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微课程设计

2017-09-07徐瀚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包装袋保质期食品

徐瀚

分析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7课。这个单元主要讲食物,教材从一天的饮食结构、食物中的营养物质、生熟食物比较、食物变质和食品包装袋等多角度带领学生了解有关食物的方方面面。本节课作为“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节课,学生之前已经对食物的营养结构、生熟食的区别及特征、食物的变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了解、分析了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本节课,笔者将学生对食品的关注引向对食品包装袋的关注,关注食品包装袋的材质,调查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并搜集整理这些信息,分析获得关于这个食品的信息,从而获得更科学、健康的饮食。搜集整理、分析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点,学生能否根据食品包装袋上显示的信息来分析出食用这个食品是否健康安全,并知道从这个食品中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是一项重要的生活技能。

在以往教学时,笔者会教授食品包装袋材质、包装袋上信息、配料、保质期这4部分内容,一节课40分钟时间又让学生搜集信息又讨论,时间完全来不及,有的内容只能以拓展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回家继续了解。另外,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让学生搜集、记录包装袋上的信息,真正让学生深入讨论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保质期的影响很难在几分钟内彻底地讨论清楚,学生学完这节课的内容对保质期的印象依旧模糊,只是知道保质期很重要,教学重点并没有完全解决。所以,笔者尝试使用翻转课堂来解决这两个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就把搜集包装袋信息这一耗时、耗力的任务完成,并自主了解包装袋的材质,这样才能留出大量的时间来讨论影响保质期的因素,所以本节课以翻转的形式更能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探讨研究。

设计

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去超市购买食品,包装袋对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了。每一次购买都需要从包装袋中读取信息,但学生没有整理、总结过包装袋上共有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分别有什么作用。所以,在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中,笔者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搜集包装袋的任务,观察、归类包装袋有哪些材质,各自使用这种材料有什么优势;其次又让学生搜集包装袋上共有哪些信息,并思考这些信息与食品保质期有什么关联;最终得出结论哪些因素会影响食品的保质期。设计这些目标是为了引起学生对食品包装袋信息的关注,使其有意识地搜集关于食品的信息,了解食品的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保质期、安全许可标识、配料营养成分表以及食品的包装袋材料,并分析这些信息与食品保质期有什么关联,最终教会学生做到理性消费。为了达成以上目标,学生需要去搜集一些不同的食品包装袋,记录包装袋上都有哪些信息,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类、比较、分析。

在制作微课程的过程中,笔者最先是按照微课程即是在课前让学生学习课堂的知识为原则,将课堂上本来要教授的知识在微视频中直接给出,包括食品包装袋的种类、包装袋上的信息,以及这些信息与食品的保质期之间有何关联,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食品均衡膳食。这样的形式与平时上课讲解知识点比较贴近,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得出结论这一过程,这对小学科学所要求的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不符,所以笔者做了一些修改,将在微课程中给出的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包括保质期、生产日期、生产厂家、配料等信息改为让学生自己去寻找一个食品的包装袋,并记录寻找到的食品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让学生经历这一寻找信息、记录整理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制作过程

为教授《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这节课,笔者录制了一个时长为4分23秒的微视频。微视频运用PPT进行制作,使用Camtasia studio软件进行录制,格式为WMV。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微视频,并配合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掌握了关于食品包装袋的相关知识,在课前就搜集好了关于食品包装袋的相关信息。本微视频可分为以下八个环节:①食物图片展示;②超市情境,提出问题;③包装袋分类;④任务——搜集包装袋信息;⑤QS标志;⑥保质期的探究;⑦食品添加剂;⑧健康膳食倡议。八个环节循序渐进,涵盖多个知识点方面,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食品包装袋上的信息。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笔者从以下两点入手:

①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本微视频中,笔者设定了一个学生都十分熟悉的情境——春游去超市买零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知识,并用这个情境贯穿始终,不断由情境引出问题让学生边看微视频边思考。另外,还为学生安排了一个小调查——调查食品包装袋,去看看包装袋的材料,包装袋上有哪些信息,在调查活动中完成搜集信息工作。

②丰富图片,贴近生活,比较探究。为了让课程内容更多地还原真实生活,笔者在微视频中使用了大量真实图片,能增加学生情境的代入感,同时丰富的美食图片,还能勾起学生对食物的兴趣。在微视频的后半段,为了让学生关注食品的保质期不同,笔者特意前往超市拍下了葡萄干、葡萄汁、葡萄酒的真实标签,让学生记录新鲜葡萄、葡萄干、葡萄汁、葡萄酒的保质期,并通过比较同一种食物结果保质期不同,引发学生思考导致保质期不同的原因。学生通过微视频的学习一步步意识到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并形成选择食品的方法和标准。

教学应用过程

1.课前微课程学习

课前,教师在QQ群上传微视频,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上课伊始,教师收齐学生所做自主学习任务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写出对食品保质期的影响因素的学生不多,课外题部分学生能通过网上查阅资料,了解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2.课堂学习部分

自学检测部分,学生回顾食品包装上有哪些信息。这一部分大多数学生都能写出相关信息,这说明学生已基本通过课前实践了解了食品包装的信息。

进阶练习部分,学生以小组活動,圈一圈各类包装袋上的相同信息,并思考为什么这些信息都有。这一部分,小组成员都能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表述,每个学生认为重要的信息都不同,观点比较集中在配料、保质期、生产许可这些信息上,说明学生都很关注食品安全。

协作探究阶段,学生课堂上自主选择了几个食品包装袋进行记录,完成表格。学生在课前已经比较过同一种食品的信息,现在课堂上进一步研究不同食品的保质期又与什么因素有关,进一步深入研究。学生在这一部分首先记录包装袋信息,通过表格自行分析保质期的影响因素,再小组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食品保质期,每一组都形成自己特有的观点,并上台展示汇报。这是整节课的高潮部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自己总结、听取其他组的汇报,逐步清楚了关于影响食品保质期的因素,从而更明确应如何健康合理地购买食品。

教学反思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这节微课程在制作和课前学生自主学习上,笔者认为具有以下优点:①整节课以春游超市购物的情境贯穿始终,食品选购看包装信息是一个生活实际问题,设置这样的情境贴近实际生活,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②微课程中设置了一个探究活动,学生能边看微视频边尝试,这与科学这门探究性课程的定位完全符合,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寻找答案的能力。③本节课用丰富绚丽的图片去吸引学生,准确真实的包装袋信息能正确引导学生去探究信息(微视频中多数包装袋信息都是由笔者前往超市真实拍摄的物品包装袋)。

当然,关于本节微课程也有需要思考的部分:①本节微课程的内容是否应更深入地拓展一些知识点,如食品添加剂,大部分食品都离不开食品添加剂,它的种类又繁多,作用也五花八门,微课程中只是稍微提了它的重要性,并没有正式介绍,那作为研究包装袋信息的微课程,是否要把这个部分再拓展一些?②本节微课程中缺少三无产品、假冒商品等问题食品的挑选识别问题,作为一节主旨在健康饮食的微课程,问题食品也是一个必谈的话题。

猜你喜欢

包装袋保质期食品
它们还在保质期吗
包装袋
注意食物是否过了保质期
由包装袋变身的花盆
包装也疯狂
食品过了保质期还能不能吃?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食品过保质期1天还能不能吃
卖萌的包装袋
危险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