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门关开通四方

2017-09-13易华

丝绸之路 2017年16期
关键词:玉门关玉门文化交流

[摘要]玉门与玉门关常见于诗歌文学或神话传说,缺乏确凿历史记载,也没有很多考古证据。寻访玉门关,踪迹已难觅。有人考证出玉门关遗址在敦煌市小方盘城,或嘉峪关市石关峡,或玉门市赤金峡,亦有人注意到玉门关可漂移,是流动国门或海关。其实玉门常开通四方,玉门常在,玉门关不常有。历史上玉门关存在时间短暂,因为玉门所在地区并非总是中国或中央王朝边界,而是东西文化交流要冲和南北文化结合部;作为虚拟文学形象具有永恒象征意义。

[关键词]玉门;玉门关;文化交流

一、引 言

尋访玉门关 踪迹已难觅。斯坦因发现敦煌汉简中有玉门关,提出了与玉石进贡有关的猜想。1陈梦家考证出小方盘城是玉门关,2敦煌小方盘城遗址已成知名旅游景点。李并成系统梳理了史料结合实地调查考证出嘉峪关石关峡是最早和最晚玉门关,已成一家之言。3玉门专家考证出赤金峡曾是玉门关,在赤金峡旅游景区新建了玉门关。叶舒宪等注意到玉门关是漂移的,4梁秉合认为玉门关是流动的国门,5冯玉雷认为玉门关即是古代海关。6李正宇指出,玉门关与玉石并没有实质关系,是神话或文学想像。7其实玉门关主要见于诗歌文学,缺乏确凿历史记载,也没有很多考古证据。玉门至少有五义:宫门、饰玉的门、山名、关名、阴道;玉门关亦可能有多处。本文暂且只讨论玉门与玉门关之虚与实和关与开。

二、文学中得的玉门与玉门关

玉门与玉门关常见于诗歌文学或神话传说,特别是唐代和清代诗词。最著名的是唐代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玉门关并非确指某处关口,而是泛指大西北。?????唐诗中有大量类似玉门关意象。8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岑参);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但是,李白和高适心中玉门关形象明显不同。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高适《塞上听吹笛》:“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闻笛是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而作,故关山亦可以理解为玉门关。原来李白祖上来自西域碎叶城,高适是西域出身哥舒翰将军幕僚。

玉门关被认为是汉代设立的关隘。班超经营西域多年,到老才回故乡。《后汉书·班超传》,“昔苏武留匈奴中尚十九年,今臣幸得奉节带金银护西域,如自以寿终屯部,诚无所恨;然恐后世或名臣为没西域。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臣老病衰困,冒死瞽言,谨遣子勇随献物入塞,及臣生在,令勇目见中土。”班超愿“生入玉门关”正是王之涣“春风不度”之先声。

汉代以前已有玉门概念,但并非特指西北某地。《山海经·大荒西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朌、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乐爰在。”玉门是日月所入之天门。《竹书纪年》卷上:“(殷帝辛)九年,王师伐有苏获妲己以归,作琼室立玉门。”玉门琼室是宫中或宫外乐园。汉代人亦有类似转述。《晏子·谏下》:“及夏之衰也, 其王桀背弃德行, 为璇室玉门。”汉张衡 《东京赋》:“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

清代平定准噶尔,后又命名西域为新疆,玉门关有了新意义。雍正年间岳钟琪作为宁远大将军西征准噶尔,其《天山》诗云: “玉门千里月,盐泽一川云。峭壁遗唐篆,残碑纪汉军。”《军中杂咏》:“铁骑嘶沙碛,金戈拥玉关。楼兰诚狡黠,不灭不生还。”“玉门千里月”已无凄苦荒凉阴霾,“金戈拥玉关”建功豪情万丈。《对月忆惜》“蔽日旌旗出酒泉,春风几度玉门还”,一反唐人“春风不度”,以“春风几度”体现国家统一进程中对“玉门关”以西之地的热爱。9现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岳钟琪雕塑耸立中心路口,已是城市地标。

洪亮吉嘉庆年间上书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体会到“阳关玉关门不闭”: “汉家亦仅开张掖,惹得控弦益无忌。何如圣世中外一,并断匈奴左边臂。南庭北庭幕已空,阳关玉关门不闭。两千余年方拓壤,三十六国皆请吏。”10左宗棠高龄亲赴西域驱逐沙俄侵略势力重新收复伊犁,更加悲壮和豪迈。杨昌浚《恭颂左公西行甘棠》: “上相筹边未肯还,湖湘子弟遍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玉门地方流传马迷途和骆驼生病传说,表明玉门关得名与玉有关。马迷途传说云商队得救到达小方盘城后,老板立刻挑了一块最好夜光墨绿玉,镶在关楼顶端,发出耀眼光芒,过往商队再也不迷路了。从此小方盘城就改名“玉门关”。骆驼生病传说云骆驼染了大漠邪气进小方盘城就病倒了。西域老者妙手回春能治百病,说关口门上镶嵌一块玉石,骆驼就可以好起来。于是商人从货物里挑选上乘墨玉镶在城门上。果然,商队里的骆驼行走如初。久而久之此关门上镶满玉石,又被人们称为“玉门关”。

三、历史与考古中的玉门与玉门关

正史中并没有玉门关设置年代和位置具体记载。《史记》中三次提到玉门,而没有玉门关。《汉书·西域传》亦多次提到玉门、阳关:“东则接汉,厄以玉门、阳关,西则限以葱岭。其南山,东出金城,与汉南山属焉。其河有两原(源):一出葱岭山,一出于阗。于阗在南山下,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一名盐泽者也,去玉门、阳关三百余里,广袤三百里。”张德芳根据居延汉简和悬泉汉简中的道路里程简,梳理了从长安到敦煌路线、走向、里程。其中第五段酒泉段提到玉门:玉门去沙头九十九里,沙头去干齐八十五里,干齐去渊泉五十八里。右酒泉郡县置十一,六百九十四里。第六段敦煌段亦有玉门置:渊泉置、冥安置、广至置、龙勒置四置设在当时县城,玉门置、鱼离置、悬泉置、遮要置是交通线上驿站(还有一置尚不得而知)。进入敦煌后,通过这些县城和驿站专设传舍邸店,行旅商客可以西南出阳关,西北出玉门。11

有关玉门关设置时间和具体地址已有诸多考证文章,存在广泛争议,唯一共识是位于河西走廊西端酒泉地区。我们现在集中关注一下玉门关作为边关的存续时间。已知汉代肯定有过玉门关,但持续时间并不长。唐、五代、北宋不太可能设玉门关,玉门是县名或地名,而不是真正边关或海关。endprint

玉门关初设时间一般认为是汉武帝设河西四郡之际,迁移和废弃时间难以确考。《汉书·张骞李广利传》载李广利征大宛不胜而归,天子闻之大怒,使使遮玉门关曰:“军有敢入,斩之。”贰师恐,因留屯敦煌。这是武帝时代有玉门关的明证。《后汉书·光武帝纪》载东汉永平十六年(73) 奉车都尉窦固破匈奴呼衍王于天山乃留兵屯伊吾庐城,十七年(74)冬初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从此由敦煌郡东境向西北经伊吾而达车师的捷道“新北道”得以开通。《后汉书·西域传》载阳嘉四年(135)北匈奴侵车师后部, 帝命敦煌太守“发诸国兵及玉门关候、伊吾司马合六千三百骑救之”。此“玉门关候”应是东汉驻守于冥安县境的新玉门关关候。从东汉永平十七年(74)以后, 历史上便有了两个“玉门关”:一是敦煌西北西汉所置、东汉废弃的故玉门关, 二是冥安县境东汉所置的新玉门关。12

汉朝劲敌是匈奴,玉门关设废与汉匈关系密切相关。东汉建武二十六年始置“使匈奴中郎将”,标志着汉匈关系进入新时代。玉门关自汉武帝建立之后, 到二十七年“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 卑词以礼匈奴之使13。”玉门关从此罢废。北朝敦煌人阚骃《十三州志》云(见《后汉书》注):“汉罢玉门关屯,徙其人于此置县,故名玉门县”。玉门关从西汉元鼎二年(前115)或稍后建关, 到东汉建武二十七年(51)罢关, 此关断断续续存在了160余年。

魏晋南北朝时期酒泉地区玉门关未见史载,而吐谷浑之路, 或曰青海路、河南道、古羌中道已经畅通成为丝绸之路主干路段之一,多国直接到于阗采购玉石。14例如,《南齐书·河南传》载齐武帝永明三年(485)“遣给事中丘冠先使河南道并送芮芮使。至永明六年乃还, 得玉长三尺二寸, 厚一尺一寸。”《南齐书·皇后传》:“永明元年, 有司奏贵妃、淑妃并加金章紫绶, 佩于阗玉。”南朝王室普遍便用于阗玉,北朝亦如此。吕光在姑减(今武威) 建立后凉政权, 就曾遣使到和田购玉。《前凉录》亦载:“吕光之称王也, 遣市六玺于于阗, 六月玉至也。”

隋炀帝设立伊吾郡以后,丝绸之路又恢复了由晋昌到伊吾的新北道。玄奘西天取经来回到没有经过玉门关。《新唐书·西域上》唐德宗即位:“遣内给事朱如玉之安西求玉于于阗,得圭一、珂佩五、枕一、带銙三百、簪四十、奁三十、钏十、杵三、瑟瑟百斤并它宝等。及还,诈言假道回纥为所夺。久之事泄,得所市,流死恩州。”这说明到唐代中期和田本地已有了相当规模琢玉业,玉门关并非玉石或玉器进口边关或海关。

李并成考证五代宋初关址亦在嘉峪关石关峡:关城遗址设于东口,已毁坏殆尽,今仅存一些残迹。15他认为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已移至唐玉门关之东,玉门关消失自北宋仁宗景有三年(公元1036年)西夏占领整个河西走廊后。玉門关自西汉元鼎或元封中设置以来,伴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历时1140余年。16

他主要根据是敦煌遗书《西天路竟》:“灵州西行二十日至甘州,是汗王。又西行五日至肃州,又西行一日至玉门关。又西行一百里至沙州界,又西行二日到瓜州,又至行三日到沙州。”该文书为北宋乾德四年(966)派遣行勤等人赴西域求法使团中一位僧人的行记。此玉门关和灵州、甘州、肃州、瓜州、沙州一样应该是地名,未必是边关。宋人曾公亮《武经总要》与五代后晋高居诲《使于阗记》有类似记述,天门关玉门关未必是边关或国门,只是地名而已。唐太宗认识到华夷一家,不主张修长城隔绝中外。两唐书《地理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典籍皆记载玉门军在肃州西200里许,并不表明玉门关是边关。

其实从汉到宋千余年玉门关并非持续存在,作为边关或海关的历史非常短暂。而玉帛之路历史绵延不绝。邓淑苹搜集了三国到明代(220~1644)西域与中原玉石或玉器交流史料83条:三国一条、南北朝3、隋1,唐12,五代25,北宋23,南宋2,明16。17多次提到于阗和沙州,有一条提到金门,没有一条提到玉门或玉门关。玉门关并非西石东输的必由之路。《宋史·于阗传》和《宋会要辑稿·蕃夷四》记载于阗经常向宋贡玉, 而且在贡品中常列首位。宋人张世南《游宦纪闻》概括说国朝礼器及乘舆服饰多是于阗玉:“后果得之, 厚、大逾二尺, 色如截

肪, 昔未始有也。”宋承唐制,天子有八玺, 徽宗改为九玺,并以和田大玉所制曰定命宝为首, 政和八年正月一日举行了受宝典礼。

元朝玉门地区不是边疆,明朝玉门在嘉峪关外。清朝定鼎,西夷内附。清代《玉门志》云:“乾隆二十四年,因西域武威拓疆二万余里,将靖赤改为玉门县。”

汉武帝时代始设玉门关,不久就罢关设县了。?????玉门关作为边关短暂存在于汉代,隋唐、五代北宋未必是边关,元、明、清肯定不是边关。

四、玉门常开通四方

汉代以前河西走廊是夏商周三代向西开放前沿地带,率先进入青铜时代;18亦是东亚以彩陶为标志定居农业文化向西传播要冲。19火烧沟遗址1976年因修建清泉中学而被偶然发现,90年代发掘了300余座墓葬出土铜器200余件,占当时中国早期(夏代)出土铜器一半以上,其中有复杂精美的四羊首权杖头、铜镜等礼器和青铜有銎斧、箭镞、匕首等兵器或工具,震惊中国,举世闻名,简报至今未发表,却早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是国保单位,遗址规模尚未确定,国道、高速公路、铁路、高铁、油汽管道和高压电线反复穿越,遗址南部被重新命名为大墩湾遗址。夏代中晚期火烧沟遗址与二里头遗址被《中华遗产》并立为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大考古发现之二: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佩带金银首饰并用其作为陪葬品,是火烧沟遗址墓葬的一大特点;四音阶调式陶埙已经发展成了相当规范的乐器;;装饰品表现了畜牧民族风格,可能是古代羌族部落的生活遗迹。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一处经缜密规划的、布局严整的大型都邑,其宫殿建筑从形制到结构都保留了早期宫殿的某些特点,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的先河;出土有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青铜容器;一般认为, 这是夏代都城“斟鄩”。20这是两处夏代纪年之内重大文化遗址,对于探讨中华民族与文化形成史具有特别重要意义。endprint

火烧沟遗址出土白玉凿收藏于甘肃博物馆,已被鉴定为为国家一级文物。21马鬃山玉矿已被确定为汉代玉矿遗址。遗址附近还可以见到骟马文化和四坝文化陶片,玉矿开采时代有可能早于汉代。白玉凿玉料来自南疆和田还是肃北马鬓山均有可能。

玉门位于疏勒河绿州地区,是东西青铜与彩淘、小麦与小米文化交流和南北游牧与农耕文化汇合中心地区。从玉门汉代长城可以遥望马鬃山:长城豁口是当代运矿石之路亦可能是古代玉门关,长城北边是荒漠南边是花海子绿洲,其中青铜时代砂锅梁遗址尚未发掘已是国保单位。我们在汉代长城烽燧附近意外捡到一小块马鬃山玉料,联想在玉门收藏家协会会长家见到马鬃山玉料和酒泉朋友特此用马鬃山玉料加工而成手琏,汉代或汉代以前玉石从玉门进入中原可能性大,汉唐之际大量西域和田玉进入中原经过敦煌可能性大。

《汉书·西域传》赞曰:“孝武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西,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漠)南无王庭。”汉武帝的主要功绩是“开玉门、通西域”,而不是设玉门关,收取贡玉。汉武帝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之后乘胜西进击姑师降楼兰直达大宛。汉代是一个英雄与美人,铁血与柔情倍出的时代。张骞、李广利远交远征的同时细君、解忧公主先后和亲乌孙,玉门关逐渐名存实亡。“圣上远览古今,因时之宜,羁縻不绝,辞而未许。虽大禹之序西戎,周公之让白雉,太宗之却走马,义兼之矣,亦何以尚兹!”

东汉时,班超远征西域,西域都护附设立之后,阳关、玉门关都不可能是边关或“海关”,只是地名而已。唐代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先后设立对西域实行了有效管理,玉门关亦不是边关或“海关”。五代宋辽金元明清边界也不在玉门。

五、结语

汉代以前已有玉帛之路存在,也已有玉门概念,但并无玉门关存在的证据。玉石可以通过多条途径进入中原。商汤时已有“白玉”之献,妇好墓中软玉就是物证。穆天子西游有文学夸张,并非完全空隙来风。《史記》明载代马、胡犬、昆山之玉是战国时代(赵国)三宝。

“玉门”并非西汉新造,古义为“天门”或“玉饰之门”。关, 亦门也, 郑玄释“关”为“境上门”即边境之门户“边关”或“国门”。“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国门”也就是“君门”。刘向《九叹· 愁思》“背玉门以奔鹜兮”,与玉门关作为天子之国门不无关联。22边关与边境或长城配套。已知中国历史上修长城的时间很短暂,玉门地区作为边境历史也不漫长,因此玉门常开不常关。河西走廊一直是东西交流要冲和南北农耕与游牧文化结合部。玉门关设立与“西域贡玉”并无因果关系,得名亦与“西域贡玉”未必有关。

玉帛之路与青铜之路相辅相成。西玉东输与青铜之路畅通密切相关。河西走廊大量早期冶金遗址和青铜器的发现表明酒泉地区是青铜之路关键地段。玉门市火烧沟遗址四羊铜权杖头和白玉凿就是绝佳例证。玉器加工工具亦可能西来。《列子·汤问》云:“周穆王大征西戎,西戎献锟铻之剑,火浣之布。其剑长尺有咫,练钢赤刃;用之切玉如切泥焉。”《尸子》亦云 “昆吾之剑可切玉。”陆游《忆山南》诗之二:“打球骏马千金买,切玉名刀万里来。”

玉门关在今酒泉地区移动。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在河西走廊设四郡和四关,玉门关、阳关之外还有悬索关、肩水金关。汉朝边界不断变化,四郡相对稳定,四关因时而异。汉代西域都护府和唐代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设立之时,四关也就名存实亡了。玉门作为关的时间很短暂,中国历史上绝大多朝代并无玉门关;但玉门关意象持久流传。唐朝和清朝中央王朝异常强大,唐太宗与康熙皇帝明确宣称不修长城,亦不会重设玉门关。玉门关也不是玉石进入中原必经之道。总而言之,玉门关开通四方,玉门常在,玉门关不常有。笔者想强调历史上玉门关存在时间短暂,因为酒泉或玉门地区并非总是中国或中央王朝边界。

玉门关是地理坐标,亦是文化意象。从班超“生入玉门关”个人凄苦感与王之涣“春风不度”地理荒蛮感到清代“春光唯有玉关浓”,展现了国家一统背景下西域经济文化大发展。23玉门本是日月出入之天门,其功能在开不在关。找不到玉门关确切地址并不影响玉门地区开放功能。金张掖、银武威,春风已到玉酒泉。田玉马鬃山玉祁连玉在此汇合。玉门市位于酒泉中心地区,左通西域,右达中原,北望蒙古,南靠祁连,古往今来都是交通要冲。疏勒河连通西域沙漠绿洲,黑水又通达蒙古草原,东西南北文化汇合,在中华民族与文明形成过程中历史地理意义日益清楚。

[注释]

1向达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中华书局1936年版,第118页。

2陈梦家:《玉门关与玉门县》,《考古》,1965年第9期。

315李并成:《石关峡:最早的玉门关与最晚的玉门关》,《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5年第2期。

4叶舒宪:《游动的玉门关——从兔葫芦沙丘眺望马鬃山》,《丝绸之路》,2014第19期,第12~16页。

5梁秉合:《再说玉门关—民族融合史中流动的国门》,载《火烧沟与玉门历史文化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6冯玉雷2016“粤海关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历史”学术研讨会会议发言。

7李正宇、李树若:《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互匹说》,载《金塔文化遗产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

8赵焱:《唐代玉门关诗研究》,内蒙古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923张晓燕 李中耀:《从“玉门关”意象看清代文人的西域情怀》,《西域研究》,2016年第1期。

10洪亮吉:《自乌兰乌素至安济海,雪皆盈丈,十余日不见寸土,因纵笔作》。

11张德芳:《西北汉简中的丝绸之路》,《中原文化研究》,2014年第5期。?

12李正宇:《新玉门关考》, 《敦煌研究》1997年第3期。

13《后汉书·吴盖陈臧列传》论:“光武审《黄石》,存苞桑,闭玉门以谢西域之质,卑词币以礼匈奴之使,其意防盖已弘深。”

14罗新:《吐谷浑与昆仑玉》,《中国史研究》,2001年第1期。

16李并成:《五代宋初的玉门关及其相关问题考》, 《敦煌研究》,1992年第2期。

17邓淑苹:《从“西域国手”与“专诸巷”论南宋中国玉雕史上的重要意史》,《考古学研究》(九),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

18易华:《夏与西北》,《丝绸之路》,2013年第4期。

刘学堂:《青铜与彩陶的对话》,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

20《最具中华文明意义的百项考古发现》,《中华遗产》,2009年第10期。

21祝中熹:四坝文化白玉凿,《物华史影——陇原文物赏萃》,三秦出版社2006年版。

22李正宇 李树若:《玉门关名义新探——金关、玉门二名互匹说》,《金塔文化遗产研究文集》,甘肃文化出版社2014年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玉门关玉门文化交流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玉门H低渗透裂缝油藏强化泡沫防气窜实验研究
这里是玉门
凉州词
凉州词
玉门关历史变迁考
文化交流
十万大军出玉门 天山南北奏凯歌——记第一野战军和平解放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