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境管理研究

2017-09-10段精明

环球市场 2017年17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督查环境保护

段精明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环境管理是伴随着人类活动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人类管理自身行为的行为活动,以达到保护环境和促进人类健康和谐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环境管理

一、环境管理概述

1环境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由于环境污染及其产生的危害,环境管理便应运而生,它是人类在于环境斗争的实践中产生的,其历程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

(1)限制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后,世界范围内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污染事件,由于当时尚未弄清这些公害事件产生的原因和机理,所以只是采取一些一般性限制措施,如伦敦烟雾事件后,英国制定了法律来限制燃料的使用量和污染物排放事件。

(2)“三废”治理阶段。“三废”即废气、废水、废渣。20世纪60年代初,发达国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各国相继成立环境保护专门机构。当时的环境问题还只是被看作工农业发展带来的污染,所以环境保护工作主要是治理污染源,减少排污量。该阶段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尽管环境污染有所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采取的是末端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说是被动的,收效并不是特别显著。

(3)综合防治阶段。1972年联合國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该包括生态破坏问题;打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和发展联系在一起,以整体的观点来解决环境问题。对环境污染问题,也开始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

(4)规划管理阶段。20世纪8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各国都急需协调发展、就业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寻求解决的方法和途径。该阶段环境管理的重点是:制定经济增长、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长期政策,要在不断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改善和提高环境质量。但环境问题仍然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2环境管理的概念

环境管理的概念是指根据生态学原理和在环境容量许可的范围内,依据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标准,坚持宏观综合决策与微观执法监督相结合,运用各种有效管理手段,调控人类的各种行为,协调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环境质量的活动以维护区域正常的环境秩序和环境安全,防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实现区域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行为总体。

二、关于完善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建议

1进一步明确环保部门的职能和定位

全面提升环境保护在国家执政体系中的地位在环境保护实现历史性转变的关键时期,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定位应按照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要求进行系统梳理,重新定位。因此,应从根本上调整现有环境管理体制,全面提升环境保护在国家执政体系中的地位,赋予环境部门更高、更强的决策和综合协调权力。

2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督,加强区域与流域环境管理

强化生态保护统一监督,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切实落实国务院提出的“统一法规、统一规划、统一监管”的要求;在法律法规、规划、政策制定上应当从国家整体利益出发;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政企分开,将资源保护、监督生态建设的职能与经营和开发资源的职能分开。

我国应当建立健全区域河流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在按照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对跨行政区和流域的生态保护和污染控制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控制措施。同时,建立行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为流域内部和区域间的环境协调提供制度保障。

3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健全环境管理体制

我国在行政和环境立法中还应当增加有关环境管理体制的条款。完善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责的行政规定,使各种规定之间相互衔接、协调和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管理体制从各部门分工管理逐步变成统一监督管理和分工负责相结合,在环境保护的立法过程中,不但要注意对新机构的授权,而且要注意对原有机构及其相关职能的撤消。为了加强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应当增加核安全和核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的国家立法。

应通过《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等从法律上健全我国环境管理体制,应在《环境保护法》修改中明确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公民的环境保护责任,明确国家环境保护意愿转化为环境保护行动的机制和保障措施等,特别要通过建立和完善法律制度,明确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事权划分以及监督和问责机制等。

4尽快扩大区域环境保护督查机构的监督管理作用

建立区域环境保护督查机构是我國环境管理体制改革的有益探索,我国在此方面尚缺乏经验。应对建立环境保护督查体系进行研究,重点探索这些机构对地方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情况的监督职能。国家环保总局应强化对已成立的区域环境保护督查机构的建设和运行提供指导,应从法律、法规和政策以及机构、人员和能力建设“软”、“硬”两方面予以支持和配套,扩大区域督查机构的职能与职权范围,使其能够站在国家高度加强对地方环保工作的监督管理,保证国家政令畅通,最大限度地发挥“督查”的职责和作用。

5加强人员和资金的投入

环境管理工作不但需要加大人员的投入,而且也需要资金的扶持。在人员投入方面,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应付眼前问题,更要顾及长远发展和宏观战略。在资金扶持方面,加大财政预算,增加一级财政对环境保护行政管理的投入。

结束语:

中国经济起步较晚,当今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好时机,这就面临经济利益和环境保护的博弈,环境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如果问题处理不当不仅承认环境权重毫无意义,而且会破坏原有的法律体系。所以,个人认为政府应该在环境保护中起主导作用,不断完善环境管理制度,可以联合一些社会组织、非政府组织共同管理环境资源,同时赋予公众参与权,联合全社会共同管理环境。

参考文献:

[1]郭涛,等.谈新形式下环境管理体制的创新[J].环境管理,2003(5)

[2]郑易生.中国环境与发展评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41

[3]王灿发.论中国环境管理体制立法存在的问题及其完善途径[J].北京:政法论坛2003,9(4):52.

[4]郑少华.生态主义法哲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8.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督查环境保护
媒介融合视域下新闻传媒管理体制建设研究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高职教育发展存在的若干问题研究
图书馆内部控制建设的深度思考
探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对策
聊城大督查体制改革
衢江区:推行乡镇人大重点督查机制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