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交媒体的“把关人”缺失现象初探

2017-09-13马颖曦

新媒体研究 2017年14期
关键词:把关人社交媒体

马颖曦

摘 要 社交媒体自身的特性和管理缺失使得“把关人”缺失,文章分析“把关人”缺失的原因和带来的问题,结合社交媒体自身的特点,探究社交媒体的“把关人”和“把关”方法。

关键词 社交媒体,“把关人”,传播过程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081-02

“把关人”(gatekeeper)概念由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他认为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存在一些把关人,经过把关人把关的信息才能向大众传播[1]。20世纪50年代,美国学者怀特将把关人这一概念引用到新闻,他认为,新闻是在对众多新闻线索和新闻信息中,经过整理、筛选、加工后才进行传播的[1]。传统媒体的传播活动中,媒体工作者,如记者、编辑等称作新闻信息“把关人”承担起了把关人的角色。

1 社交媒体“把关人”的缺失

依托于网络技术的社交媒体,在社交媒体网络的匿名性和信息的海量性等特性、缺乏了传统媒体的严格管理加之经济竞争中利益趋势之下,社交媒体平台“把关人”被有意无意的忽视。缺少了“把关人”的社交媒体,信息的传播活动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

1.1 不实信息泛滥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交媒介,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充斥着各种未经确认的假新闻,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显示,59%的假新闻发源于微博,在微信平台转发的不实信息最容易被信任,也最难治理。“人人都能发声”的社交媒体,新闻事件能第一时间传播扩散,但也因为发布源头的良莠不齐并且缺乏传统媒体的“把关人”而导致假新闻泛滥,甚至入住社交媒体的传统媒体账号,为了自身利益,违背了职业规范,也没有履行好社会责任。为了吸引眼球,谣言屡禁不止,频频出现,从速途研究院2015年8月7日发布的《2015年上半年网络谣言调查报告》来看,以微信为代表成为了谣言的主要发生地,制造的谣言占到了45.9%。谣言的大肆传播与辟谣的不及时,恐慌的受众把接收到的谣言进行再次传播,使得很多谣言被当成了真实的,引发社会不安。

1.2 过度娱乐化

快节奏化的生活方式使得现代人对娱乐有着较大需求,提供娱乐也是媒体的功能之一,但是社交媒介在提供娱乐的同时要注意适当的量和方式。

社交媒体虽然不像传统媒体主要以新闻的生产和传播为主,但是各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的今天纷纷入驻社交媒体,而受众也更多的选择通过社交媒体来获得咨询,社交媒体也就应当承担一定的信息生产和传播责任,信息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新闻,但是在全民娱乐化的社交媒体,新闻也被娱乐化了。犯罪、暴力、娱乐八卦等软性新闻过多,从严肃新闻题材中寻找软性内容,娱乐化的语气和报道方式,使得大众的关注点停留在娱乐,对事件的重要性和严重性不能很好的判断。

社交媒体的过度娱乐化还体现在娱乐成为热点。随着国内外明星们纷纷开通社交媒体账号,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成为了粉丝们追星的风水宝地。在新浪微博人气排行榜可以看出来,粉丝数和转发量排名靠前的账号都是明星个人或者明星工作室的账号。不仅如此,和明星有关的娱乐话题成为热点。微博的“热门话题榜”,内容涵盖社会、时政、娱乐、旅游等板块,关注度最高的话题都是和明星有关的。

1.3 引导与教育的偏差

社交媒体肩负着舆论引导的责任,而舆论引导具有双重性。正确的舆论引导来自对舆论本身客观而又全面的认识,对社会的发展能够起到建设性作用;错误的舆论引导是对事实歪曲、片面的认识,对社会产生负面的、消极的影响,使得大众的判断出现误差,传统的价值观、是非观甚至法律法规也受到挑战。

社交媒体多对多的传播特征,使许多负面信息在社交媒体平台得以传播,而对于分辨能力不强的青少年而言,这些负面信息很容易对青少年尚未成型的价值观产生冲击,容易弱化青少年对正确价值观的认同感。

传播的第二个阶段——媒体把关,传统媒体编辑会根据政府宏观把关要求和职业准则、专业知识对记者采写的稿件进行把关,包括信息的重要性、报道方式、语言使用等方面,通过媒体把关,确认信息的内容及形式。而社交媒介的传播过程中,由于信息量过于庞大,而且社交媒体本身以盈利为目的,在技术不足和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媒介不能對每条信息进行把关,也不会像传统媒体一样严格认真的把关,这些原因使得社交媒体的媒体把关功能弱化。

2 改善方法初探

在社交媒体乱象从生而得不到很好控制的情况下,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需要“把关人”的回归,显然社交媒体的传播特性使得传统的把关人制度和方式都无法完全搬到社交媒体来使用,需要把关人却无法套用传统媒体的“把关人”方法,那么,社交媒体需要对传统“把关人”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重塑。社交媒体重塑“把关人”必须要回答两个问题,社交媒体谁来把关?怎么把关?

由谁来把关也就是把关主体的确认。在社交媒体的传播过程中传播活动的参与者、社交媒介社会责任主体都应该成为“把关人”。传播中的角色和应承担的责任决定了“把关”过程中方式的不同。

2.1 社交媒介使用者

在网络环境下,社交媒体的开放性使得使用者不仅可以作为“受众”接受信息,还可以参与传播,成为信息的发出者,故而把社交媒体的第一道关的“把关人”。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使用者可以公开发表各种信息、观点看法,有的信息甚至可以成为新闻热点事件,所以社交媒体使用者发布的信息和观点等内容是使用者把关的重点。在发出信息或转发信息之前,应对信息内容和价值以及可能会带来的影响自我把关。信息内容的确认并不是受众唯一可以把关的点,在信息的传播方式上,使用者同样可以参与把关,如信息发出的渠道、对信息内容描述的语气等。作为受众接收的信息也要进行把关,对内容价值做判断,再确认对信息的使用和再次传播。 媒介技术让原本的“把关人”失效,也使被动接受信息的受众变为可以参与传播发出信息的“送信人”,拥有了话语权的使用者要把好第一道关。endprint

2.2 媒介自身

媒介是传播活动进行的场所,也是传播过程无法或缺的主体,而社交媒体的责任主体划分中,媒介责任也是最大的。传播形式的改变只能改变社交媒介把關的方法,无法改变社交媒介把关主体的事实。社交媒介的把关方式不仅需要像传统媒体学习,也要结合自身特性和网络技术,开发新的把关形式和方法。1)充分使用媒体的“议程设置”功能。社交媒体使用者自由和发言权被极大放大的今天,社交媒体平台通常民众议程设置作用远远大于媒介议程设置,政府议程设置的作用和影响最小。社交媒介应该应用网络技术和功能特色,对社交媒体的舆论、热点话题等进行议程设置,从大的方面进行把关。例如微博有“微博广场”“热门微博”等设置,对这些板块的内容进行议程设置,所显示出的微博是经过微博官方筛选的、媒介所想传递的内容。微信也有“公众号热文”等设置,同样可以进行议程设置,挑选出的优质内容进行传播。2)对话题领袖把关。社交媒体给予所有人话语权,但是这不意味着话语权是完全平等的,社交媒体的传播中带“V”的认证账号和一些草根出身但是拥有大量粉丝的账号所发出的信息和观点能得到更广的传播和关注,这些人就成为了在网络舆论中具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这些意见领袖信息内容由于庞大的粉丝的转发形成一对多的传播模式,因而意见领袖在社交媒体更容易引导话题与舆论,这些意见领袖在自我把关的同时,媒介通过对其把关来对话题和舆论走向把关。3)媒介组织内部把关。社交媒介看似只提供一个言论自由的交流平台,其实各个板块都有相关负责人,媒介组织应当对这些负责人进行培训,确认能有效执行把关任务,同时要明确各个板块个人的把关范围。4)媒介技术把关。社交网络导致实时信息数量爆炸式增长,让我们越来越意识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内容的筛选和过滤,面对庞大的信息量,人工很难对信把关,那么,何不借助网络技术呢。爱尔兰广播电视台(RTE)王牌节目《黄金时段》前主持人little2010年创办了storyful,对社交媒体海量的信息进行搜集、甄别过滤、加工,并选择恰当时机传播信息[2]。社交媒体平台也需要开发这样的功能来对信息进行把关。

2.3 外部把关

一般认为所谓的“把关人”就是记者编辑或者是媒体,但其实政府才是终极的“把关人”。政府机构和行业组织应对社交媒体进行宏观把关和行业监督,制定相关法律,明确把关标准,用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社交媒体进行外部把关。社交媒体应在政府的约束下运行,任何人都不得逾越法律和享有特权。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李轶凡,孙雪.“Story full”们——社交媒体时代的把关人[J].科技传播,2014(15):54,53.endprint

猜你喜欢

把关人社交媒体
自媒体时代如何做好微信公众平台“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更需要“把关人”
新媒体时代报媒“把关人”的角色定位
社交媒体视域下弱势群体舆情表达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线社交变迁及动因分析
“互联网+”时代传媒对媒介域“私有化”的应对
基于社交媒体的广告学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
“双微时代”的危机传播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传统媒体微传播的“把关”角色探索
印度电影“把关人”受贿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