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沂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创新性研究

2017-09-10王娟娟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脱皮条子柳条

一、概述

柳編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在古代人们只是作为普通的日常实用品,直到20世纪后几十年才逐渐兴起,也渐渐的成为中国部分地区出口创汇的项目。本次所选地区为山东临沭县柳编之乡为调研对象,柳编在临沭县已有1400年的传承历史,中国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该县白旄镇柳庄的植柳编柳历史最早见于1400多年前的唐朝初年。明朝永乐年间,青云镇等地村民,就将杞柳编织成逢年过节出门串亲戚的箢子、餐饮炊具用的笊篱(相当于漏勺)、储粮藏物用的箱篓等工具,供人们生产和生活使用。

二、柳条的生存环境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临沭县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洼,县境东部和北部为低山丘陵,西部沭河沿岸为冲积小平原,海拔高度均在60-400米之间,境内有大小山头44座,大多呈东北——西南走向。苍山位于县境北部,主峰海拔高度394.7米,为县内最高点。

临沭属暖温带季风区域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温暖,干旱多风;夏季炎热,雨量充沛;秋季凉爽,昼夜温差大。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最大降水量1288mm,最小降水量为474.5mm,6—9月份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70.6%。年平均气温13℃,年平均降雨量851毫米,全年无霜期209天,最大冻土深度为30cm, 年平均日照2558.3小时,多年平均风速3.4米/秒,多年平均最大風速17.3米/秒,为省内最佳气候区。

临沭县经常发生的自然灾害类型有病虫害、旱灾、水灾、风灾、冰雹等,最大年降水量为最小年降水量的2.4倍,这就使得丰、枯水年交替出现,使临沭县经常发生年际干旱现象。由于每年旱涝灾害的发生,粮食作物及经济作物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白柳,又称杞柳、簸箕柳,是柳编工艺品的原材料,白柳在临沭已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临沭县又称“柳编之乡”。

三、柳条的生产及变迁

在青云镇,可谓是家家户户都种植柳条,俗话说:“柳条红,家家空”,说的就是等到柳条泛红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到田地里去忙着去收割柳条的状态。每年一到收割柳条的时间,家里的劳动力,即使有在外面打工的男子,也要赶回家中,帮着收割柳条,如果收割早了,柳条太青太嫩,影响柳条的韧性;如果收割晚了,柳条太老,不容易脱皮。对于柳条的成熟度,在受访人口中得知的要求是:成熟的条子里边是白色的,如果扒开一看里边还是青的,用手一掐还出水,那肯定还不行,这就是还太嫩了。现在都有那种拔条子的机器,你先把要割的条子弄家里来,先脱皮,然后看看要不要割,再决定是现在割还是过段时间再割。初夏的伏条(就是一年中的第一茬在五月份的初夏)更有讲究,要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当天收割,当天脱皮,不然条子就粗糙。临沭县当地人都在下午凉快的时候去地里收割条子,到了晚上尤其在凌晨以后起来给条子脱皮。这样既保持了条子的新鲜度,又不至于热到中暑。

从柳条的种植换茬情况来看,青云镇的柳条种植为一年一次,即春季一月份种植,但是柳条的收割时间是一年两次。每年他们把从集市上买来的柳条苗子扦插到地里,这些柳苗经过四个月左右就长成了一米左右、适合柳编编织的柳条,也就是在初夏的五月份和冬天的十月份就可以进行收割了。

当然,在扦插柳条到收割柳条中间还有一个柳条的管理过程,必须时常到条子地进行打农药、除草、修剪等,比如在四五月份的时候,就得下地给柳条打一种叫做管地下虫的药物,如果不使用这种药物,柳条就会被虫子啃食,发育不好。当柳条长到五十厘米左右的时候还要浇水,同时配合一定的药物进行管理,长到100-150厘米的时候配合药物再次浇水,除了这两个关键的时段,春季少雨要经常浇水,充足的水源是柳条质量高低的关键。在夏天的这一茬收割完以后,留下的根部经过四个月以后又长到一米左右高的柳条,就可以进行第二次收割,此时的柳条又叫做秋条。有的柳条经过第二次的收割以后可能会挖掉根部,从新扦插新的柳条苗,因为有的不合格的柳条会影响编织的效果,在编织的时候容易断,根据邱师傅的描述,不合格的柳条就是那种分叉分的多的那种,就是一扒皮里面有疙瘩的那种,有疤痕的,那种会比合格的柳条便宜好几毛甚至好几块钱。柳条在整个生长期内都容易在顶部以下分长枝杈,这样会影响柳条的质量,必须剪掉,只保留最长的或者是中间那根就行了。

柳条收割完以后,还要进行加工或者拿到集市上去进行交易。对柳条的加工就是根据具体的使用情况对新鲜的柳条进行相应的处理。如果是将来为了编织出白色的柳编制品,就直接把柳条进行脱皮、晾晒。如果是为了将来对编织品进行深加工,就需要把柳条进行蒸煮,然后把蒸过的柳条进行脱皮、晾晒,这样待以后使用的时候就比较好加工上色。

早期使用的去皮工具非常简陋,当地人称其为刮刀子,刮刀子分为两种,一种是铁条子形式的,去皮的时候,一只手握住柳条的一端,另一只手用铁条子夹住新鲜的柳条,由柳条的一端刮向另一端,一直到柳条皮被刮干净,用铁条子脱皮的时候,一方面不能夹的太重,容易破坏里面的白柳条,另一方面不能夹的太轻,容易刮不掉皮;一种是铁皮形式的,铁皮是后来慢慢发明出来的。到现在,也是当地人们一直在使用的“脱皮机”,只要把新鲜的柳条放进去,一秒钟的时间,鲜柳条就从脱皮机出来了,此种脱皮机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劳动力。

秋条由于天气的原因导致脱皮不是太容易,所以要把新鲜的柳条进行蒸,然后脱皮。过去,由于技术比较落后,鲜柳条的蒸煮过程比较费劲。由于柳编技术在当地的年代比较久远,所以发明出来一种新的蒸柳条的机器“蒸锅”,以前可能需要蒸个两三个小时,现在有了蒸锅以后可能只需要半个或者一个小时就可以达到想要的效果。蒸完以后放在地上用拖拉机在上面来回压一压,就好扒皮了。

不管用哪种方式对柳条进行脱皮,最后都是要在太阳底下进行晾晒,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在编织成品以后发霉,从而破坏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期间我问柳编师傅:“怎么才知道柳条晒干了,凭什么去判断的?”柳编师傅笑道:“没有什么标准,这对于我们来说太平常了,就和到了时间吃饭是一样的,如果非要一个标准那就是一摸,二看,就和晒衣服是一样的,干了就收就行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请教了其他的柳编艺人,他们的说法就是,太 阳越毒,对于晾晒柳条就越好,如果是36℃的气温,可能晒一天就可以了,如果是像25℃的气温,可能要晒三天左右,气温越低晚上柳条就会反潮,同时还会发霉,柳条也会发红,就不是原来的柳条色了,所以要来回的晾晒。脱皮以后的柳条皮,就晒干去喂牛喂羊,在当地人口中了解到,一亩地的柳条皮如果卖的话,最多能卖到一百块钱。

四、柳编成品的编织

在去拜访柳编师傅的时候,收货(去每家每户收编织好的柳编成品的人,当地人称其为“二盗贩子”,个人理解为黄牛)人拿着柳编模子去和邱师傅进行商谈。就是收货人拿来自己所需要的柳编模子让柳编艺人进行编织。

五、总结

在市面上看到一个个柳编精美成品的背后,包含了许许多多柳编艺人的辛苦劳动。一个柳编的编织的过程经过扦插-管理-收割-脱皮-浸泡-晒干-编织-上漆-贴牌等工序,因去调研的时间是柳条收割的季节,所以本文只是对柳条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整理。

作者简介:王娟娟(1991.09.10—),籍贯:山东临沂,院校: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注: 关于柳条的生存环境部分内容参考临沂地区地方史志编篡委员会办公室.临沂地区概况[M].1984和临沭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2015.5.

猜你喜欢

脱皮条子柳条
柳芽
门内
拔河
热血李木瑾
补维生素A预防手脚脱皮
手脚脱皮小偏方
条子
孩子手脱皮别急着补维生素
关于“钱可通神”的民间版本
嘴唇为何常脱皮开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