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谚语中的和谐思想观

2017-09-18古丽坎麦阿不来提

中国民族博览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谚语

古丽坎麦·阿不来提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维吾尔谚语中的和谐思想观

古丽坎麦·阿不来提

(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本文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维吾尔谚语,反映出了个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分析总结出来的和谐思想观对我们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维吾尔谚语;人与社会的和谐思想观;和谐社会

引言

维吾尔族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一个民族的语言必然反映该民族的生活和思维方式、思想及其价值观念等民族特征,尤其是谚语。维吾尔谚语是维吾尔族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具有传授经验和教训劝诫功能的现成话。维吾尔语谚语不仅有丰富的伦理意义,还体现了深刻的思想观念。

本人收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的《美拉斯》杂志里从2005年到2015年的所有维吾尔谚语,共4410条,进行整理、翻译并归类。从其他维吾尔谚语词典、维汉谚语对照词典等收集了语料。通过对所收集到的维吾尔谚语的查阅和分析,本人发现,反映维吾尔族人民和谐思想观的相关谚语有251条,其中反映个人与社会的谚语达到107条(不包括重复的谚语),这些寓意深刻、丰富多彩的民间维吾尔谚语具体而完整地展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和谐思想观。构建和谐社会最根本的要求之一,是提倡人们与社会和谐共处。

一、人与社会和谐概念界定

许华在他的博士论文《马克思社会和谐思想研究》中指出 “所谓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指个人与社会互为前提而存在,二者双向互塑而共生,相互促进而发展的和谐状态。”个人离不开社会而独立存在,我们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一部分。智慧聪明的维吾尔族人深刻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和谐的重要性,用寓意深刻、形象生动的谚语宣扬和传播着个人与社会和谐的思想。例如:

(1)Ǿz elįƞnįƞƞ nenįnį jɛ keʧɛ kyndyz ʁemini jɛ.

吃故乡的馕饼,日夜为故乡担忧。

(2)ɛlɡɛ baqqan xar bolmas.

随故乡的人不会遇难。

(3)ɛldin ajrilʁanniŋ ɛlɡiki tǾʃyk

离开故乡的会有灾难。

(4)ɛl qajan sɛn ʃu jan

故乡在哪,你就在哪。

(5)ɛl ʧunu jiʁlimijan kǾzsiz qalur.

不为家乡流泪的会被抛弃。

二、人与社会和谐思想的内涵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条件。个人与社会是人类的两种存在方式,这两种存在方式是必然的,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创造、须臾不分的。马克思指出“人们丝毫没有建立一个社会的意图,但正是他们的所作所为使社会发展起来。个人的爱国精神是人与社会统一思想的基础。维吾尔族人民提倡个人爱国爱家乡,认为个人爱国爱家乡就能获得幸福,反而有磨难相随。例如:

(1)ʧunu ɛ ʧɛksɛŋ ʤapa ɛl seni qilmas xapa.

为民众辛苦,民众不会让你生气。

(2)ɛlni sǾjgɛn xar bolmas.

爱家乡的不会受辱,爱劳动的不会叫苦。

(3)ɛlɡɛ jaxʃilik qilginiŋ kǾktɛ pɛrwaz qilʁiniŋ.

对民众善心,犹如在天空飞翔。

(4)ɛlɡɛ qilsaŋ mɛnmɛnlik basqan joluŋ tikɛnlik.

你对家乡骄傲,你走的路多刺。

(5)ɛlni aldiʁiniŋ Ǿzyŋni aldiʁiniŋ.

骗民众就是骗自己。

(6)ata-anisini sǾjmigɛn wɛtɛnni sǾjmɛs.

不爱父母的人也不爱自己的祖国。

(7)jurtiʁa patmiʁan ʤahanʁa patmas.

容不下自己祖国的人也容不下世界。

三、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与社会和谐思想的目标

“任何人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就是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人的全面发展表现为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在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中的完整性的发展,即人的全面发展集中表现为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也就是包括个人身心的和谐发展、个人与社会的和睦相处、个人应该对社会无私奉献等。除此之外,社会也对个人的全面发展带来影响。

(1)ɛlniŋ ʁemini jegɛn ɛr Ǿlmɛs.

为民众担忧的男人不会死。

(2)jaxʃi jigit ɛlni qoʁdar.

好汉会保护祖国。

(3)sɛn sǾjmisɛŋ heʧ gɛp ɛmɛs,ɛl sǾjmisɛ hɑliŋ xarap.

你不爱了没事,民众不爱了情况糟糕。

(4)ɛl qajaqqa baqsa,sɛn ʃu jaqqa baq.

民众向那,你也向那。

(5)kiʃiniŋ jurtida sultan bolʁiʧɛ,Ǿzuŋniŋ jurtida ultaŋ bol.

宁在故乡当鞋底,不在他乡当国王。

(6)kiʃiniŋ jurtida dotɛj bolʁiʧɛ,Ǿzuŋniŋ jurtida potaj bol.

宁在故乡当炮台,不在他乡当道台。

四、结语

本文从三个方面,通过对收集到的谚语进行分析,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的和谐思想观,这种和谐思想观在“一带一路”伟大事业的作用也很大。维吾尔人民和谐思想观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维吾尔民族的历史、地理环境及文化。丝绸之路是最早开通的欧亚大陆的要塞所在,不同文明的交流也跟丝绸之路有关,同时把维吾尔族文化传到各个国家和民族。新疆别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丝绸之路多元文化的融合,使维吾尔文化吸收和接纳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一种崭新的姿态出现在历史舞台,也使维吾尔族人民在当今多元文化的碰撞中产生出智慧的火花——和谐思想观。这些收集和分析维吾尔谚语从而总结出来的和谐思想观,能唤起人们对像和谐思想观这样的维吾尔族思想文化的历史记忆,从而对当前建设和谐新疆、和谐中国、和谐世界并且做好“一带一路”这一伟大事业的理论基础做铺垫。

[1]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维吾尔民俗学概论[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1989.

[2]王德怀.谭婧霞从维吾尔民间谚语看维吾尔人民的和谐思想观民族文学研究[J]民族语文,2008(3).

[3]高东帅.马克思和谐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D].南华大学,2010(10).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30.

[5]万光侠.和谐的哲学审视[J].青海社会科学,2000(3):63.

[6]黎红雷.“和谐观”中西合论[J].中国哲学史,1999.

[7]林锦盛.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5(4).

H215

A

本文系新疆师范大学2016-2017年研究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XSY201601014)的阶段性成果。

古丽坎麦·阿不来提(1993-),女,维吾尔族,新疆喀什人,新疆师范大学语言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类专业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维吾尔谚语翻译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新疆师范大学维吾尔谚语
新疆师范大学普通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调查研究
维吾尔“十二木卡姆”在新时期的传承发扬路径探讨
喻白杨作品
吕蓓佳作品
关于培养名维吾尔医的初步探讨
谚语趣画
名老维吾尔医学术思想传承工作要创新发展
谚语趣画(一)
24节气
英语口语常见谚语(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