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定位及导向研究

2017-09-18韩天宇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甘肃甘肃省

韩天宇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9)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定位及导向研究

韩天宇

(甘肃政法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9)

甘肃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省份,甘肃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利于构建和谐发展的社会氛围,提高全民体质健康和身体素质。本文对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内涵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分析了甘肃省少数民族体育的发展情况,确定了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目标,提出了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方向。

甘肃民族传统体育;定位;导向;研究

一、甘肃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甘肃民族传统体育通常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地域性的体育文化。目前,对于甘肃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有两种观点,其一,广义的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认为是区域范围内的所有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其二,狭义的甘肃民族传统体育,认为是甘肃省内体现传统性、民族性、地域性、娱乐性,文化与体育交融的活动。两者之间有联系,即甘肃区域民族传统体育经过演变、积累,形成一种具有稳定性的文化特质,形成了文化区域,但具有明显区别。

区域的差别,不同的地域特点,决定了各民族传统体育的特色,甘肃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重要聚居区,现有54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333.1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3.02%,少数民族聚居面积17.9万平方米,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9.8%。民族间密集聚集和交错杂居的分布状态,以及几次移民高潮带来的不同地域民族文化习俗的交汇,遂使甘肃成为一个兼容交汇型的特殊文化区。

二、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状况

(一)甘肃省竞技类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分析——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为例

甘肃省1991年首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至今,共参加了7届。表1为甘肃省历届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简况。

表1 甘肃省历届参加全国民族运动会情况

其中甘南自治州的藏族锅庄健身操、保安族的夺腰刀、裕固族的顶杠子和健身操、东乡族的拔棍、祁连欢歌、裕固族剪羊毛、保安族棍、 东乡族别烈棍、藏族七彩神剑作为全国民运会的表演项目,并多次获得表演奖。每一届的比赛成绩都有所提高,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1.甘肃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发展现状分析

1)优势项目

优势项目集中在民族式摔跤、武术、射弩。由于国家政策的推广、良好的群众体育背景和甘肃高校武术高水平运动队的发展,使武术成为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的优势项目,并获得多块奖牌,其竞技能力有目共睹。民族式摔跤作为甘肃省的传统项目,整体实力强劲,在且北嘎、希日木、绊跤、搏克等比赛中,绝大多数参赛选手都登上领奖台,在第十届民运会上获得获得1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

2)劣势项目

全国民族运动会多个项目,甘肃省一直积极参与,但未获得较好的比赛成绩,如板鞋竞速、高脚竞速、打陀螺、珍珠球等项目。个别项目取得了名次,但此类项目设置奖牌比重较大,而甘肃省只取得名次,被归为劣势项目。还有一部分项目在民运会的比赛中一直没有参加,或者参加的次数较少,如珍珠球、打陀螺、毽球,应引起重视,积极提高队伍的训练和比赛水平。

(二)甘肃省地方特色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现状

甘肃省有54个民族,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丰富多样,原甘肃省体委经多次的搜集和整理,得知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达70余项,其中以赛马、摔跤、武术最为普及。近年来,随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发展,只在当地流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被社会关注,甘肃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被大众了解,从2006至今,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有多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为甘肃兰州的太平鼓 、甘肃武威的攻鼓子、甘肃武山的旋鼓舞、甘肃舟曲的多地舞、甘肃卓尼县的巴郎鼓舞、甘肃岷县的巴当舞。

表2 甘肃省级民族传统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目

甘肃省于2006年开始,根据相关文件精神对具有中华民族文化、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了整理,其中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占据62项。如表2所示,从项目类别上看,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集中在民间舞蹈和民间杂技与竞技两个项目群。其中民间舞蹈占的比例比较大。

从项目地域分布上来看,甘肃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全省各县市都有分布,从入选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的项目上看,集中在甘南、酒泉、兰州等少数民族聚居地。

三、甘肃民族传统体育的定位

(一)价值定位

1.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是各民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运用智慧创造形成和发展的,是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在儿童启蒙、劳动教育、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甘肃省民族传统武术就是一种将道德和审美作为其内涵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群。

2.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是构建和谐甘肃的有利途径

甘肃是多民族成份的省份,各民族根据甘肃地域环境的差异形成70余种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由于它的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亲和性等特点,成就了甘肃省民族内部对它的认同,对构建社会产生了积极作用。同时文化传说与民间图腾有关的民族传统体育成为了民族交流、认同的媒介,蒙古族的赛马就是对马图腾崇拜产生的。直到今天赛马仍然是甘肃藏族、蒙古族、裕固族、哈萨克族等民族普遍开展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并组织了大型体育赛事,形成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因此甘肃民族传统体育的盛行,加深了群众对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的了解,传导了团结进取的民族精神,加强了少数民族内部和各民族的相互认同,最终促进和谐甘肃的构建和发展。

(二)目标定位

1.打造甘肃特色民族传统体育竞技项目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应结合甘肃地域特色、社会文化、群众需求和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打造甘肃特色群众体育项目,把发展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计划方针,作为甘肃省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积极向全国推广,提高甘肃特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力。

2.推广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根据《甘肃省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显示,2010年甘肃省国民体质合格率为88.3%,与2005年相比,全省不同年龄、性别、城乡人群的体质合格率有所增长,并呈上升趋势。数据显示,成年人、老年人体质超重率、肥胖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60岁以上人群的柔韧性和平衡能力持续降低,指标自2000年以来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索契看望参加第22届冬奥会的中国代表团时说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体育强国梦都与中国梦紧密相连。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各族群众积极参与、满足健身需求、提高体质健康、娱乐功能的体育项目,甘肃省应把继续发展群众体育作为体育的基础,结合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协调发展,作为根本目标。

四、甘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导向

(一)特色项目与竞技项目协调发展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应从两方面进行开展,将竞技性明显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表演性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开,制定相应的发展方针,协调发展。一方面把竞技性较强的的项目,结合竞技体育的管理模式、训练方法,吸收竞技体育优秀的元素,对自身进行优化和整合,完善竞技类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发展。另一方面将具有健身性质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全民健身融合开展,有利于甘肃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发展。

(二)合理规划,不同地理环境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分别发展

甘肃地处西北,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兰州和河西地区,二是中部地区,三是陇东、陇南地区,各大板块的群众长期生活在同一环境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有着各大板块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这在甘肃省少数民族运动中得到了验证,获得最好名次为甘南、临夏等少数民族聚集区。甘肃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应结合地理位置、民族风俗发展优势和特色项目,同时积极相互交流、合作,通过资源整合,积极地发展、传播具有甘肃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三)设立专门的民族传统体育管理机构

在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发展过程中,一直由甘肃省民委和甘肃省体育局共同管理,由于制定政策和执行政策不属于同一机构,导致出现了一些管理的问题。甘肃省应成立民族传统体育的管理机构,以便于真正管理、协调发展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四)学校体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资源开发

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学校教育中,个别项目有着较好的发展,但个别具有甘肃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没有得到开展,如何均衡发展学校体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重要问题。

1.甘肃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小学课程开发

甘肃省中小学开设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开课率较高的是武术套路,武术套路的开展与其竞技性有很大关系。中小学民族传统体育的开展应结合新课标,在确保完成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丰富的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资源,结合中小学生身体素质特点、学校场地设施情况设置课程。

2.优化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

甘肃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得较好,大学建有高水平运动队,促进甘肃省民族传统体育竞技类项目的发展。普通选修课民族传统体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应在保持甘肃民族传统文化内涵基础上,挖掘、整理适于高等教育开设的特色民族传统体育课程。

(五)继续挖掘和整理甘肃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甘肃是有54个民族成分的大省,省内特有的保安族、东乡族、裕固族,流传着许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组织专家继续挖掘、整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并使之系统化、规范化、理论化,利于甘肃特色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传播。

(六)积极申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全国民族运动会的申办,对甘肃省经济、体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民运会的申办,将加快申办地基础建设、提升城市功能,为申办全国性综合运动会提供经验。甘肃申办全国民族运动会有着明显的优势。一是甘肃省内有54个少数民族,全省有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35个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333.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13.02%,为申办创造有利条件。二是甘肃省少数民族传统体项目竞技实力较强,并有逐渐上升趋势。

(七)举办具有甘肃特色的品牌体育赛事

“甘肃丝绸之路体育健身长廊”建设以来,甘肃各地先后创建了一批少数民族体育赛事,比较成功的有在甘南少数民族自治州举行的“中国玛曲格赛尔赛马大会”,经过多年的发展,玛曲县被评为中国赛马之乡,成为省内规模最大的少数民族体育赛事品牌。应进一步对赛马大会赛事进行品牌推广,提高在国内影响力。

2015年平凉市政府成功举办了首届平凉国际崆峒武术节,主要包括开幕式、养生论坛、武术比赛、观光旅游、闭幕式等多项内容,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比赛开幕、闭幕式表演项目应与甘肃特色少数民族体育有机融合,促进甘肃特色少数民族项目的传播发展。进一步整合、完善甘肃特色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提高比赛的竞技性、艺术性、观赏性,举办富有甘肃特色的少数民族体育赛事。

G853

A

2012年度甘肃省社科规划项目(项目编号:12111TY)。

韩天宇(1982-),女,吉林省长春人,硕士,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甘肃甘肃省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甘肃卷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