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压加热器管板与封头环缝的超声波检测

2017-09-10屠林杨

中国化工贸易·上旬刊 2017年8期

屠林杨

摘 要:高加管板与封头环缝由于结构区别于一般的纵环缝,对于超声波探伤来说,无法实现标准对于厚板要求的两面四侧一次波扫查的规定。本文主要从探头的选择,探头扫查的位置来说明如何最大限度的来实现对焊缝的探伤。以及在封头曲面探测时的一些修正,由于结构原因产生的伪缺陷波的识别,和一些常见缺陷回波定性问题的讨论。

关键词:超声波探伤;封头与管板;缺陷定性

1 管板与封头环缝的结构

管板与封头环缝的结构如下图(1)所示,管板材料为20MnMo,封头材料为16Mng,厚度120mm。焊接方式为单面氩弧焊打底,再手工电弧焊,然后自动焊盖面。焊接难度大,工艺控制复杂。而由于几何形状不一样,在超声波探伤时斜探头不能双面四侧,这样就有可能会造成漏检。这就需要更有效的方法来检测焊缝内部,以确保高加安全运行。

2 可能产生的缺陷取向分析与探头K值选择

打底焊时,参数如果控制不当,电流太小或运条速度过快,可能会导致未焊透缺陷的产生。手工焊时,可能因为加热不当,清渣不及时等原因产生裂纹夹渣等缺陷。埋弧自动焊焊接的多层多道焊,焊接深度约100mm,有可能会产生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缺陷,以及在坡口位置可能产生连续的未熔合。在选择探头K至时,根据厚度以及经验,宜选择K1与K2的组合,以达到扫查根部和近表缺陷的目的。且不同折射角也可以减小缺陷方向对于缺陷检出率的影响。同时,K1对于检测根部未焊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因为K1时,端角反射较为明显。在探头种类的选择上,宜选择高阻尼窄脉冲的探头,以得到较高的分辨率。

3 扫查范围

扫查面的确定因能更有利于发现缺陷和最大限度的扫查到焊缝,避免声束死角的存在。因此我们将探头位置布置在如图1所示的①②③④⑤的位置,为能更有利于近表面缺陷的检出,应将焊缝余高磨平,在②③⑤封头内外表面扫查时,探头应横穿过焊缝。在位置⑤虽然移动区不足,但这个位置的扫查能弥补在①位置由于由于台阶而无法扫到焊缝近表面的缺陷的问题。在①这个位置扫查时,由于厚度差,仪器的显示深度与实际深度不同,实际深度为显示深度减去厚度差。位置④为横向扫查,因为横向缺陷多为裂纹,而裂纹往往只能在一个方向发现,因此应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扫查。

4 曲面探测

在焊缝②③侧周向扫查时,由于封头为球形,因此在给缺陷定位时,应进行曲率修正,否则可能因为深度水平的误差,无法成功返修掉缺陷,造成多次返修,影响焊缝的力学性能,也影响了生产的进度。

表1和表2能清楚的反映出内外扫查时,缺陷在不同深度时的误差:

由上表1表2可以比较直观的发现,厚度在100左右时,水平误差在10mm左右,深度误差在5mm左右。因此无论是对于缺陷的定位还是缺陷的判断,曲率修正都是非常重要的。若不进行修正,根部缺陷往往会被操作人员误判断是地面反射波,而造成缺陷的漏检。

5 缺陷类型及产生的原因与危害

缺陷类型:焊缝缺陷主要有气孔,夹杂,未熔合,未焊透,裂纹。

5.1 气孔

气孔是指焊接时,熔池中的气体未在金属凝固前逸出,残存于焊缝之中所形成的空穴,其气体可能是熔池从外界吸收的,也可能是焊接冶金过程中反应生成的。

产生的原因主要原因:母材或填充金属表面有锈、油污等,焊条或焊剂未烘干会增加气孔量。焊接线能量过小,熔池冷却速度大,都不利于气体逸出。焊缝金属脱氧不足也会增加气孔。

危害:气孔减小了焊缝的有效面积,使焊缝疏松,从而降低了接头的强度,降低塑性,还会引起泄漏。气孔也是引起应力集中的因素。氢气孔还可能促成冷裂纹。

5.2 夹渣

夹渣是指焊后熔渣残存在焊缝中的现象。

夹渣产生的原因:坡口尺寸不合理;破口有污物;多层焊时层间清渣不彻底;焊接线能量小;焊缝散热太快,液态金属凝固过快;焊条药皮,焊剂化学成分不合理,熔点过高,反应不完全,脱渣性不好;乌极性气体保护焊时,焊条搬动不正确,不利于熔渣上浮。

夹渣的危害:点状夹渣的危害与气孔相似,带有尖角的夹渣会产生尖端应力集中,尖端还会发展为裂纹源,危险较大。

5.3 未焊透

未焊透是指母材金属未熔化,焊缝金属沒有进入接头根部的现象。

产生的原因:焊接电流小,熔深浅;破口间隙尺寸不合理,钝边太大;磁片吹影响;焊条偏心度太大;层间及焊根清理不良。

危害:减小焊缝的有效截面积,削弱了焊缝。其次,未焊透引起应力集中严重降低焊缝的疲劳强度。未焊透可能成为裂纹源。

5.4 未熔合

未熔合是指焊缝金属与母材金属,或焊缝金属之间未熔化结合在一起的缺陷。

产生的原因:焊接电流过小;焊接速度过快;焊接角度不对;产生了弧偏吹现象;焊接处于下坡焊接位置,母材熔化时已被铁水覆盖;母材表面有污物或氧化物影响熔敷金属与母材的熔化结合等。

危害:为熔合是一种面积型缺陷。破口未熔合和根部未熔合会使承载截面积明显变小,使应力集中变的比较严重,其危害性仅次于裂纹。

5.5 裂纹

裂纹是指金属原子的结合遭到破坏,形成新的界面而产生的缝隙。

产生的原因:合金元素和杂质的影响,碳元素以及硫、磷等杂质元素的增加,会使结晶裂纹的产生机会增多;冷却速度增大,会增加结晶裂纹的出现机会;焊接应力过大,使金属受拉,出现结晶裂纹。

危害:裂纹是焊接缺陷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裂纹是一种面积型缺陷,减少了焊缝的承载面积,使应力高度集中,很容易扩展导致破坏。

6 超声波缺陷回波性质的判断

超声波探伤对于缺陷的定性,目前还是比较困难,往往依赖于个人经验,而准确的定性,更有利于排除危害性缺陷。经过多年的实践操作与实际返修出的缺陷观察以及射线底片的观察,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对缺陷性质的判断大致总结出如下经验:

6.1 裂纹

反射回波大,波幅比较宽,斜探头平移回波连续出现,波幅降至80%,转动探头时波峰上下错动。斜探头在横向扫查时发现时,反射回波只从一侧出现。 因为裂纹一般锯齿形,导致了探头转动时,会出现波峰错动的现象。同时裂纹又是面积型缺陷,当一侧声束与其垂直时,则另一侧的声束往往与其面平行或夹角很小,反射波无法被探头接受,因此一次波扫查时也往往只能在单侧发现。

6.2 未熔合

①侧反射回波较大,斜探头平移回波较稳定。

②侧反射回波小或没有。未熔合多为坡口未熔合,其一面平直,因此平移时回波稳定,也只能在缺陷的另一侧扫查时才有明显回波。

6.3 未焊透

斜探头平移回波较稳定。①②侧反射回波相近。因为未焊透两侧都是平直的,且深度相同,因此回波比较稳定,两侧扫查時波高也相近。这类缺陷在管板与封头环缝中很少见。

6.4 夹杂

反射回波较小,主峰边上有些小峰,斜探头平移回波变化较大,①②侧反射回波不相同。波幅降至80%,斜探头转角时波幅有跳动现象。夹杂为体积型缺陷,且形状不规则,对于声束没有很好的反射面,因此反射回波往往较小,平移时回波变化较大,一般两侧都可以扫查到,但回波高度不一。

6.5 气孔与密集气孔

斜探头转动时波幅消失快,四侧扫查时反射回波基本相同,一般为气孔,由于气孔一般为圆形,因此,单个气孔的最大特点是各个方向都能发现,且回波高度差不多。反射回波宽,波幅不高,斜探头转动时波幅此起彼伏,多个方向都能发现,一般为密集气孔。由于多个气孔的存在,而单个气孔在各个方向都能发现,因此密集气孔在探头转动时波幅会此起彼伏。

6.6 伪缺陷波

在探伤管板与封头环缝时,在管板①侧扫查往往会出现一个反射回波,波幅比较小,且在根部。该回波是(图示意部位)倒角位置的结构反射回波。往往整条连续出现,可以通过在内侧(图示意部位)位置用耦合剂拍打的方法来确定是否为伪缺陷波。若反射回波波幅出现跳动,则可判定为伪缺陷波,否则应是缺陷回波。

7 总结

目前实践证明,采用上诉方法 来对高加管板与封头环缝进行超声波探伤,可以有效的检出缺陷,通过对射线探伤的比较,两者有较好的吻合度,且超声波探伤灵敏度高于射线探伤,超声波往往能更好的发现焊缝中的点状缺陷以及裂纹,而这在射线底片上常常不能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