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管圈应用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降低效果研究

2017-09-14王立娜邓永敏谷丽彩褚丽敏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7期
关键词:静脉炎品管圈我院

高 静,王立娜,黄 蕊,邓永敏,谷丽彩,褚丽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品管圈应用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降低效果研究

高 静,王立娜,黄 蕊,邓永敏,谷丽彩,褚丽敏*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儿科,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目的 探讨品管圈应用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降低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未成立品管圈小组前的87例行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后的89例行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状况。结果 观察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品管圈;留置针;静脉炎

留置针又被称为静脉套管针,其使用时将导管和针芯一起穿刺进入血管内,当导管完全进入后,回撤出针芯,将其柔软的导管部分留在血管内,并且进行输液治疗[1]。其具有减少血管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痛苦、操作方便、易于固定、能够有效地满足临床抢救需要等特点,运用范围相对广泛[2]。然而,其在使用中,很容易引发并发症,其中以静脉炎的发生率最高。为了有效地控制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我院自2014年2月实施品管圈活动,以《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WS/T433-2013)》为标准[3],针对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的原因制定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未成立品管圈小组前的87例行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其中男51例,女36例,年龄21~78岁,平均年龄(46.29±6.29)岁;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5年2月成立品管圈小组后的89例行留置针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其中男47例,女40例,年龄23~79岁,平均年龄(46.18±6.28)岁。两租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未实施品管圈活动;观察组实施品管圈活动,主要内容为:(1)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1名辅导员,1名圈长,10名圈员。(2)明确小组成立的意义。每周召开圈会1~2次,30 min/次,其旨在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减轻痛苦,提高其生命治疗。(3)圈会内容。利用头脑风暴法,由圈员对自身科室的留置针运用中的重点问题进行提出,并且就静脉炎的发生状况加以叙述,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4)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素养。组织圈员定期进行学习,提高其操作水平与留置针运用的注意事项,降低其不规范操作的发生率。(5)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告知患者静脉炎发生的严重性,并且鼓励患者及时说出自身的不适感,及时对其进行处理。提醒患者对留置针部位的注意,避免其自身的某些行为引发静脉炎。

1.3 评价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状况及发生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 品管圈开展前后静脉炎发生状况比较[n(%)]

3 讨 论

品管圈(QualityControlCircle,QCC)是由相同、相近或者互补的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动自发组成一圈的小团体,然后进行合作、集思广益,并且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来解决现场、管理、文化等方面所发生的问题以及课题,其实际上一种全员参与的团队活动,强调领导、人员、技术三者的结合,能够将科学管理与人性管理结合起来,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主动性提升,工作效益相对提高[4]。可以说,该项活动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提高该领域内的员工的团队精神与工作效益[5]。将其运用于医疗行业时,品管圈活动能够保证护士分工合作,不断的完善自身,提高其护理质量,使得护士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不断深化,从而促进其自我价值的 实现。留置针作为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输液操作,其具有较多的优势,但是,在操作技术的要求及患者的配合与药物的使用上,均具有较高的要求。这就使得其运用的风险性提高。本次研究中,笔者总结静脉炎留置针的风险因素主要有:护士操作技能与知识水平的缺失、患者健康知识与自我护理能力缺失、药物原因等。其中,以护士与患者因素的影响最深。而在品管圈活动的开展中,其主要从品管圈小组的成立与工作内容的确定、加强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提高护士的专业素养等几个方面着手,从而确保其在留置针操作时的质量与输液中患者的配合,减少其静脉炎发生的可能。另外,通过品管圈小组的工作,护士也能够不断的发现护理中的问题与自身的缺失,并且通过交流来寻找最优的方式进行解答,从而达到工作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能够有效地降低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1] 黄惠明.降低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05):597-599.

[2] 曾晓凤,段 恒,杨 俊.品管圈对降低留置针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6,(16):183-184.

[3] 安淑芹,杨玉英.品管圈质量管理手段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发生静脉炎的作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9):206-207.

[4] 张鸿儒,姚 兰,祖 利,等.品管圈活动对降低留置针静脉输液静脉炎发生率的作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2):106-108.

[5] 吴秀英,杜会萍,胡 琼.品管圈活动在降低静脉留置针使用中静脉炎发生率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3,(S1):66-67.

本文编辑:张 钰

R472

B

ISSN.2096-2479.2017.27.13.02

褚丽敏(1980-),女,河北省大名县人,本科,主管护师课题:河北省卫计委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指导)ZD20170525

猜你喜欢

静脉炎品管圈我院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