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交融思考

2017-09-06曹晓娟

大学教育科学 2017年4期
关键词:民间舞蹈农耕舞蹈

曹晓娟

舞蹈作为一种极具特殊性的文化象征,主要通过身体动作实现感情的传遞和沟通。其中,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里蕴含着各民族不同的宗教信奉、风俗风尚等文化特点,呈现了各民族绮丽多彩的艺术文化现象。舞蹈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了不同民族舞蹈的文化内涵,才能使舞蹈动作更具张力和表现力,从而更多地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因此。现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的交融日益受到重视。舞蹈教学中,施教者只有选准教材,深刻了解中国民间舞蹈背后的文化意义,才能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民间舞蹈风格特点,更好地发挥舞蹈的美育意义。作为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重点教材,《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罗雄岩主编,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就正好满足了这种教学新需求,也成为了许多艺术院校的必修书目。

该书共分12章,详细介绍了中国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特征和部分舞蹈的文化特点、艺术特点。前三章对舞蹈文化中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了梳理,首先明确文化的两种类型,总结出民间舞蹈的“六种特性”并明确了 “民间舞蹈的概念”,分析了民间舞蹈“五种文化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同时结合中国文明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并存的特征,提出了中国民间舞蹈的五种文化类型的基本结构。第四章重点阐述了崖画与神话之间的异同、萨满舞的文化特征和表演形式、羌姆与查玛两种喇嘛教寺庙舞蹈的文化特点以及东巴舞的文化特征和表演风格。第五章运用史料分析提出了鼓舞是农耕舞蹈文化的开端,介绍了铜鼓舞的文化特征、芦笙舞主要表演形式等内容。第六章到第十一章按照前文提出的“农耕、草原、海洋、农牧、绿洲”五种文化类型,结合具体民族的民间舞蹈进行了文化意蕴与审美特征方面的分析与解读,阐述了汉族、傣、布依、塔吉克、藏等各民族的民间舞蹈具有的文化内涵与民族色彩。第十二章则阐述了中国民间舞蹈与时代精神的关系,提出在舞蹈文化的传承中,两者要融会贯通,同时注重个性的艺术升华和时代精神的体现。

该书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内容丰富具体。作者认为舞蹈教学内容包括舞蹈技能也包含舞蹈文化,在教学实践中需要将它们作为教学的养料,注重舞蹈教学的多元性。书中以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为研究对象,系统、完整论述了民间舞蹈的特点及文化类型的划分(例如高跷与秧歌的地域文化色彩、傣族民间舞蹈的亚热带风情与水文化特征的成因、高山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源流与发展趋势,等等),有利于民间舞蹈的学习、教学、研究和艺术实践。二是资料详实严谨。例如在介绍藏族舞蹈时提到,藏族傩舞来源于公元八世纪中叶以后,莲华生建造了西藏第一座真正的佛家寺院——桑耶寺。莲华生大师为了调伏恶鬼,在所行执仪中曾率先应用了一种舞蹈,这就是傩舞,等等。全书引用了丰富的中国民间民俗舞蹈遗存的相关资料和论文,注重内容的学术性和严谨性。三是视野开阔。全书从科学的唯物历史观角度为读者介绍民间舞蹈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比如介绍农耕文化与汉族民间舞蹈关系时认为,汉族民间舞蹈动律和谐、节奏平稳和缓、动态讲究平衡对等艺术特色源于农业耕作的特点。农业生产依赖于土地,农作物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和光照,而收成又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这一规律,形成农耕民族热爱土地,期盼丰收的心理,最终影响了汉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和表演风格。再如,在第十章中提到,高原民间舞蹈融会农耕、畜牧、林业三种农牧文化的舞蹈风韵而且渲染着浓郁的宗教文化色彩,是由于其所在青藏高原特有的地理环境,影响并最终形成了高原民族独特的劳动生活方式和虔诚的宗教心理。因此,其舞蹈动作大张大和,富有力度。

总体而言,该书以中国各民族民间舞蹈为主线,详细系统地对其背后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阐释,强调了中国民间舞蹈文化与舞蹈教学交融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两者的交融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该书在详细介绍各民族民间舞蹈的文化特征和艺术特点时,还在每章后面附有知识重点与思考题。书末附录了参考文献来源,从而使其兼具了学术性、严谨性和实用性,不仅方便学生和教师的学习,也助于读者更深入的研究和查阅。

(作者系宁夏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民间舞蹈农耕舞蹈
结合流行元素提升民间舞蹈教学效果
农耕感怀
浅议民族民间舞蹈的继承创新与发展
基于地域文化的民间舞蹈艺术传承发展策略
农耕园里收获多
舞蹈课
老圃作品
老圃作品
雪地上的舞蹈
卷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