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虹吸式换热器在LNG冷能利用项目中的应用

2017-09-10丁力袁丹张荣伟梁东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天然气

丁力 袁丹 张荣伟 梁东

摘 要:本文在LNG冷能利用制冰项目的基础上,以实际调试经验及测试数据为依据,总结原有常规管壳式换热器的使用特性,提出了一种虹吸式换热器在该领域的应用方案。该换热器的应用可增强LNG冷能利用技术的可行性,与一般换热器相比,该设备具有耐高压、抗变形、投资少、占地小、运行费用低,操作维护便捷等优势。

关键词:虹吸式换热器;LNG;冷能利用;天然气

本文从技术可行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在示范项目技术成熟的基础上,总结调试及长期运行的经验,提出一种虹吸式换热器的应用方案,该换热器不仅可用于一般规模的LNG冷能利用项目,而且可实现核心设备全部国产化。

1 工况分析

根据某LNG气化站工况背景,该站占地约4.4×104 m2,是周边用户的主供气站,供气能力为6.4×104 m3/h。一般气化量为2500~36000 m3/h,气化压力为0.48~0.50MPa,管网外输压力为0.362~0.366 MPa。站内有8台150 m3的立式LNG储罐,1台1750 m3的LNG子母储罐,6个LNG槽车卸车位以及24台4000 m3/h的空温式气化器。

LNG直接气化时,由于LNG 的温度极低,使空气中的水分以及其它组分液化,形成冷雾。随着 LNG气化量的增加,冷雾范围逐渐扩大,浓度逐渐增加。在气化量高峰时,冷雾已经弥漫整个气化站,大量冷污染产生对站内运行及周边带来诸多影响。

安全隐患:生产区冷雾弥漫不利于运行人员巡查及操作,易造成人员滑跌摔伤,同时处于长期的低温潮湿环境中,不利于运行人员的身体健康。

环境影响:大量冷雾向周围环境扩散,对LNG站周边交通及行人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设备损伤:低温潮湿环境造成站内管道、阀门、设备设施腐蚀加剧,同时也会影响仪表自控设备的不正常运转。

2 方案介绍

2.1 原冷能利用系统

此项目以除雾为目的,因此其用于制冰的气化量范围的设定必须以此为根本;从系统可操作性、安全性,投资规模,气化站运行状况及发展规划等方面考虑(几年内将通入管道气),该冷能利用项目的规模初步定为4000~20000Nm3/h。

在4000Nm3/h的气化低峰时,系统可将各冷媒温度调高,使制冰时间在12个小时左右,确保制冰的质量;在20000Nm3/h的气化高峰时,系统可将各冷媒温度调低,使制冰时间在6个小时左右,确保厂区除冷雾效果。

综上所述,冷能规模定为4000~20000Nm3/h,制冰量为100吨/天,远期日产冰160吨,既符合项目去除冷雾的目的,又满足当地市场需求,避免了由于设备建设规模过大,而造成的投资浪费、无法短期回收的不良后果。

此冷能利用系统启用后,各项指标达到设计标准,场站内雾场浓度明显降低,能见度高于原有工况,不影响场站附近区域的人员安全及公路运输。该制冰项目利用LNG冷能制1吨冰耗电约为4~5 kWh,远远低于传统电压縮制冰70 kWh/吨耗电量,节电效益显著。项目现已经运行三年,通过项目调试及长时间的数据统计,可较好的证明LNG冷能用于制冰工艺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但是,该系统在工艺设计、设备安装、运行维护等方面仍有较大的优化改进空间。

2.2 问题分析

在设备选型方面,该系统的冷媒泵为低温泵,且冷媒在泵内遇热后容易在泵腔体内气化,产生的气蚀效应不仅对设备造成冲击,而且影响冷媒输送流量,给设备及系统运行带来不稳定因素。因此,该LNG冷能利用系统冷媒低温泵采用了进口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以上情况。

在系统运行生产方面,该LNG冷能制冰系统的耗电量,基本来源于自控系统,冷媒循环泵,及冰块运输设备,这三个方面。因此,如果取消部分冷媒循环泵,将有效的降低生产运营成本。

在设备现场安装方面,该系统由两套换热橇组成,第一套为LNG与相变冷媒换热,第二套为相变冷媒与制冰冷媒换热。该换热器在现场采用平行放置,设备占地较大,橇内管道复杂,现场驳接工作较多,且给日常维护管理带来不便。

3 新换热器介绍

针对上述LNG冷能制冰工艺采用进口低温泵,二级分离式换热器占地较大,维护工作量较多等现状,本文将原有核心设备进行了优化,即采用虹吸式换热器,该工艺不仅可取消部分冷媒循环泵,从根本上解决了冷媒泵内气蚀的可能性,而且现场可垂直叠加安装换热器部件。

该虹吸式换热器(见图3)是一种带有中间传热介质的换热器(IFV,intermediate fluid vaporizer,简称IFV),一般采用混合相变介质,其介质冰点较低,不易产生冰堵,符合与LNG的换热条件。同时该换热器结构可实现无动力冷媒循环,即自动完成自蒸发及冷凝的冷媒输送;换热器主体材料兼顾抗腐蚀性和耐低温性能;设备具有投资小、占地少、运行费用低和管理方便等相对优势,是LNG冷能利用的新型设备。

4 流程设计

使用虹吸式换热器制冰工艺描述如下:

LNG气化系统:-162℃的LNG与冷媒换热,温度升高至约-20℃,经复热器升温后进入下游用户。

冷媒循环系统:约-10℃的冷媒与LNG换热后,温度降低至约-80℃液化。在自身重力条件下,进入到换热器下部,冷媒在下部换热器将盐水温度降低,自身温度升高气化,进入换热器上部,重复与LNG换热,完成自然循环。

盐水系统:-5℃左右的盐水,接受来自冷媒的冷量后,温度降低至约-15℃,进入制冰机供冷,盐水温度升高至-5℃,返回换热器进入下一次循环。

为实现以上冷媒无动力循环,必须做好冷凝与蒸发的压差,及冷媒流量的计算,以防止出现流动受阻,局部冻堵等问题。

5 结论

虹吸式换热器已经在大量的工程实践中应用,结合LNG冷能利用项目实际调试经验及测试数据,通过上述的流程设计与计算,该套方案在技术及安全方面可行性极高。一旦虹吸式换热器用于LNG冷能利用系统,预计可降低10%设备投资,同时降低约20%项目运行的燃动成本。

参考文献:

[1]曹学文,叶青,石倩,任大伟.我国LNG产业关键技术发展分析[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16,(02):1-4+81.

[2] 严艺敏.因地制宜积极探索LNG冷能利用合理途径——上海LNG接收站冷能利用方案研究[J].上海煤气,2014,(02):2-7+11.

[3]夏鸿雁,顾燕新.LNG冷能在液体空分设备上的应用研究[J].深冷技术,2014,(01):12-16.

[4]杨红昌.液化天然气(LNG)冷能发电系统的优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天然气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俄罗斯天然气通过中俄东线 天然气管道正式进入中国
俄欧天然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