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传销傍上了“互联网+”

2017-09-13王吉伟

金融经济 2017年9期
关键词:北派南派微商

王吉伟

23岁的东北大学毕业生李文星之死引起社会震惊,案件还未水落石出,8月7日天津警方又通报了另一起年轻人误入传销组织并死亡的案情,被害人为25岁的张超,毕业于内蒙古科技大学。

悲剧再现!20岁的长沙南方职业学院大二女生林华蓉,8月4日在湖北钟祥市溺亡。警方证实,她生前身陷传销组织,曾被非法拘禁。

在李文星案中,网络招聘平台成为传销组织拉人头的重要工具。事实上,现在传销组织对于各种网络工具的运用已十分娴熟,正如《人民日报》刊文所称:“互联网时代,传销也升级,用电子商务、微信营销、互联网慈善等方式巧妙包装,忽悠你没商量。换了马甲,传销本质没变,依旧是交入门费、拉人头、团队计酬这一套。”

当传统拉人头式的传销行为傍上了互联网,会产生怎样的恶果?要采取什么措施来防范?

传销的“进化史”

传销起源于美国,这种以多层次销售为名非法敛财的方式,被称为“金字塔式销售”。上世纪九十年代传销模式流入中国,立即就像病毒一样迅速蔓延开来。中国民间反传销协会2015年曾发布《中国传销分布图》,除上海、青海、新疆、西藏、香港为“微度受灾区”外,其他地区都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灾区”有广西、安徽、河北、湖北、湖南、江苏、四川等13个省(市区)。

武术有南派、北派之分,说传销也分南、北派,并不是戏谑。在传销界一直有着南派、北派之分,都属于异地传销。据中国民间反传销协会会长李旭披露,北派传销发源于东北一带,由有着“传销教父”之称的杨玉勇传入河北、天津、山东等地,后来逐渐扩散至其他地方;南派传销发源于广西,后来蔓延到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传销圈子里流传着一句话,叫作“北派打地铺,南派住别墅”,可谓生动形象地描述了南北派的运作模式及特征。

北派属于低端传销,主要特征是吃大锅饭、睡地铺、集中上课,有的组织出现控制手机、非法拘禁等情况,年轻人居多。

南派往往打着“连锁销售”“资本运作”“民间互助理财”等旗号,以考察项目、包工程、旅游探亲为名把新人骗到外地,然后进行一对一洗脑。参与者大多有独立经济能力,来去自由,吃住条件较好。也正是因为没有暴力及非法拘禁,很多被洗脑的人,加入之后就无法自拔,天天做着发财梦。

随着“北派南下”和“南派北上”,近年来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南、北派传销的融合,互相从对方身上找“优点”,比如北派传销也开始注重精神控制,放松人身限制;而南派传销内部也常常反思“手段不够狠毒”。

传销“升级换代”

任何先进的社交及通讯手段,总能被传销组织加以充分利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让社交更容易且成本更低,以前传销组织都是熟人拉熟人,现在拉的则是陌生人,且以年轻人为主,尤其是那些缺少社会经验、同时又求职心切的大学生。

如今,当你看到“在家就能创业”“消费不用花钱”“旅游可以免费”“做微商挣大钱”诸如此类的宣传口号,就得当心了,这很有可能是“升级换代”的传销骗局。

2012年查处的江西“精彩生活”传销案,就是以“太平洋直购官方网”为依托,借开展电子商务为名,用消费积分返利做诱饵,采取“拉人头、收取入门费”等方式,通过招商会、高峰论坛、互联网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发展会员近690万人,收取保证金近38亿元。

同一年被查处的浙江“万家购物”传销案,同样打着电子商务的幌子,以“消费满500,每天返1元”、“满500返500”、“你消费、我返钱、零成本购物”等返利模式,发展会员近200万人,涉及金额高达240.45亿元。

这两个案例,都是典型的网络传销。这一时期因为电商火爆,传销组织就借助这一形式,通过在自办网站上放上大量虚拟产品,获得会员信任。这比看不到产品的传销更有说服力,加上当时很多人对互联网尤其是电商缺乏深入了解,上当受骗者众多。

眼见电商形式传销遭到查处打击,传销组织开始寻找新的伪装方式。2015年“e租宝”非法集资案,一年半内非法吸收资金达500多亿元,受害投资人约90万名。在资深反传销人士看来,“e租宝”骗局也是一种网络传销。

今年7月以来,公安部组织侦办了“善心汇”涉嫌特大传销案,犯罪嫌疑人打着“扶贫济困、均富共生”的旗号,以高收益为诱惑,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渠道进行宣传,采取“拉人头”方式大肆发展会员,一年时间裹挟群众逾500万人,涉案金额数百亿。

“e租寶”和“善心汇”这两个案例,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借助互联网技术,把非法集资与传销结合起来,构建一个新的庞氏骗局。

在前两年特别火的微商,现在已经成为网络传销重灾区。进入门槛低、通过手机随时随地交易的微商,在传销组织看来,简直就是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模式。很快,微商代理机制盛行,以微商为名的传销组织,经常能将暗线发展到5-10层以上。

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普及,传销呈现“互联网+”的特点。相比传统传销,披着互联网外衣的传销更能空手套白狼,从起初以消费返利或电子股票为主,发展到了游戏理财、互助理财、内部虚拟股票、虚拟货币等等,隐蔽性更强,更难以辨别。

P2P早期野蛮式发展,也为传销提供了发展的量级。对于各种形式的消费类传销、理财传销及金融传销,社会大众要做的,就是尽量不买陌生平台的理财产品,不迷信高额回报。

传销傍上了“互联网+”

从国内传销的发展来看,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限制自由、精神洗脑、有实物的传销,北派目前还处于这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打着“国家项目”“政府扶持”“资本运作”等旗号,玩概念以达到精神控制的目的,南派目前已经进入这个阶段;第三个阶段,存在实物销售,同时炒作虚拟概念,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传播和发展成员,显然,这个阶段就是网络传销阶段,而金融传销更符合这个阶段的特征。

据笔者观察,不仅是那些本身基于互联网的网络传销项目,其实现在各种传销形式的所有运作流程都是通过互联网来完成。譬如,通过招聘网站发布招聘消息,通过微信、微博、QQ等社交软件引诱受害人上钩,通过微信、支付宝等应用来转账。从这个角度看,不管是传统的传销,还是网络传销,如今都已经成为了线上的传销。换言之,传销已经实现了“互联网+”。

传销傍上了互联网,花样翻新,欺骗性更强,发展速度更快,涉及范围更广。在时尚、科技、创新外衣的包装之下,很多人相继中招,确实是让人防不胜防。《人民日报》就揭露了一些新型网络传销的伎俩:

打着“电子商务”的旗号,以“网购”“网络营销”“网络直购”“网点加盟”等形式从事网络传销活动。

宣传“免费获利”“消费不用花钱,免费购买商品”“循环消费”“消费多少返多少”等。

以创业投资为由头,以“在家创业”“网络创业”“网络投资”“原始股投资”“基金发售”为诱饵,欺骗人们上当。

以玩网络游戏、网上博彩为名,发展会员从事“游戏股票”“幸运博彩”等游戏充值卡,以直销奖、销售奖为诱饵发展下线。

打着“慈善救助”“爱心互助”等幌子,以“做慈善事业,筑和谐家园”“爱心支助贫困学子”等形式,欺骗群众参与传销。

打着“微信营销”的旗号,以微信、微商为平台,采取夸大宣传、造假炫富等方式,诱骗朋友圈的亲朋好友来挣大钱,以商品零售为幌子,实际是以发展下级代理商的形式从事网络传销。

打着“旅游直销”“免费旅游”的旗号,以“免费旅游”“边旅游边赚钱”等噱头,通过加手机微信好友的形式发展下线,拉群众入会交费,从事网络传销。

此外,传销并非简单依傍“互联网+”,还结合使用新概念、时髦口号忽悠人。有些号称“国家扶贫项目”“好项目产业大联盟”,要“发展代理”“建立工作站”;还有些打着“国家扶持”“有政府背景”等旗号,以“连锁加盟”“投资开发”“资本运作”等为幌子,以考察、旅游、加盟等方式,从事传销。endprint

猜你喜欢

北派南派微商
老高家黄酒:非遗传承 北派典范
南派戏装道具的创新特征
家班聚散:福建南派布袋戏微观察
直销的对手不是微商而是自己
与“微商”共成长
竹笛曲《五梆子》的演奏阐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
浅谈南派纪录片的风格与发展路径
——以《珠江纪事》为例
警惕“微商”变成“微传销”
微商将迎来“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