016年,全县种植10亩以上的农户有2442户,这些种植大户仅种植薏仁获得的收益就在1.25万元以上。2016年,通过实行保底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薏仁,带动了9000余人脱贫致富。

不只是薏仁,在六盘水,另一杂粮品种苦荞也以其优良的品质和丰富的深加工产品占据市场。六盘水市属典型的低纬度高海拔山区,立体气候明显,具有苦荞生长和加工的理想环境。常年种植面积在8~10万亩,分苦荞和甜荞两种,其中苦荞约占84%。近年来,与兴仁一样,六盘水的荞麦种植模式也已逐步由农民自发种植向“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发展演变。目前全市荞麦加工企业有7家,产品有苦荞茶、苦荞面、苦荞米、苦荞酒、苦荞粉、苦荞面条等。年加工苦荞麦6000吨,生产苦荞系列产品4000吨。产品主要在省内外销售,也有少部分销售到韩国、台湾、香港、英国、澳大利亚等地。

六盘水市满全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是当地一家规模较大的苦荞深加工企业,主要产品有苦荞茶和苦荞米。公司负责人夏辅蔚表示,苦荞产品的市场销路都很好,他们正准备开发苦荞酱油、醋及化妆品。“粮食部门专门为公司引荐了北京农科院的专家帮助我们搞产品研发,这周我们就会接洽。”他还表示,公司马上建立自己的苦荞生产基地,并且帮助解决附近贫困农民就业问题,带动农民脱贫增收。

从事苦荞粗加工的六盘水鑫隆荞麦食品有限公司共建立了1300亩荞麦种植基地,也与合作社或农户签订了订单,约定了收购价格。公司负责人穆显林表示,当地产的苦荞销路非常好,他计划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再新上三条生产线。此外,当地有关部门还将为他提供3200万元扶贫基金,以荞麦产业带动扶贫。

六盘水市商务粮食局局长雷邦元表示,通过与工厂(公司)的合作,把苦荞籽加工成苦荞米、苦荞茶、苦荞糊等产品,再经过精选包装、品牌销售,每亩荞麦的年平均产值可达2600元,是深加工前的3~4倍,促农增收效果显著。

政府的有力支持和龙头企业的带动让贵州省优质特色粮油种植面积逐步扩大,促农脱贫增收效果凸显。据贵州省粮食局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省优质粮油订单连续5年增幅超过10%,促农增收18亿元以上。

园区集聚 抱团发展

贵州的特色粮油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许多产品出自园区。

引导企业进驻食品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并集聚其他中小企业为其配套,进行上下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和物流配送,形成上下游配套的企业集群,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贵州省《2013-2020年特色粮油食品产业发展规划》中这样写道。这被作为打造龙头企业的一个重要举措。此外,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总体部署,贵州省粮食局牵头推进湄潭县优质稻示范园区、凤冈县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园区、惠水县雅水特色优质米产业园区的建设指导工作,

遵义市湄潭县以出产有机大米闻名。湄潭县优质稻示范园区被列为贵州省100个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引领型园区之一,目前,集种植、加工、储备、配送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形成,该园区在2016年贵州现代高效园区建设考评中被评为全省引领型园区。

在兴仁县,政府部门专门规划建设了薏仁米加工园区,在土地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落户企业优惠。目前,园区内落户加工企业16家,其中8家年加工力达到5000吨,省级龙头企业3个,州级龙头企业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按照抱团发展、信息共享的思路,引导成立了贵州兴仁薏仁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薏都实业集团,企业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年加工量约25万吨。

贵州省粮食局行业发展处处长李昌荣说:“园区建设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在发展特色农业产业方面的提出的一个重要举措。贵州省粮食局依托农业及粮食产业园区建设,推动粮油加工企业抱团发展,不断集聚资源要素。全省432个园区中有涉粮园区10个,省粮食局积极抓好这部分园区牵头指导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培育品牌 拓展渠道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贵州省著名商标、贵州省十大优质特色粮油产品……为扩大贵州特色粮油品牌知名度,贵州省粮食局大力实施粮油名牌战略,着力打造优质特色粮油品牌,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2016年底,全省有10多个粮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近70个粮油产品获得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著名商标称号,今年还有3个产品荣获贵州省首批十大特色粮油产品称号,涌现出了茅贡、岩脚面、黔丹、黎平香禾糯、兴仁薏仁米等一批知名度高、有影响力的贵州特色粮油品牌。对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贵州省名牌产品称号的企业,贵州省粮食局还分别给予20万元和5万元的奖励。此外,依托2010年启动“放心粮油”建设工程建成的2000个放心粮店,开展特色粮油的实体店营销。积极推行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沿线服务区、加油站、经停站、“万村千乡”农家店建立特色粮油销售窗口,延长销售链。

贵州省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也是贵州省粮食局为推广贵州特色粮油品牌搭建的一个有力平台,截至目前已连续举办了三届。展会专门开辟了特色粮油食品区域,充分展示了贵州省粮油“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和“生态绿色”的粮油品牌。从三届展会举办情况来看,参展企业一届比一届多,展品越来越丰富,展会影响力也逐渐从省内扩展至全国。据统计,共有500余家企业近2000个精品粮油参展,交易总额超过20亿元。

按照贵州省委省政府发展大数据战略的部署和要求,贵州省粮食部门还加快发展特色粮油电子商务,积极推动“线上线下”融合的“特色粮油”电商平台建设,支持企业开办网店,利用阿里巴巴、淘宝、天猫网等网络营销平台,开展直供直销业务,拓宽营销渠道。调研组走访的企业均开设了网上销售业务,泛亚集团还专门成立了从事薏仁米电商业务的子公司,打造专供网上销售的品牌。

2017年初国家粮食局提出实施“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后,贵州省粮食局迅速响应,于今年2月出台了《贵州好粮油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把贵州省特色粮油产业纳入“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中来推动。《方案》提出了“确保贵州省流通领域的粮油符合国家制定的‘中国好粮油’分类标准”等中长期目标,确立了建立名录、订单种植、品牌建设、加工升级、市场营销等五项行动任务,明确了组织领导、资金、宣传等全方位的保障措施。在品牌建设方面,方案提出,到2019年,新增国家级地理保护标志和农产品地理等级粮油类产品10个、贵州省粮油类名牌产品30个、贵州省粮油类著名商标20个。在营销方面,要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在每年的粮油精品展示交易会上发布“贵州好粮油”品牌,展示行动计划成果。目前,贵州省粮食局已启动了首批“贵州好粮油”评审工作,评审及管理细则已经出台,进入名录的粮油产品将实行动态管理,有效期2年。首批名录将于10月份公布。

(调研组成员:孔伟娟 李可 刘博文,执笔人:李可)

猜你喜欢

薏仁米薏仁粮食局
师宗县薏仁米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相应对策剖析
薏仁米
江苏省粮食局 多措并举去库存
安徽省粮食局 抓好收购 真情助农
Literal translation vs Free translation
Do you have stereotyping glasses?
四川省粮食局:念好“六字经” 诵好“十优诀”
广东省粮食局 加强地方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贵州兴仁薏仁米走上市场化、国际化道路
《薏仁米产业蓝皮书:中国薏仁米产业发展报告No.1(2017)》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