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醢”考*

2017-09-14程燕

考古与文物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官书社寿县

程燕

(安徽大学文学院)

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的铜器一直备受学术界广泛关注,学者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取得的成果非常丰硕。但铭文中有一职官名至今悬而未决,笔者在整理楚国职官时略有感想,写成小文以求教于专家学者。

铭文字形、辞例如下所列(为便于叙述,第二字用大写英文字母表示):

铭文“集”字已为学界公认[1]。第二字的释读聚讼纷纭,各家观点如下:

陈秉新同意郝本性隶定作“酬”,但读作“酋”。“ 酬”与“酋”古音同隶幽部,酬属舌面禅纽,酋属齿头从纽,两纽相近,可以通转。《说文》:“酋,绎酒也……《礼》有大酋,掌酒官也。”集酬(酋)是楚王室总管酿酒的机构,其长相当于《礼记》的大酋[4]。

黄锡全赞同郝本性提出的镟和鐎壶为一套温酒器之说,“集某”之“某”确与器之用途有关。“集酬”是机构名,其长可能为“集酬尹”[5]。

李零认为字从酉,可能与酒、醢一类食品有关[6]。

刘彬徽认为那件为学者定为镟的器物应看作是炉的重复计入,并将铭文中该字分为两类形体:A、C、E是一类; B、D是另一类。他提出:因为鼎和盉均为盖器对铭,学者将这两种字形都释为“醻(?)”,但从字形看还是有差别的,分开对待更为准确。两字的右半部分很难分析,目前尚不知是何字[7]。

按:在解决B、D是什么字之前,我们先将春秋战国文字中所见“”字形体列举如下:

在梳理这一形体讹变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多数学者将A、B、C、D、E视为一字的观点是正确的。首先,可由C字形推断右下部所从乃“臼”,其它几个字的右下所从应是“臼”的变体,其形体演变大致如下图所列:

b形是将a的两点省略,c又在b的三角形空白处加一短横装饰。d上面的尖角形应是“臼”靠外侧的两点稍稍上移交叉而成,上列包山138的字形两点就靠近字上部的偏旁,几近交叉。d下面“日”大概是由c形讹变,e形则是d的进一步省变。

如此看来,A、B、C、D、E是同一字的可能性是相当大的。而且,寿县朱家集所出一系列铜器中器盖同铭的还有:

器名 铭文

集脰太子鼎 集脰太子鼎

集脰太子鼎盖 集脰太子鼎 集成02096

这也可作为本文所论为一字的一个旁证。

接下来要解决的是右上部偏旁释读的问题:由B、D二字形,我们怀疑右上、是“冘”,上部的“人”形较易辨认。则A、C、E所从的、、,上部人形胳膊有所简省。这种现象还见于其它战国古文字中,如“衆”作(《山东》170)、“身”作(《玺汇》5598),人形都写成一竖笔了。《玺汇》0001中有一个字作,学者或将其释作[9],近出的一些大型工具书也吸收了这种新释法[10]。如果此释不误的话,右旁上部所从亦可作为本文所释“冘”字较为有力的证据。A、C、E右下竖笔向左边弯曲进而成折笔,类似字形变化何琳仪师有较为详细的总结[11]。

王引之在《广雅疏证》中亦有类似论述,认为“醓”同《说文》“”[14]。

附带提及,寿县朱家集铜器铭文中除本文讨论的“集醢”这一职官名外,以“集+肉类食品名”这种结构作为职官名的还有:

此字上部黄锡全认为当是“叕”[15],徐在国认为下部是“”即“胖”,上古音“叕”属端纽月部字,“”(胖)属帮母元部字,月、元对转,怀疑此字所从的“叕”是赘加的声符,换言之,此字是个双声符的字,在铜器铭文中读为“胖”,《说文》:“胖,半体肉也。一曰广肉。从半从肉,半亦声。”《周礼·天官·腊人》:“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凡腊物。”郑玄注:“胖宜为膴而腥,胖之言片也,析肉意也。”[16]

第二字之前皆误释作“脰”,吴振武认为其右所从与“豆”有别,征引朱德熙、裘锡圭、李家浩三位先生对望山楚简“坐”的考释,将此字改释作“脞”。“脞”有细碎义,《集韵·果韵》“脞”字下谓“切肉为脞”,那么“集脞”之“脞”当是指切碎的肉,类似于古书中所说的脍[17]。

可见,楚器中关于“集○”的官名记载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们期待将来还能发现更多的材料来印证本文的观点。

[1]朱德熙.寿县出土楚器铭文研究[C]// 朱德熙文集(第五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10.

[2]夏渌.三楚古文字新探[C]// 楚史论丛初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280-281.

[3]郝本性.试论楚国器铭中所见的府和铸造组织[C]// 楚文化研究论集(1).武汉:荆楚书社,1987:313-326.

[4]陈秉新.寿县楚器铭文考释拾零[C]// 楚文化研究论集(1).武汉:荆楚书社,1987:336.

[5]黄锡全.古文字中所见楚官府官名辑证[C]// 文物研究(7).合肥:黄山书社,1991:216.

[6]李零.论东周时期的楚国典型铜器群[C]// 古文字研究(19).北京:中华书局,1992:150.

[7]刘彬徽.楚系青铜器研究[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364.

[8]陈治军.安徽出土青铜器铭文研究[M].合肥:黄山书社,2012:149-156.

[10]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3926.

[11]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247.

[12] 同[9].

[13]孙诒让.周礼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394-396.

[14]王引之.广雅疏证[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249.

[16]徐在国.谈楚文字中从“胖”的几个字[C]// 中国先秦史学会,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编.楚简楚文化与先秦历史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武汉大学,2011.

[17]吴振武.朱家集楚器铭文辨析三则[C]// 黄盛璋先生八秩华诞纪念文集.北京: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5:297-299.

猜你喜欢

职官书社寿县
走马楼西汉简所见长沙国职官建置论考
巧用构造法求解一类抽象函数问题
利群书社
利群书社
寿县古城墙:千年守护御“洪兽”
寿县朱家集楚铜器“前”字补说
探析安徽寿县苍陵城遗址始建年代
齐鲁书社
兑门书社里的快乐生活
隋朝军事机构与职官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