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浪潮与定风珠

2017-09-07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2017年15期
关键词:新浪潮教育界事物

2016年,有一份文件在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引起了热烈的反响,那就是由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国内知名师范院校教育专家共同参与,合作研制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核心素养》)。文件中提出了与中国学生发展相关的,包括社会参与、自主发展、文化修养等三个维度的18个核心素养。文件一出,就被教育界人士视为导引我国未来学校教育走向的纲领性文件。

当然,正如教育领域中任何一个新事物的诞生一样,“核心素养”的提出,也让一些教师感到迷茫甚至恐慌。曾有一位教师跟我吐槽,说他有点“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担心这只是教育中的一波浪潮而已。

应当说,“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首先从宏观的视角来看,教育总是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服务的。然而,时代在变,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以及我国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与关键任务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这一切反映到育人目標上,必然也会有相应的呼应。其次从“核心素养”涵盖的内容来看,实际上它也不是对以往倡导的“素质教育”等主张的颠覆,也就是说在教育的终极任务即服务国家人才战略这一点上,它们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一角度来说,“核心素养”的提出相对于过去的教育主张与发展目标而言,它是适应新时代的更新版本,并在内容与导向上结合时代特征做了侧重与明确,另一方面,它也对过去在素质教育推进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了反思与完善。

当然,我们不能怪前面提及的这位教师,因为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的确有这类“追风”的倾向,会有一些事物随着行政的推动、专家的引领,一浪高过一浪,最终又归于无形。以教育信息化领域为例,现在微课、慕课这类实践热火朝天,但又有谁还记得当年同样由管理部门与专家主推的博客、Moodle呢?在今天,是不是博客已失去了当初教学反思、叙事研究的功能,Moodle也无力支撑今天的网络教学应用了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虽然用上述这些来类比耗时数年研制的《核心素养》并不恰当,但我想,它们在表述的问题,即对新事物的“形”和“神”的把握上有共通之处。教师是各项教育改革推进的直接发动者,也是影响改革成效的“最后一公里”。对于每一位教育从业者来说,一方面有必要以开放的胸怀与心态,去迎接教育乃至社会生活中涌现的众多新事物;另一方面也需要在深入地学习与透彻地理解后,寻找这些事物之间内在的逻辑脉络。形在变,但神不变,即教育为国家发展培育人才的根本任务不变,这样教师在理解“新浪潮”时,就好像拥有了《西游记》《封神演义》等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定风珠一样,不会被那风尘迷了眼,乱了脚步。

(本期对话嘉宾 阮高峰)

猜你喜欢

新浪潮教育界事物
早秋运动新浪潮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理论研究
树立高中生健康消费观研究
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探究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