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2017-09-1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良肢神经内科偏瘫

白 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

・内科护理・

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分析

白 洁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陕西 西安 710061)

目的 分析并探讨早期良肢位摆放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观察及其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肢体功能、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生活能力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低于观察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患者治疗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及正确的治疗与康复训练,能使患者的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和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脑卒中偏瘫;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病,是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疾病。患者出现脑损伤后,对其脑部神经功能也会产生重要影响,而人体的运动功能都是依靠神经元调节的,因此该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功能障碍。临床医学证实,对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良肢位摆放,是一种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减轻患者的功能残障,促进其肌体功能快速恢复[1]。本文主要探究早期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2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8例脑梗死,30例脑出血,122例混合性卒中,入院时患者均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Barthel指数评估,平均评分为(57.8±6.01)分,采用Ashworth量表对患者张力进行评测:0级112例,1级88例。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男49例,女51例,年龄59~77岁,平均年龄(66.29±7.86)岁;观察组男54例,女46例,年龄58~75岁,平均年龄(67.12±11.46)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ADL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神经内科治疗及护理,包括抗凝、改善循环、补充神经营养、脱水降颅压、控制血压等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早期良肢位摆放康复训练,在患者入院当天便开始进行,主要分三种卧位的肢体摆放:患侧卧位,向前伸患侧肩胛骨,屈曲肩关节屈,然后前臂向后旋并伸展手指,伸展肘关节和背伸腕关节;健侧卧位,向前方伸直患侧上肢,垂直前屈肩关节,可自由摆放健侧上肢;仰卧位;保持患侧与面部朝向同一方向,不得屈曲胸椎,前突肩胛骨并伸展上肢肘关节,然后背伸腕关节并伸展手指。医护人员应积极指导和督促患者完成各肢体康复训练。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观察组峰力矩值、平衡系数等肢体功能恢复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组别 n 峰力矩值(ml/kg•min) 平衡系数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100 28.42±1.68 29.13±1.95 26.87±1.54 28.45±1.63观察组 100 45.25±3.17 46.21±2.86 43.44±2.28 46.24±2.75 t -0.653 5.625 0.534 4.458 P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对比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治疗后,对照组Barthel评分为(48.36±7.65)分,明显低于观察组的(63.79±8.12)分;对照组4例(4.00%)患者出现肢体挛缩并发症,观察组仅为1例(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脑卒中疾病不仅发病急,且病理发展快速,当患者脑部长期处于缺氧、缺血状态时,其脑部组织和神经也将收到严重影响,轻者会造成患者出现肢体偏瘫,重者则会导致患者直接死亡[2]。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其肌体的运动障碍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阻碍,为了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除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外,还需尽早的建立有效的运动反射系统,才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早期良肢位摆放属于运动康复训练,其能通过运动模式促进患者的中枢神经重塑并修复损伤神经,从而达到促进患肌快速恢复的功效。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治疗,其还具有并发症少,患肌不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等优势,因此其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功效[3]。

本次研究采用药物和早期良肢位摆放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均有疗效,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肢体功能恢复情况、Barthel评分均显著低于观察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说明在患者治疗早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良肢位摆放及正确的治疗与康复训练,能使其肢体功能快速恢复和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良肢位摆放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瘫痪肢体功能康复具有良好功效,值得临床推广。

[1] 何俊萍.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0,32:2931-2932.

[2] 崔秋红,张 群,宋 波,等.对偏瘫患者早期实施良肢位摆放的康复护理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04:86-87.

[3] 裴 华.早期良肢位摆放对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影响[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6,09:29-30.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

A

ISSN.2096-2479.2017.27.3.02

猜你喜欢

良肢神经内科偏瘫
BOPPPS教学模式在全科住院医师神经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品管圈质量控制对脑卒中偏瘫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的影响
循经往返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观察
神经内科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临床研究
良肢位摆放在脑卒中早期护理中的应用与疗效观察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哈萨克族患者脑卒中早期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低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脑卒中偏瘫早期运动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