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创造性艺术K—6教学大纲》探析

2017-09-06蔡连玉胡运梅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16期
关键词:新州视觉艺术大纲

蔡连玉+++胡运梅

摘 要:创造性艺术是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八大学习领域和基础性核心课程之一。为了规范指引全州的创造性艺术教育,从2011年起,新南威尔士州在小学阶段持续贯彻《创造性艺术K-6教学大纲》。《创造性艺术K-6教学大纲》具有课程目标注重创作力培养,课程内容呈现多元包容,课程实施重视学科渗透,教学方式强调合作学习的特征;在实施过程中,注重通过自我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观,利用课程整合和学科渗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新南威尔士州;《创造性艺术K-6教学大纲》;创造性;整合渗透

为了让学生获得机会平等、优质均衡的基础教育,澳大利亚课程、评估与报告局(The Australian Curriculum,Assessment and Reporting Authority,ACARA)基于已有的优质课程,于2011年8月颁布了《艺术教育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各州以此为依据,开发相应的艺术教育新课程。新南威尔士州(以下简称新州)学务、教学与教育标准委员会(The Board of Studies,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Standards NSW,BOSTES)①遵循国家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开发实施了《创造性艺术K-6教学大纲》(Creative Arts K-6 Syllabus,以下简称《大纲》),以规范本州小学艺术教育。当前,学界更多关注的是澳大利亚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标准,探析州级艺术教育教学大纲有助于我们了解澳大利亚国家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落地”和实施路径。

一、理念

《大纲》指出,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为学生提供了个人表达、情感反应、艺术欣赏、想象力与创造力运用的机会。同时,这些艺术形式还为学生提供了探索澳大利亚和其他地区文化价值的机会。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文化价值还包含了信仰,学生在探索文化价值的时候还需对其中的价值观和信仰开展进一步的探讨[1]。在澳大利亚,人们通过艺术、多样化的文化和多元的价值观反映自身的身份、利益与愿望。由于每种艺术形式都采用了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因此,学生要学习这些符号系统蕴藏的知识。只有读懂这些符号语言表达的意思,学生之间才能更好地交流有关世界的想法。在使学生能够读懂艺术符号语言所表达的意义之外,《大纲》最终的目标是学生不管是作为创作者、表演者还是听众,都能从每种艺术形式所使用的符号中获益[2]。由于人们致力于通过一定的方式呈现每种艺术形式表达的意思,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大纲》提供的机会探索人们是如何参与制作、表演和鉴赏艺术作品的,也可以通过《大纲》提供的机会思考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这些创造性活动所塑造的角色[3]。为了能在作品中呈现出不同的世界,《大纲》希望学生学会思考如何在作品中运用创新的艺术方式实现这一目标。《大纲》指出,学生进行作品创作,需要思考其创作的原因,以及如何创作才能使作品表达不一样的意义[4]。尽管《大纲》主要供教师课堂教学以及帮助教师理解艺术形式,但为了让学生取得学业上的成就,《大纲》不仅为学生设计了相应的计划和项目,还对这些计划和项目进行评估与反馈。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大纲》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学习要求,促进学生的包容性成长[5]。另外,学生参与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的学习体验可以说是他们自然成长和发展的一部分。新州《大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获得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但是,学生对每一种艺术形式的学习不是自动产生的,因此,经过精心安排的定期学习体验对学生获得艺术形式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有着很大的帮助。[6]

《大纲》还指出,从长远来看,创造性艺术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更为重要的是,学习创造性艺术可以让学生参与文化生活,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精通艺术和文化的消费者。此外,创造性艺术让学生学会尊重不同社会和不同文化群体的价值观念,尊重那些有着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尊重由于性别不同而产生的不同观点,尊重残障人士[7]。总之,学习创造性艺术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对艺术实践的理解力,能让学生理解澳大利亚的历史和传统,促进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新州《大纲》传递出的小学艺术教育的旨趣超越了简单的对艺术素养的培养,而是注重通过艺术教育,加深学生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提升其人文素养。

二、内容

在澳大利亚教育管理地方分权的背景下,《艺术教育国家课程标准》对地方来说不是一种强制性要求,而是一种指导性原则,因此,各领域的具体课程标准都由各个州自行编订[8]。新州学务、教学与教育标准委员会根据本州情况制定的《创造性艺术K-6教学大纲》规定了艺术教育课程四大领域、四个阶段的具体内容要求。

(一)四大领域

《大纲》指出,创造性艺术包含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四大领域[9]。新州学务、教学与教育标准委员会设计《大纲》的目的在于通过这四大领域的学习,培养学生相应的知识、技能、理解力等。四大领域的学习内容分别为:

?誗视觉艺术:要求学生创作以观察世界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学会鉴赏自己和他人的艺术作品,并能区分艺术家、作品、观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誗音乐:要求依据音乐的理念,用歌唱、弹奏、跳跃的方式表演不同背景、不同文化以及不同类型的音乐;依据音乐的理念,将音调融入音乐创作中;能倾听他人和自创的音乐,并讨论听到的音乐;

?誗戏剧:要求利用戏剧的要素创作一个能引发想象的戏剧情景;积极地参与戏剧表演;

?誗舞蹈:要求能用舞蹈的要素和历史背景自创舞蹈;不仅能表演自创的舞蹈,还能表演他人根据不同背景和文化编排的舞蹈。

《大纲》希望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实现丰富与艺术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理解力的目标。[10]

(二)四个阶段

每门课程的学习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早期阶段1(early stage 1),相当于幼儿园;阶段1(stage 1),相当于小学一二年级;阶段2(stage 2),相当于小学三四年级;阶段3(stage 3),相当于小学五六年级[11]。与此同时,每个阶段还确定了相应的内容提纲。在创造性艺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从早期阶段1到阶段3要实现五个目标,分别涉及与艺术相关的知识、技能、理解力、价值和态度。因此,《大纲》为视觉艺术、音乐、戏剧和舞蹈的每个阶段都设置了相应的内容提纲以引导课堂教学。内容提纲主要涉及阶段成效(outcomes)、学生将学会什么(learn to)、学生要学习什么(learn about),以及学习和教学的启示(implications for learning and teaching)[12]。以视觉艺术为例,早期阶段1要取得两个方面的成效:一是创作(making),二是鉴赏(appreciating)。创作主要要求学生制作简单的图片并创作其他形式的艺术作品;鉴赏则要求学生能识别不同艺术作品的特点,并开始意识到是艺术家创作了作品[13]。学生需要学会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把自己当作艺术家;探索不同种类的事物经验;使用多种媒体、科技和工具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会观察自己和他人作品中的细节,探讨自身的经历与作品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学生需要学习艺术家是谁,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能创作什么;了解媒体、工具和技术三者的特性,以及如何运用这三者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一些事物和相关经验是如何影响自身和他人对图片、作品的看法的[14]。学习和教学的启示要求师生共同探讨艺术家是谁,他们是做什么的,他们创作什么;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接触艺术家,并且让学生和他们交谈;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创作学生感兴趣的艺术品;教师利用故事、电影、视频激发学生创作的灵感[15]。学习和教学启示主要是针对教师的,主要指在视觉艺术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取得学习成效应具备的能力。同时,教师需要在这些目标的指引下实施具体的教学措施。

如果早期阶段1是对视觉艺术这门课程的初步了解,那么阶段1则进一步要求学生取得以下成效。在创作方面,学生应能根据不同的需求,使用特定的形式创作艺术作品;在鉴赏方面,学生应能够解释作品表达的意义,明白艺术家和观众各自扮演的角色[16]。这个阶段学生要学会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探索不同作品的主题和理念;创作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在对艺术的各方面进行探讨的过程中,要考虑与其相关的要素。学生需要学习艺术家如何根据不同的缘由创作作品;如何在图片和其他作品中呈现世界的不同面[17]。学习和教学的启示主要要求教师引导学生深层次地理解艺术家这一概念;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讨论自创的作品,并记录讨论的内容;通过艺术作品案例,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艺术作品呈现的事物如何区别于事物本身,并且解释艺术家如何利用相关的技术实现这样的效果。[18]

相比于阶段1,阶段2的视觉艺术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相关知识的积累也相应地做了调整。虽然每个阶段都包含了创作和鉴赏这两个方面,但它们在每个阶段的要求却是不一样的。阶段2的创作要求主要为:使用特定的方式表现主题的特点。鉴赏则要求学生要承认艺术家会因为不同的缘由创作作品,这样,就会存在对作品有多种不同的解释[19]。这个阶段学生要学会培养创作艺术意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用独特的方式对主题的各个方面进行探讨;解释作品传递的意义。学生需要学习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面对观众对自己作品做出的评论,他们会作何思考;艺术家如何有意识地影响作品的外观和细节[20]。学习和教学的启示要求主要为: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意向性概念,并思考艺术家会因为何种艺术意图做出自己的选择;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欣赏不同的作品;教师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作品的原因,并且探讨他人创作作品的原由;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探索不同的传统创作艺术以及创作的技巧。[21]

阶段3作为最后一个阶段,学生要达到的创作成效要求为:能针对不同的观众创作作品,能用多种方式收集材料;研究的主题要能代表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鉴赏则要求学生能够交流艺术作品中的主题表现手法;承认观众会以不同的方式评论艺术作品,并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存有争议[22]。阶段3学生们需要学会把艺术创作作为一种社会实践,以便通过实践加深对艺术的理解;将所学的有关艺术方面的专业知识运用到艺术创作中。学生们需要学习艺术家如何以社会实践的方式从事艺术创作,从而为视觉艺术贡献一己之力;艺术界和社会大众感兴趣的概念和主题分别是什么[23]。学习和教学的启示要求为: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对所选主题的特征和细节分别进行解释和分析;在使用三维材料的时候会使用建构技术;教师为学生提供机会讨论他们感兴趣的、与视觉艺术相关的理念和主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时期艺术家的贡献,并且让学生收集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分析他们的艺术风格、讨论他们曾经参与过的艺术展。[24]

通过对《大纲》的如上梳理可以发现,《大纲》明确了学生学习的内容,明确了教师教学的规范。《大纲》在确定了课程教学的目标后,安排了每个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而课程教学的内容则依据目标设置。《大纲》中,课程内容的安排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创造力。此外,《大纲》注重课程内容的丰富多样,课程内容的设置还根据学生所处阶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便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三、特点

新州小学艺术教育《大纲》的内容具体详实,从复杂的内容要求表述中可以总结出如下四方面的特点。

(一)课程目标注重创作力培养

《大纲》强调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作力,继而发挥创造力。《大纲》认为知识和技能同等重要,但两者不是《大纲》追求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学习知识的同时不断地提高技能,目的是为学生创作好的艺术作品打下基础。《大纲》认为创作是学习艺术的核心。学生要想培养自身的创作力,必须融入艺术中亲自创作、表演,亲身体验艺术作品形成的过程,在创作和演奏的过程中学习技能和知识。这些特点与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艺术课程标准的特征一致[25]。以《大纲》中的音乐为例,音乐包含四个阶段,每个阶段设置的目标根据阶段的不同也会相应地调整。在早期阶段1,学生只需参加一些简单的歌唱活动,创作一些简单的音乐曲目,能听懂音乐,并对音乐做出回应;在阶段1,学生可以唱大量歌曲,能管理音调,能够表达对音乐的喜恶;随着相应知识的积累,阶段2则要求学生能进行即兴创作,能够从众多的曲目中区分所使用的音乐理念和音乐符号;阶段3要求学生能讨论自己和他人的作品[26]。从以上可以看出,学生进行音乐创作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大纲》不是对学生進行艺术知识的灌输,而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参与艺术的过程中学习并获得与艺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并且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作。艺术创作本身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学生创作力的提升能够在思维上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多元包容

处理好本族文化、当地文化与外来文化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新州的教育专家设置课程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詹姆斯·班克斯(James Banks)提出了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模式的四种模型:第一种是贡献模型,是指在主流课程中简单地加入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特别是少数民族的节假日、历史事件及英雄人物的英雄事件,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感;第二种是附加模式,指在主流课程中添加特定的文化和民族概念,但不改变现有的模式;第三种是转化模型,指通过现有课程内容的重新修订,在课程教材的编制中加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使学生学习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第四种是社会行动模式,这种模式以历史事件或社会事件为焦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反省能力,促使学生积極参与民主社会运动并进行社会改革[27]。深受如上多元文化课程设计模式的影响,新州在《大纲》内容的设计过程中加入了具有澳大利亚特色的土著和托雷斯海峡岛民的历史文化,以及作为新元素的亚洲文化。如在舞蹈的第3阶段“生活场景”(The Living Landscape)主题中,《大纲》要求学生依据土著音乐的特点进行创作,并且将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土著故事融入舞蹈中,使学生学习该民族的文化传统[28]。此外,《大纲》还针对不同的文化实践为学生提供了许多机会去接触亚洲和其他地区的文化,这些经历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理解力,提高了学生对他人的宽容度,让学生懂得尊重不同文化背景的人。[29]

(三)课程设计重视学科渗透

在新州的小学教育中,艺术课程并非只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其中的艺术形式与其他课程门类有着直接的关系。譬如新州《个人发展、健康与体育教学大纲》(Personal Development,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Syllabus)明确规定舞蹈是健康与体育这门课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门课的每一阶段都安排舞蹈学习的内容,有利于达到艺术教育大纲要求的目标[30]。此外,新州从幼儿园到小学六年级的英语课程中,会通过口头形式或文学课本讲解戏剧的各个方面;在科学技术这门课的设计和制作的学习体验中,强调要联系视觉艺术这门课的手工制作和设计;视觉艺术中的学习体验还与《人类社会及其环境》这门学科有联系[31]。可见,其他课程对艺术教育的渗透,成为了新州小学艺术教学大纲实施中的常态。

(四)教学方式强调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的成功实施,不仅需要师生之间的合作,而且需要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主要是指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对话;学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体现在学生对于相关问题的讨论,学生之间以对话的方式进行学习。这一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加强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以《大纲》中音乐的阶段2为例,教师和学生共同讨论音乐的重要方面;教师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运用到音乐的创作中,形成自己的作品[32]。为了控制好音乐创作中的音调,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让他们根据前奏创作歌曲,然后让这部分学生为其他同学表演他们的作品;此外,教师还让同学们在组内讨论创作的作品[33]。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在新州小学艺术教学大纲的实施过程中要求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目的是通过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四、实施

为了解新州《大纲》的具体实施情况,本文选取悉尼市格兰威尔小学(Granville Public School)作为个案。该校通过聘请优秀的、敬业的教师向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课程,利用多样化的课程扩宽学生的知识面[34]。该校的愿景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懂礼貌、能反思、适应力强、有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公民[35]。 研究对2010年到2016年该校6年的校报相关内容进行分析,从如下三个方面对《大纲》的实践进行归纳总结。

(一)强调自我创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发掘每个学生的才能和天赋,培养他们的创造品质,这是格兰威尔小学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艺术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路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对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这一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的求知欲,提高他们同困难作斗争的勇气;另一方面,在这一过程中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丰富他们的情感生活,使他们个人的天资、禀赋、爱好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展现[36]。为此,格兰威尔小学经常组织学生出游,在旅行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进行创作,学生利用纸板、纸、树叶、彩色蜡笔等工具画出自己感兴趣的事物[37]。再譬如,学校在每一学期都会举行蛋糕节,在蛋糕节前,教师会让学生自己创作精致的海报[38]。这些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手的运动能激活大脑的创作区域,手脑的结合又刺激了学生的创作力,它们结合的程度越高,学生的创作力也就越强,也越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每一个班级在每学期都会举行许多次类似的活动,学校强调让学生自我创作以培养其创造力。

(二)通过实践活动体验多元文化

澳大利亚作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其人口构成多元,这使得澳大利亚的文化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澳大利亚的文化主要以早期的欧洲移民文化和土著文化为基础,吸收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要素,从而形成了由许多文化融合而成的多元文化。澳大利亚曾实行的同化教育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为了缓和民族之间的矛盾,保证民族之间的平等,提倡包容和尊重其他文化的价值观,澳大利亚政府实行了文化共存的多元文化教育[39]。土著居民和托雷斯海峡文化是澳大利亚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州颁布的《大纲》也明确规定要让学生对亚洲、土著、少数种族等文化进行探究。格兰威尔小学通过组织类似阿里秀(Ryka Ali Show)节目的方式让学生体验土著文化和托雷斯海峡文化,感受土著独一无二的歌曲和舞蹈[40];该校还组织学生和土著学生集体远足,这种方式不仅让学生有一个难忘的经历,还让学生在远足的过程中真正了解土著文化的相关知识;除此以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才艺班学习不同民族的才艺。比如,格兰威尔小学的学生通过参加土著舞蹈培训班(Aboriginal Dance Workshops)学习土著人的舞蹈[41],参加器材培训课学习非洲鼓[42]。这些才艺班不仅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还加深了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同。

(三)注重整合合作,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澳大利亚中小学普遍不使用教科书。虽然新州将课程设置为英语、数学、健康和体育、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科学和技术、创造性艺术等学习领域,但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不是将各个学科进行孤立的教学,而是注重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即“在单一学习领域的课程规划中,整合相关的学习领域”[43]。比如,《人类社会及其环境》的上课方式既可以与视觉艺术的课程相联系,也可以与英语课程相联系。在格兰威尔小学,一次以学习“干湿环境”为主题的《人类社会及环境》的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利用视觉艺术的相关知识创造沙漠的立体模型,然后让学生分组合作,口头描述干湿环境的特征[44]。通过该课程,学生不但学习到了有关“干湿环境”方面的自然知识,还培养了视觉艺术创作的能力,训练了口头表达的能力。整合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新州小学艺术教育《大纲》的内容体现了澳大利亚基础教育全国统一课程标准的最终目标:让澳大利亚所有的年轻人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自信的创造者”和“积极睿智的公民”[45]。新州小学艺术教育《大纲》的实施为本州小学生提供了享受优质均衡的艺术教育的机会,对于激发每个学生的才智与潜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大纲》强调通过自我艺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重视内容的多元包容,注重通过整合合作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整体素养等特征对我国小学艺术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

注释:

①2017年1月1日,BOSTES被新南威尔士州教育标准局(The NSW Education Standards Authority,NESA)替代。

参考文献:

[1][2][3][4][5][6][7][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6][29][31][32]BSTES.Creative Arts K-6 Syllabus[R].Sydney:Board of Studies NSW,2006.

[8]章婧.当前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及启示——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课程标准为例[J]. 现代教育科学,2010(6):119-121.

[25]邱菲.《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艺术课程标准》述评及思考[J].艺术研究,2006(1):69-71.

[27]姚顺良. 澳大利亚多元文化课程开发及实施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4.

[28]BSTES.Dance[R]. Sydney:Board of Studies NSW,2006.

[30]BSTES.Personal Development,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K-6[R].Sydney:Board of Studies NSW,2001.

[33]BSTES.Music[R]. Sydney:Board of Studies NSW,2006.

[34]Granville Public School[EB/OL]. https://online.det.nsw.edu.au/schoolfind/locator/?do=showRecord& code=2064,2016-08-07.

[35]Granville Public School:Safe and Respectful Learners[EB/OL].http://www.granville-p.schools.nsw.edu.au/home,2016-08-11.

[36]王富平.苏霍姆林斯基的创造教育思想[J].外国教育研究,2002,(5):19-21.

[37]Granville Grapevine(Issue5 Term3,2013)[EB/OL]http://www.granville-p.schools.nsw.edu.au/cmsresources/granville-public-school/misc//2013/9/term_3 _issue_5_week_10_ 1379636934628.pdf,2016-11-13.

[38]Granville Grapevine(Issue1 Term3,2016)[EB/OL] http://www.granville-p.schools.nsw.edu.au/cmsresources/granville-public-school/misc/2016/7/term_3_issue_1_week_2_1469680808439.pdf,2016-11-14.

[39]高曼曼.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及其启示[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版),2009,(2):157-160.

[40]Granville Grapevine(Issue1 Term2 2010)[EB/OL]. http://www.granville-p.schools.nsw.edu.au/cmsresources/granville-public-school/misc//2010/5/term_2 _issue_2_week_4_ 1318065120823.pdf,p4,2016-11-14.

[41]Aboriginal Dance Workshops[EB/OL]https://www.artsunit.nsw.edu.au/aboriginal-dance-workshops,2016-11-14.

[42]Shine Music School[EB/OL]. http://www.primarymusicinstitute.com.au/our-programs,2016-11-12.

[43]李曉雯,徐云杰.没有教科书:给孩子无限可能的澳洲教育[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87.

[44]Granville Public School[EB/OL].http://www.granville-p.schools.nsw.edu.au/class-pages/stage-1-year-1-year-2,2016-10-20.

[45]鲁雪莹. 澳大利亚基础教育阶段全国统一课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15.

编辑 朱婷婷 校对 许方舟

猜你喜欢

新州视觉艺术大纲
陈科磊、路畅、吕金鸿、于孟祺作品
不只是拼贴的视觉艺术
澳大利亚新州林火蔓延至悉尼郊区
爱“拼”有奇迹
书封与现代艺术
应试良方
澳洲新州试行新移民就业项目
新老读者现场签约加盟 新州打火机热销读者节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
2009年全国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