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7-09-14刘成萍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满意率内科心血管

刘成萍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刘成萍

(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宜昌 443000)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结果 经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满意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将优质护理应用到临床心血管内科中,可以从不同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改善患者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值得临床普遍应用。

优质护理;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

在当前医学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的新环境下,优质护理服务逐渐被广泛应用到临床中。不少学者均在研究中指出,优质护理服务在临床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1]。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优质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选择9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98例心血管内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男28例,女21例,年龄55~89岁,平均年龄(70.25±10.74)岁;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年龄56~88岁,平均年龄(69.34±10.28)岁。纳入及排除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知晓本次研究,并与家属考虑后签署同意书;②均为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③排除肝功能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实施入院资料护理。护理人员应对入院患者的资料进行了解,包括性别、年龄、病情等,相关资料整理存档,为日后实施针对性护理奠定基础。其次,对患者实施环境护理。护理人员应定期实施病房消毒,3次/d,尤其要对病房内的隐蔽部位进行消毒,保证室内空气的清新。最后,对患者实施卫生护理。护理人员要叮嘱患者保持个人卫生,勤更换衣物、勤洗手等,每2天为患者更换被褥1次。

1.2.2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第一,实施优质教育护理。护理人员应相向患者讲述心血管疾病相关内容,包括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和治疗流程等,使患者和家属对此类疾病有基本的认识,提升对抗疾病的信心。第二,实施优质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采用医院自制的健康心理评估表,通过对患者的评估结果加以总结,同时在患者向护理人员敞开心扉的基础上,实现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了解。为此,根据患者在护理期间实际的不同心理情绪,实施比较稳定与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对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指导其参与其感兴趣的活动,调动患者的积极性;对焦虑情绪严重的患者,播放其喜爱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第三,实施优质饮食护理。在了解患者身体的情况下,制定饮食表,表中内容应涵盖每日进食的营养物质和禁止服用的食物,叮嘱患者遵循饮食表,并少服用含盐量高的食物。第四,药物指导和活动指导。医护人员向患者讲述药物指导与活动指导的重要性,根据其身体情况,指导少服用含盐量高等食物,适当摄入蛋白质和维生素;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身体锻炼,并在锻炼时,在一旁加以引导,当患者身体出现不舒适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国际护理要求,制定护理效果评定基准:①十分满意(80~100分):临床症状消失,无不良反应,生活质量提升;②满意(60~79分):临床症状基本消失,不良反应较少,生活质量改善;③不满意(60分以下):临床症状加重,不良反应增多,生活质量下降。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观察组总满意率为100%,对照组总满意率为8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满意率比较[n(%)]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疾病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其病发因素相对较多。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2],心血管内科疾病的发病率显著上升。临床治疗心血管内科疾病时,为了提升治疗效果,通常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相应的护理。通常情况下,常规护理是较为常见的护理方法之一,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护理效果不是十分显著。多项临床实践研究证明,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较为突出的效果[3]。本研究为了解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展开探讨。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主要是对照组为常规护理,是医院普遍采用的默认式护理,护理内容较少;观察组为优质护理,主要是从患者的角度出发,以其为核心的护理理念,根据实际身体情况和需求,对患者实施的一种针对性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优质护理服务的护理范围更广泛、护理内容更深入,因此能够取得突出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对心血管内科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从不同程度上降低患者治疗护理后的不良反应情况,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1] 肖艳芳.优质护理模式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05(01):76-78.

[2] 杨婷婷.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02(35):264-265.

[3] 孟 静,秦文霞.优质护理服务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4(16):183-18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7.21.02

猜你喜欢

满意率内科心血管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兰州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94.14%
不能在满意率百分比上盲目乐观——四川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首次评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更重实效
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满意度调查分析
急诊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治疗
lncRNA与心血管疾病
胱抑素C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提高96659热线服务满意率实施方案
PBL教学法在内科见习中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