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的解析

2017-09-10葛虹

环球市场 2017年17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

葛虹

摘要:随着我国环境保护理念的不断深化,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进入快速阶段,国民经济的腾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但是,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污染问题日渐严重,本文就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展开分析和研究,对相关理论概念进行阐述和解释,结合当前环境监测现状,提出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优化对策,以提升环境监测质量。

关键词: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设计

一、环境监测预警体系主体系统建设框架

1、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机构

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机构主要工作职能包括:收集、审核、汇总、分析环境监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统计环境污染状况及发展趋势,在地理信息系统中全面掌握污染分布、污染程度、危险源位置、临近应急可利用资源等基础信息;将得到的有效监测结果及时储存到监测网络数据库中;24小时实时监控,定期和不定期向环境管理部门出具环境污染状况和污染警报,配合管理部门快速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污染事态。建设环境监测预警管理机构的核心内容是建设一套完整的、连续的、稳定的、实时的信息共享系统,实现环境质量在线监控、污染源在线监控、风险源在线管理、突发环境事件预警等多項功能,及时发现环境隐患,达到环境监测预警的目的。

2、污染源监测预警体系

在监测站内部设专用机房,与环境信息监控中心在线监控系统联网,直接掌握重点污染源和污水处理厂在线监测数据;设立人工监督性监测数据库,将手工监测数据、在线比对监测数据与在线监测数据统一储存在一个系统界面,便于统计分析;对重点污染源企业自行监测数据进行实时监控,企业通过上报软件,及时将监测数据传输到市站数据库,以便随时掌握企业排污状况。

3、环境空气监测预警体系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能够自动采集储存在数据库中的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和手工监测数据,并对其进行审核处理,生成等值线分布图、污染变化曲线图、柱状图、饼状图等预设的分析图件,与气象局每日提供的气象数据进行校核,统计分析气象条件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关系。对超标的数据自动进行报警。

4、强化监测行政监管

履行环境监测的政府职能,强化环境监测的行政管理。推行环境监测工作目标管理,建立环境监测报告制度;进一步明确监测机构的性质与职责,加强全社会的环境监测管理,通过质量考核、资质认定等手段,规范社会环境监测行为,逐步形成以环保部门牵头,水利、气象部门及科研院所配合的良性工作格局,强化环境信息统一发布职责。

5、扩展监测技术监管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设立了几个区域环境监测分中心,通过开展巡视性、监督性、稽查性与评价性监测工作,全面掌握大环境质量状况、污染源达标排放情况、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工作概况,强化和延伸了各级环境监测的监督管理职能;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质量检查、考核,规范环境影响评价现状监测工作,确保环境监测数据的真实、有效,提高环境影响评价预测的正确性。

6、加强监测市场监管

排污单位法定自测义务的日益明晰,环境维权需求的不断增加,环境执法对科学、合法监测数据的广泛需求,共同催生了环境监测市场,大力培育、规范管理环境监测市场,合理配置社会监测资源势在必行。完善环境监测服务收费办法,体现监测成本,实现略有赢余,有效地吸引了社会资本投入环境监测,调动了社会力量有序参与环境监测。

7、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为了可以及时的得到环境监测的结果,这就需要我们建立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并且不断完善监测预警系统。对环境监测结果依据环境严重程度进行等级划分,依据问题紧急程度、问题危害度、问题范围以及问题可能造成的影响来分析预警等级。亦可以根据火灾预警情况,进行黄色、红色、蓝色、橙色等预警报告体系。对环境监测报告进行定期分析,对其中出现重大问题进行及时预警上报,并且提交一些与监测有关的数据信息,例如情况分析表、有风险产品清单以及危害等级等,并进行及时处理。

8、建立第三方监测机制

合理的建立第三方环境监测机制,促进环境监测组织能够脱离政府的掌控,维护监测结果的公平性,也是促进环境监测机制的重要手段。依据市场进行的环境监测调节,才是真正意义上不受外界干扰的安全监测。第三方监测机制也可以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与汇总,对环境监测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经验进行总结与分析,得到合理的监测机制,為政府进行环境监测提供保障,推动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进程。

9、环境质量监测的法律标准不完善

虽然目前存在关于环境质量监测的法律法规如《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及有关细则等,但是由于缺少细致的规范和条例,现有的条例和规范也存在过于宽泛的缺陷,缺乏具体的细则和相关规定,因此,当出现具体问题时,就会出现没有与之相应的法规对其进行规范等问题。同时过于宽泛的条例出现的最大的问题就是,各部门没有具体相应的职责规定,出现问题时,当事者不愿承认自身的错误,而监测者也拿不出相应的条款指出违反规定的当事人行为的错误,而会出现互不妥协的现象。

10、法律的颁布出现相冲突现象

在有关环境质量监测法律的颁布方面存在所颁布的法律规范相冲突的现象,例如对水质量的规定的标准,先后颁布了《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两部法律都对水质量进行了规定,而出现了冲突的现象。这种冲突导致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当监测人员采取样本后,有两种不同版本的标准对其监测结果进行定位,这不仅造成了监测人员对标准的混乱,而且也造成了管理混乱,直接造成了成本的增加和资源的浪费。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环境的检测管理工作中,环境的检测具体内容,要具备目标性、层次性、整体性、动态特征性、依托现有的法律、法规,配套整体协调性能最佳的方案,提高环境监测工作的质量。因此,结合环境监测管理工作的基本特征,划分监测管理工作的性质,进行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是当下环境保护工作提供良好的监测环境。

参考文献:

[1]牛大海.试论环境监测管理的措施与实施办法[J].科技开发经济.2013.03.291.17.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
土壤环境监测方法探讨
环境监测取样在农田土壤中的运用分析
关于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环境监测水和废水现场采样的影响因素探究
分析3S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在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环境监测科技发展现状与展望
严惩环境监测数据造假 谁签字谁负责
试论我国环境监测分析方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强化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