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冲击及对策研究

2017-09-13张风华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媒介素养传播影响

张风华

摘 要 媒介素养分为能力层面、知识层面和理解层面,在当今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它已经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较为重要的环节。随着如今信息语境的日益突变所导致的零散信息传播频率提升,新媒体时代已经逐渐呈现信息碎片化、分众化形态,它影响着大学生媒介素质的提升和对事物的判断能力。文章简要分析了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的正负两方面影响,并给出对策,希望构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的良性发展体系。

关键词 信息碎片化;传播;媒介素养;媒介素质教育;大学生;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099-02

在信息互联时代,媒介素质教育也应该是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部分。早在20世纪30年代,西方国家就已经开始推崇“媒介素养”这一在社会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文化素养概念。香港学者张冠文就认为“媒介素养是指人正确判断和评估媒介信息的意义和作用,它是人创造并传播有效信息的一种素养”[1]。可见媒介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它让人们学会观察世界、认知世界并解读鉴别世界,这一切都来源于人们对媒介的接触和利用上。新媒体时代各种信息铺天盖地,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素质教育带来一定影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培养和学习尤为重要。

1 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问卷调查

1.1 调查目的

开展信息碎片化传播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影响的调查,目的就是为了调查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媒介素养的水平,也明确了我国高校媒介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并通过调查结果分析所存在的影响因素,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在未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质教育质量。

1.2 调查布置

此次调查以问卷形式展开,其中包括了个人信息调查和问题调查,其内容涉及广泛,主要包括了信息获取的方式、详细内容、途径、目的等。调查对象选取了某市3所不同类型高校的300名学生,其中有本科生和研究生,问卷回收率和有效率都达到100%。此次问卷调查范围广且涉及人群种类多,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全面性和普遍性。

1.3 调查方法

调查在3所学校以抽样形式展开,每所学校调查样本100人,其问题主要集中在媒介信息获取方式、对媒介信息的理解、辨别、使用、评价和道德规范等。

1.4 调查结果

在问卷调查后的结果发现,在这个接触新媒介最广的大学生群体中,他们对信息碎片化这一概念的理解存在普遍匮乏现象。其中有94.31%的大学生不了解什么是信息碎片化,有4.34%的大学生只能说出它是碎片式的信息,而只有1.35%的大学生能回答出信息碎片化的基本概念是整合的信息。

对“媒介素养”这一关键词的概念了解程度则相比碎片化好些,但也有53.49%的大学生不了解其概念,而表示略知一二和非常了解的大学生分别占到了28.31%和18.20%。该调查表明,大学生虽然生活在信息时代,但是对碎片化这一基础知识概念的了解情况还是尤其薄弱,但这并不能说明如今海量信息的碎片化传播没有给大学生的生活以及媒介素养提升带来任何影响,只是大学生主观方面的辨别意识存在差异,而客观影响还是积极存在的[2]。

2 信息碎片化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查阅知网资料显示,目前已有很多研究专门就大学生对新媒体及信息碎片化的了解展开了调查,旨在了解目前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媒介素养的水平,以便明确我国高校媒介素质教育的发展情况,为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缺失及对策研究提供基础[3]。时代发展影响大学生教育是必然的,信息碎片化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节奏及方式,它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也要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说。

2.1 积极影响

1)有些碎片化信息是不能直接使用的,需要人们学会对信息加工并处理后才能使用。问卷调查中显示有49.88%的大学生懂得搜集碎片信息后进行分类整合后再使用,更有91.35%的学生懂得通过某一专题研究来结合碎片化信息进行有效加工再使用,这说明了目前的大学生在信息处理能力方面已经有很大提高,他们已经适应了新媒体时代信息碎片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这些对媒介素质教育的培养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新媒体时代,信息丰富、开放,资源可以共享,形式多样化,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每个受众都充分享有话语权。大学生在新媒体时代可以更好的展示自己的心声和个性。

2.2 消极作用

信息碎片化导致了社会信息传播的极大冗余和快速饱和,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垃圾信息,不但危害社会,也让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受到了一定的错误导向影响。在问卷调查分析中有75.68%的学生在面对大量信息碎片时对自己的信息筛选处理能力缺乏自信,而有84.41%的大学生则在浏览各种碎片化信息时缺乏对信息真實性的信任,难以辨别真假信息,这两组数据就超过了总调查对象的80%以上,这说明了碎片化信息对大学推广媒介素质教育具有一定的阻碍,它影响了学生对信息的判断能力,降低了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的认知程度。

冉龙燕[4]在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中的调查表明,70%的大学生倾向于接受视频、图片等形式传递的信息,只有27.96%的学生乐意潜心文字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受多媒介获取知识的影响,学生接受知识更加随意化和极速化。

3 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体系构建

3.1 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

大学生首先要建立自我网络信息消费意识,懂得依靠自己在媒介素质教育中所学到的知识来提升对网络信息的判断力,降低对网络信息的依赖度。另外,大学生也应该不断学会在信息碎片化时代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与技术,积累相关经验,比如学习网络舆情信息系统知识、从多个渠道了解每一条信息的来源与原因真相,提高自己拼接碎片信息的能力,在实践中不断培养自己的媒介素质和信息素养。

3.2 学校加强媒介素质教育,创造优良媒介环境

高校可以借鉴其他信息传播发达国家的教育经验,学会西方国家对社会关注实际问题、追求事物本质、重视提升学生信息应对能力的教育策略,并建立完善的信息教育工作机制,由学校引导,分析学生在实际中的媒介素质教育情况,提高学校的监督管理机制,开设不同角度的媒介素养教育课程讲座,满足学生对媒介素质教育的需要。同时,学校也要及时更新媒介设备,时刻保证高效内大学生媒介健康使用环境[5]。

4 总结

碎片化信息具有极强的随意性、即时性和简易性,所以它对于大学生媒介教养的提升是具有一定影响的,同时也为素质教育过程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只要高校积极正确开展媒介素质教育,让学生正确理解碎片化信息对自我媒介素养提升的冲击,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就能养成正确判断和使用碎片化信息的能力,适应时代发展脚步。

参考文献

[1]段雨欣.浅析高校媒介素养教育与管理[J].才智,2014(19):50.

[2]田维义.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J].现代传播,2004(6):93-96.

[3]周淑娜.碎片化传播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影响研究——以天津市部分高校为例[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4:14-40.

[4]冉龙燕.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5]郑丽.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价值工程,2011(22):208-209.endprint

猜你喜欢

媒介素养传播影响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新媒体背景下中学生媒介素养现状与应对
网络负面热点事件对大学生社会心态的影响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大学生媒介素养调查研究
当前纸媒微信公众号运营的突出问题与策略建议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