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2017-09-14田凤秋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8期
关键词:专业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田凤秋

摘要:当前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普遍存在各种不足,过于边缘化、政治化,可操作性不强,专业教学中渗透较少,缺少传统文化的挖掘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有: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丰富教学内容,以传统文化为引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趣味性,贴近学生实际;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等。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8-0057-02

一、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现状

调查数据显示,当年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逐年下降,大学生适应能力弱,敬业精神不足,诚信度调查也令人堪忧,一些价值观出现了偏差。当前,大学生受各种文化思潮的影响,多种价值观念相互碰撞,导致大学生的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刻不容缓。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边缘化。当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被边缘化。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高校更注重知识教育,把目光放在培养专业技能、追求就业方面,忽略或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被边缘化、无用化。当前,各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通过一些通识课程来实现,而这些通识课程往往被贴上“副科”的标签,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重视程度也不够。

2.专业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较少。专业课堂是学生学习的第一课堂。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专业课堂更是影响学生价值观的重要阵地。然而,当前专业课堂沦为了传授专业技能的车间,教学内容枯燥,专业教师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的任务,与专业教学无关,较少联系传统文化、当前形势政策,导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渗透较少。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只停留在理论层面,可操作性不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以专门课程学习的方式开展,如《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通识类教育课程。这类课程具有明显的政治特色,不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般将其作为知识来学习,较难内化为个人价值观,隐性影响微乎其微,无法转化为个人的价值行为,实践性不强。

4.缺少传统文化的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根基。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与渊源,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精髓的阐释和总结,其发展应以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为基础。当前,许多专业教师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专业教学是“就事论事”,传统文化熏陶缺失,无法在专业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元素,或无法将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价值观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丧失“第一课堂”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契机。

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即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个性,尊重学生差异,注重他们的自由、全面发展,注重提升学生的品德修养和价值体系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要务上。

2.系统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当前,尚没有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呈现出价值观教育分散化、片面化、理论化、随意化等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是几门通识教育课程就能完成的任务,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关联到专业教学中,尤其不能忽略“第一课堂”在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

3.可操作性原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可操作性,避免理论说教。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避免傳授单纯的理论知识,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价值教育转向价值引导,使学生能自觉地将所学价值知识逐渐内化为价值认知,并在实践中外显出价值行为。

4.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原则。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髓和道德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益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在价值观培育过程中要注重将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用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影响、熏陶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个人道德修养。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要的思想教育,是“修心”的工作,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其重要性。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是通识教育课程教师的责任,更是全校、全体教师共同的使命。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到专业教学的“第一课堂”,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公益活动、科技指导创新、兴趣活动、考察实习等“第二课堂”,让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沐浴下,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一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丰富教学内容,以传统文化为引领,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趣味性,贴近学生实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中国的集中体现。专业教学“第一课堂”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专业教师应将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内容渗透到专业教学中,丰富教学内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可操作性。

3.创新教学方法,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上,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学生实际,避免过于理论化、政治化的讲授。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以创新教学方法为着力点,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为支撑,提高培育实效。例如,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利用QQ、微信、广播、网络平台等,宣传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生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案例等,避免枯燥的理论传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使学生的价值观逐渐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拢。

4.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人文素养。身处“第一课堂”的高校教师,是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力量。这些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养、品德修养、人文素养,直接影响着培育效果。“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忽略教师队伍的价值观建设。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示范、榜样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养成。高校除了长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专题培训外,还要努力营造“尊师重道”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师德建设,举办传统文化讲座,引导教师创新教学方法,定期开展优秀课堂示范课等,以提高育人实效。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塑造灵魂的伟大工程,任重而道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共同连手,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陈芝海.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41-52.

[2]李前进.我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2014:55-80.

[3]王卫平.吴文化与江南社会研究[M].北京:群言出版社,2005:15-2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教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
增强现实技术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职业技能竞赛促专业教学考核体系的构建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新课程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探索
参与式教学在学前双语专业教学中的运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