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武功县唐代苏瑜墓发掘简报

2017-09-14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与文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墓室天井壁画

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2010年9月,咸阳市武功县南仁乡(现并入普集镇)宣村东北砖厂在取土时,发现了一座唐代壁画墓(图一),咸阳市文物旅游局安排咸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9月17日至10月7日完成发掘工作,墓葬编号M1。

图一 苏瑜墓地理位置示意图

该墓葬地处武功县二道塬上,地势北高南低,东南距普集镇约3.5公里,南距宣村北部武一支渠约160米。地理坐标为:34°17′12.4″N,108°10′33.4″E,海拔472米。根据出土的墓志可知,墓主为始州司马苏瑜,卒于长寿二年(693年)。现将发掘情况简报如下:

一、墓葬形制与结构

M1为斜坡墓道多天井砖室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北朝南,方向176°。由于常年取土破坏,发掘工作是在距原地表7.2米的现地表上进行。据现场调查询问,墓葬原长度约30余米,现存部分水平通长15.6米。残存天井、甬道及墓室。墓室底部距原地表10.7米(图二)。

图二 苏瑜墓平、剖面图

天井 现存3个。平面长方形,四壁竖直,填土为夹杂红土的五花土,自南向北依次编号为1~3号,与过洞相间分布。1号天井残长1.3、宽1.2~1.25米,残高0.75米;2号天井长2.4、宽1.22~1.25米,残高0.8~1.5米;3号天井长2.6、宽1.12米,残高2.6~2.75米。1、2号天井底部斜坡,坡度20°,有较硬的踩踏面,有白灰散落的痕迹;3号天井底部近平,与甬道连接处有一近期盗洞。

过洞 现存2个。自南向北依次编号为1、2号,与天井相间分布。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土洞拱顶,平面皆呈长方形,拱顶已毁。1号过洞位于1、2号天井之间,长1.14、宽0.97~1、残高0.7~0.8米,底部斜坡;2号过洞位于2、3号天井之间,长1.16、宽0.93~0.96、直壁残高0.8米,底部为台阶。2号过洞南侧,向外折角做成凹槽,涂朱彩,凹槽外涂白彩,为仿木结构的门框。

图三 墓室南壁壁画

甬道 位于3号天井与墓室之间,平面呈长方形。砖券拱顶已毁,靠近墓室处残存砖券顶的迹象。东壁通体砖砌,西壁仅靠近墓室处长度1.1米为砖砌,其余部分为生土壁。长3.5、宽0.83~0.9、直壁高1.2、拱顶高约1.6米。在甬道南部出土墓志一合,以及2件彩绘陶罐东部为贵妇图,东壁为树下老人图。

图四 墓室南壁壁画临摹

葬具木棺,已朽,残存有黑色朽迹,尺寸不清。在墓室东部发现有朽木的残块,以及黑漆皮残片,漆皮保存有3~4层,应为棺木上的髹漆。人骨已朽,葬式不清。

二、墓室壁画

残片。志石平置,志盖依甬道西壁侧立。封门不存,在甬道和墓室内发现大量杂乱青砖,青砖长32、宽16、厚6~6.5厘米。

墓室 位于墓葬的最北端,南接甬道。平面近方形,南北3.3、东西3.15米。墓室仅四壁砖砌,直壁高2.2米,底距顶部2.9米。覆斗状顶部,点缀有白灰点形成的写意星象图;中部有边长0.45、深0.24米的方形凸起。青砖铺地,横纵相错。墓室西侧有砖砌棺床,长3.3、宽1.9、高0.16米。棺床之上覆厚约0.5~0.8厘米白灰层,白灰层之上残存有少量红、黑色颜料,图案不清。棺床东侧,南、北分别有象征供桌的砖砌平台。墓壁覆厚0.8~1.5厘米的草拌泥,上部与下部较厚。草拌泥上抹厚0.6~1厘米白灰。草拌泥较硬,白灰层酥松。白灰面上彩绘壁画。八连屏屏风画,围绕棺床。北壁

墓室四壁皆绘壁画,顶部写意星象图,除墓室口部及顶部少量破坏,大多保存完整。墓室西壁及南壁西侧、北壁西侧,围绕棺床绘折式八扇连屏屏风画,西壁绘四扇,南、北壁各绘两扇,所绘内容大体相同,以红色勾出屏框,每扇各绘一幅完整的树下人物图。屏风通高1.86、宽0.6~0.86米不等,边栏宽0.1、人物高1.06~1.1米。北壁东部为贵妇图,东壁为树下老人讲经图。壁画之上保留有抹痕,湿壁未干时作画。人物、树木、花草以墨线勾勒轮廓,再以色彩渲染。

南壁西侧绘两屏,为树下人物图,由西向东表述。第一屏宽0.72米,树干弯曲,圆阔叶呈黄褐色,树下左侧立一人,侧身左向,双螺加双鬟髻,着圆领窄袖长袍,束腰,腰间挂一锦囊,双手合于胸部,画面下部有奇石。由于砖券墓门的破坏,第二屏破坏严重,图案不清,为圆阔叶树木下侧立一人,与第一屏相对。南壁东侧开有墓门,门边饰红色边栏(图三、四)。

西壁四屏均为树下侍女图,由南向北,第一屏宽0.86米,树干弯曲,圆阔叶呈黄褐色,树下右侧立一侧身侍女,单螺髻,肩裹橙黄色帔帛,着长褶裙,双手合于胸部,画面下部有奇石、花草。第二屏宽0.76米,圆阔叶树木,树叶呈黄绿色,树下左侧立一侧身侍女,双螺髻,着长褶裙,画面下部有奇石、花草。第三屏宽0.8米,树干弯曲,枝叶下垂,树下右侧立一侧身侍女,双螺髻,肩裹橙黄色帔帛,着青绿色长褶裙,画面下部有奇石、花草。第四屏宽0.6米,树干弯曲,圆阔叶呈浅黄褐色,树下左侧立一侧身侍女,单螺髻,着橙黄色长褶裙。所绘侍女,两两相对而立(封二、图五)。

图五 墓室西壁壁画临摹

图六 墓室北壁壁画临摹

图七 墓室东壁壁画临摹

图八 墓室东壁壁画

北壁西侧绘两屏,为树下侍女图,由西向东,第一屏宽0.86米,树干弯曲,圆阔叶呈黄褐色,树下右侧立一侧身侍女,单螺髻,肩裹橙黄色帔帛,着青色长褶裙,画面下部有奇石。第二屏宽0.76米,树干弯曲,圆阔叶呈黄绿色,树下左侧立一侧身侍女,单螺髻,着长褶裙,画面下部有奇石,黄褐色渲染草地。两侍女相对而立。

北壁东侧,正中绘一树,树干笔直,树冠膨大,长阔叶,树冠之上两侧各绘一飞燕。树的左侧,一贵妇坐于圆凳上,单螺髻,着青色长褶裙,内着抹胸,肩裹橙黄色帔帛,右手置于腹,左手前伸。树的右侧,一人躬身作揖,单螺髻,着圆领窄袖长袍,束腰,与贵妇相对。画面下部有奇石、花草(封三、图六)。

图九 墓室东壁壁画局部

图一〇 墓室东壁壁画局部

图一一 墓室东壁壁画局部

东壁为树下老人讲经图,三棵古树相间两人。树干弯曲,北侧古树树叶圆阔,部分枝叶下垂;中部古树圆阔叶;南侧古树长细叶。北侧老人,布巾包头,眼眉下垂,红唇微闭,长须,着黄绿色衣襟,宽袖,长袍,脚蹬岐头履。南侧之人,躬身面向老者,布巾包头,双目正视老者,虬髯刚劲,面相温和,双手合于胸前,头顶有一展翅高飞的仙鹤。画面下部及两侧,饰以奇石、花草,奇石以墨线勾勒轮廓,暗红色渲染(图七~一一)。

墓室顶部自然抹光,未施白灰层,点缀以白灰点,为写意星象图(图一二)。

图一二 墓顶壁画

图一三 陶俑

三、随葬器物

随葬品共14件(组),有陶俑、陶罐、铅器、墓志等。由于盗扰,分布杂乱,在3号天井与甬道连接处的盗洞出土陶俑1件、残陶牛1件;甬道内出土墓志1合、陶罐2件;墓室内出土塔式罐1件、残俑头2件、小铅器3件、串饰1件、金饰1件、“开元通宝”20枚。

(一)陶俑

均为泥质灰陶。

男俑 1件。标本M1∶2 ,站立状,体矮胖,大腹,头上扬斜视,头戴襆头,双手握拳垂于身体两侧,两脚外撇,着交领长袍,憨态可掬。面部、胸部着白彩,桔色长袍。通高5.9厘米(图一三,3)。

女俑 2件。标本M1∶12 ,残存头部。脸庞较丰满,施彩,高发髻施黑彩。残高2.1厘米(图一三,1)。标本M1∶13 ,残存头部。脸庞较丰满,施白彩,黑彩绘柳叶细眉,高发髻施黑彩。残高4.5厘米(图一三,2)。

图一四 陶器

陶牛 1件。标本M1∶1,后半部及牛腿残缺。站立状,面部表情安详,唇部合拢,大眼凸出,小耳竖立,两角卷向两侧,大腹,体态健硕,通体施枣红彩。中空,合模制成。残长10.5、宽6.2厘米(图一三,4)。

(二)陶器

均为泥质灰陶。

陶罐 2件。卷沿圆唇,束颈,溜肩鼓腹,下腹弧收,最大腹径在器物中部。标本M1∶5,白底施黑、红彩,牡丹团花,通高31、口径13.6、最大腹径27.5、底径16.2厘米(图一四,1)。

塔式罐 1件。标本M1∶6 ,陶罐残存底部,底径10.3厘米。塔式盖,底径6.8、高7.2厘米。底座为大喇叭口状,方唇,高束腰,白底施红彩,剥落殆尽。通高18.1、上径10.3、下径19.3厘米(图一四,2、3)。

(三)其它随葬品

铅碗 2件。折沿尖唇,敞口、折腹,圈足。标本M1∶9,口径2.6、底径1.1、高0.9厘米。上有一弧形盖,口径2.5厘米(图一五,1)。

铅盘 1件。标本M1∶10 ,敞口,折腹,平底。口径3.8、底径1、高0.4厘米。

串饰 1件。标本M1∶11 ,三圆球连接在一起,中部有穿孔,施绿釉。球径0.4、通长1.1厘米。

金饰 1件。标本M1∶14 ,船型,两端弧翘,边沿内折。长1.2、最宽0.5厘米(图一五,2)。

开元通宝 20枚。分两型。

Ⅰ型 字体纤细,“元”字上横较长。标本M1∶7-1,内廓錾出斜方形,形成八角形内廓,外径2.4、内边0.7厘米(图一六,2)。标本M1∶7-2,外径2.5、内边0.65厘米(图一六,1)。

图一五

图一六 钱币拓片

图一七 苏瑜墓墓志志盖拓片(约1/6)

Ⅱ型 字体厚重,笔画略粗,“元”字上横较短。标本M1∶7-4,外径2.4、内边0.7厘米(图一六,3)。标本M1∶7-6,外径2.4、内边0.7厘米(图一六,4)。

(四)墓志

墓志 1合。M1∶3 ,志盖为青石质,方形盝顶,边长64、厚6.2、刹面宽9.5厘米,顶面阴刻篆书“大周故苏君墓志之铭”3行,行3字,刹面饰蔓草、宝相花,四侧素面(图一七)。墓志为白石,色白泛黄,方形,四侧纹饰蔓草、宝相花。边长63.5、厚14.5,石面有方形界格。志文楷书,33行,满行33字,共 1024字(图一八)。现将志文转录并标点如下:

大周故始州司马襄城县开国男苏君墓志铭并序/

公讳瑜,字温玉,以字行焉,扶风武功人也。道源若水,浴日派其长澜;锡土温墟,千星耸/其层构。英贤接武,珪组联辉。六印交驰,振公卿于清洛;二天高咏,畅私恩于故人。并勣/蔼缇缃,芳传简册。曾祖罗,随大将军、利州总管、资邛二州刺史、益州总管府长史、通秦/郡开国公。鹏图寥廓,排云汉而上征;鲸浦深沉,混波涛而远激。祖康,唐左监门中郎将、/左领军将军、右武卫将军、襄城县开国男。推功大树,白虎应于衔珠;决胜中权,玄女穷/于绝辔。父守忠,唐雍州司兵参军事、少府监丞、虞部员外郎、驾部郎中、襄城县开国男。/晨趋紫禁,夕拜青现。耀簪绂于丹墀,偶神仙于粉署。公丱岁参玄,已驰名于荷戟;髫年/敏学,早游艺于升堂。叔则谢其清通,安世惭其默识。崇山万仞,停日驭于词峰;洞壑千/寻,骇天吴于笔海。飞鸿渐陆,自可为仪;鸣鹤在阴,其能必和。唐起家太子右千牛。甲馆/望隆,副宫近侍。龙楼晓辟,屡闻伊水之笙;鹤禁宵阑,几听摇山之乐。累迁绛州司士、陕/州陕县令、右卫长史。怀蛟吐凤,绚藻镜于文昌;豹略龙韬,总兵钤于武库。/皇朝授朝散大夫、行稷州武功县令。星分鹑野,七迁三选之郊;境控鸡祠,陆海五陵之/地。前临清渭,像河汉而仪天;俯瞰黄图,望长安而近日。买臣衣锦,行欣故里之荣;武骑/题桥,竟遂升迁之愿。临邛善政,居然文雅之场;单父讴谣,自狎琴渔之趣。奸惩虎穴,恶/少绝于探丸;迹屈牛刀,夫子闻而莞尔。故知庞士元之绊骥,殊非令长之材;陈仲举之/题舆,果处治中之望。俄除始州司马,袭爵襄城县开国男。川含化鸟,境孕蹲鸱,张载题/铭,寔亲贤之是寄;王尊叱驭,尽忠孝之长驱。公之此迁,朝议佥属。于是背金推而东恋,/邑请留期;望玉垒而西浮,人歌来暮。嗟乎!辅仁何爽,先惊斗蚁之灾;与善徒欺,奄遘巢/鸿之祸。呜呼哀哉!以长寿二年二月七日薨于武功县之官舍,春秋卌有六,即其年八/月 朔十五日 窆于仙游乡之原,礼也。惟公国桢人杰,穆山甫之清风;兰馥桂/芳,悬秦君之朗月。行为士则,黄金重然诺之资;学乃人师,白玉验坚贞之操。痛乎琼瓌/入梦,飘白日于西春;辰巳催年,返游魂于东岱。嗣子戒盈等悲缠陟岵,对风树以崩心;/思切循依,攀泪柏而泣血。佳城郁郁,爰开白兔之茔;夏屋沉沉,式启青乌之兆。庶使蓬/莱水浅,不迷悬剑之坟;苍梧岫飞,尚验生金之字。冀游原而可作,敢陈词于无愧。其铭/曰:/

图一八 苏瑜墓墓志志石拓片(约1/6)

函关百二,高掌五千。精气肹蠁,人物骈闃。朱轓熊轼,玉剑龙泉。箕裘克嗣,清白斯传。其一/一代龙门,千龄龟镜。珪璋比德,松筠表劲。凤翥鹏鶱,霜横冰净,东阿茂躅,西门雅政。其二/飞蝗避境,乳翟驯桑。尘生鱼跃,乐奏鸾翔。止风叩火,鸣琴坐堂,山神夜哭,亭鬼宵亡。其三/礼合容台,思穷册府。忠标英桀,材光文武。乐雾晨披,陈星夜聚,言成准的,行为规矩。其四/栾凫汧渭,展骥岷峨,题舆正洽,隙驷行过。遽悲蒿里,旋惊韰歌,凄凉宾馆,缅邈山河。其五/驰范驾而逾哀,荐徐杯而增慕。驱昼柳于寒隰,转素旗于松路。愁云繁兮白日黯,悲风/咽兮苍郊暮。归厚夜而何长,痛幽扃之永锢。其六/

四、结语

根据志文记载,墓主为武周时期始州司马、襄城县开国男苏瑜。苏瑜(648~693年),字温玉,扶风武功人,史无传。苏瑜曾祖罗,隋大将军、利州总管、资邛二州刺史、益州总管府长史、通秦郡开国公。《元和姓纂》作“沙罗”[1],《隋书·苏孝慈传附兄子沙罗》[2]有载。祖康,唐右武卫将军、襄城男。其父守忠,《元和姓纂》云“守忠,驾部郎中”。苏瑜“起家太子右千牛”, 累迁绛州司士、陕州陕县令、右卫长史,武周时授朝散大夫、行稷州武功县令,除始州司马,袭爵襄城县开国男。朝散大夫,从五品下。长寿二年二月病逝于武功县之官舍,当年八月葬于仙游乡之原(今为武功县南仁乡),墓葬的准确年代应为693年。

该墓的墓葬形制与同时期的主流形制相同,为多天井斜坡墓道单砖室,墓道偏于东侧。虽然该墓形制不完整,但与其时代相近、级别相同的临潼区唐遂州司马董务忠墓可做其墓葬形制的补正[3]。墓室为覆斗状顶,并且顶部中央有方形凸起藻井,在当时的主流形制中较为特殊。

关于该墓壁画树石的画法,与略晚的章怀太子墓(706年)中所出现的树石,风格相近。岩石结构清晰,浓墨勾勒形状,晕以石绿、赭石和淡墨,渲染表现出岩石的体积、质感。树干轮廓以粗笔勾画,润以赭石、淡墨,尽显老树苍劲的质感。但树叶的画法不尽相同,章怀太子墓树叶用双勾法画出,染以石绿;而苏瑜墓树叶的画法,先以石绿渲染出树叶的形状,后以浓墨勾勒枝、茎,笔法舒展自由。通过对四壁石灰面的观察,壁画之上有抹痕、指痕,形成在石灰干燥之前,该墓壁画应是湿壁作画,这不同于中国传统的干画法,是新的技法,或是仓促作画,还有待新资料确认。

目前所知陕西唐代壁画墓多分布在都城长安及帝陵一带,关中西部仅发表岐山唐元师奖墓[4]。武功苏瑜墓的发掘,丰富了关中西部壁画墓的资料,为研究唐墓壁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摄 影:张明惠 赵旭阳

壁画临摹:胡春勃

绘图线描:邓 攀

拓 片:魏 冰

执 笔:谢高文 赵旭阳 王亚飞

[1]林宝撰,岑仲勉校记.元和姓纂(第3卷)[M].北京:中华书局,1994:286-297.

[2]魏征等.隋书:苏孝慈传附兄子沙罗(第46卷)[M].北京:中华书局,1973:1260.

[3]程学华,程蕊萍.唐遂州司马董务忠墓清理简报[J].文博,1996(2).

[4]宝鸡市考古队.岐山郑家村唐元师奖墓清理简报[J].考古与文物,1994(3).

猜你喜欢

墓室天井壁画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壁画中的消暑妙招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纹图饰的表里漫谈
不同火源位置情况下的内天井结构建筑
Neve Tzedek天井住宅
壁画上的数学
天井庭园,幻境犹深
墓室探秘
北朝、隋唐壁画
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