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争议摩擦出伟大

2017-09-04蔚静宜

世界家苑 2017年8期
关键词:哈维血液循环

蔚静宜

摘 要:史海钩沉,从哈维的血液循环论到巴斯德的细菌论,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到加洛的艾滋病毒:医学史上,充满着急湍暴流的争辩,而每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无疑都将掀开真理的面纱,甚至是一场颠覆性的驚涛骇浪革命,但比起那些波澜不惊,死气沉沉的学术研究更能推动医学的发展。本文主要对哈维与普里姆罗斯、利欧隆和解剖学家关于血液循环的争论,谈谈自己的理解。

关键词:争辩;哈维;血液循环

一、争辩背景——盖仑理论

哈维推翻的是盖仑的错误理论,基于此先介绍一下盖仑这位医学巨匠,盖仑的才学远远超过了他所生活的那个年代——公元2世纪的古希腊,继希波克拉底之后的医学权威之一,资料记载,盖仑并非基督教徒,但他对包括人体在内所有事物的结构和功能的探索使他颇受教会的欢迎,科学与宗教势力逐渐被扭成一团,彼此纠缠,而后人只要想解这个死结,往往就会触碰宗教的严惩,这一点后文也会详述。

盖仑认为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灵性,人也不例外。因此盖仑提出了“生命灵气说”,盖仑认为,肝脏产生血液,是血液之源,血液从心脏出发后流向身体四肢,血液通常只从静脉中流动,为各器官提供养分,并且消失在身体组织里,不再流回心脏。且他认为静脉血负责输送养分,动脉血就像一个充满了空气的气动系统负责将“元气”和“热量”送到全身各处。而动静脉之间必然存在着联系,于是盖仑创造性发明了“孔洞”学说,解释这些孔洞太小,用眼无法分辨,血液和元气通过这些孔洞间进行交换。

该荒谬观点,纯属纸上谈兵,令人不安的是竟被广泛应用。比如人们动脉失血的话,盖仑就让人从静脉中放血。他认为是人静脉的血太多了,以至于不得不从孔洞中流向动脉。总之,那时的人们认为所有的疾病都与血和气的分布有关,因此治疗原则是重新分布血和气。

二、哈维理论

1628年,在英国政局动荡时期,哈维的《心血运动论》出版了。尽管生不逢时,这一发现足以震惊世人。短短72页,向世人解说了心血循环——即我们今天熟知的体循环和脉循环。在这之前,他还用了将近9年的时间在他所任职的皇家医学院讲解演示。他首先对各种动物的左心室的容积进行测量,并推算出人体心脏左心室的容积为2盎司(57克)左右。假如按照心脏每小时平均收缩4200次,每收缩一次送出0.5盎司(14g)血液的话,肝脏则必须每小时生产65夸脱(约89升)的血液才行,肝脏不可能短时间产生如此多的血液,显然传统观点是荒谬的,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血液并非消耗,而是贮存起来。

此次实验中对心室的测量计算及将其应用于实际的做法开创了实验生理学的先河。哈维也因此成为实验生理学之父。他这种严谨的科学推理,比以往探索者更为清晰也有力地驳斥陈腐的观点。哈维同样也面临另外的问题:光学仪器不先进,无法发现人体四肢动、静脉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毛细血管。不过哈维还是找到了一种聪明的方法,证明血从动脉流向静脉,他将人的一只手臂用绷带紧紧勒住,然后有选择性阻止或允许血液通过。通过结扎活蛇腔静脉,哈维发现静脉会膨胀,心脏会缩小,而结扎大动脉时,心脏会因充血而膨胀,由此证明了血液从静脉流入心脏,再经动脉流出到各个组织器官。

三、争论与回应

推翻权威,必然遭到保守派攻击。从1628年《心血运动论》出版到1648年的20年间,人们对哈维的攻击此起彼伏,从未间断过。其中有我们熟知的笛卡尔,是第一篇真正从科学角度对哈维理论进行讨论,可惜他错了。在哈维的批评者中还有几位著名医生。首先是英国著名医生兼作家詹姆斯·普里姆罗斯(James Primrose)。他在1630年率先出书驳斥哈维。内容完全是对哈维理论的误解,他甚至没有做一次实验,便一味否定哈维,在他的世界观里,只有亚里士多德、盖仑。以下是他书稿中的段落:“如果我们能拜读一下盖仑、维萨里(Vesalius)、法布里修斯以及卡塞里奥(Casserius)等真正解剖学家的著作的话,就会发现他们已经为世人提供了他们曾解剖过的动物的模板。至于亚里士多德,他曾经对世间万物都做过仔细的观察,因此他的结论是毋庸置疑的……”

另一位是英国皇后的医生埃德华·梅博士。1639年所写一本书称,通过尸检,一个21岁年轻人的左心室内清清楚楚的看到一个盘起来的虫子或者是蛇。他坚持称,心室里有异物就说明血液并非循环的,否则就冲走了。而哈维推断梅博士看到的只不过是外形酷像蛇的血栓,是心脏附近的血管进入心脏形成的。巴黎医学院的院长利欧隆则认为,即使人体内的血液的确是循环流动的,但这种循环也绝非哈维所认为的那样。“我以为这种循环来自生命之血的源源不断的产生以及心脏连续不停的跳动。”他还认为假如哈维是正确的,那么人本体的肝脏岂不是要失去它作为血液来源的重要地位了吗?由此可见,那些极力反对哈维的人都是摆脱不了陈旧不堪的理论和对曾经伟人无比的崇拜。

从1628年《心血运动论》出版到1648年,这期间哈维没有公开著书回击这些攻击之词,原因包括:第一,他希望能有其他人站出来回应这种种谩骂指责,但结果却事与愿违;第二,哈维本人也不愿卷入这种争论,宁愿选择退避忍让,不与其针锋相对;第三,当时英国国内政局动荡,人人自危,哈维也不例外。在这20年里,他有一半的时间随国王流亡海外,而且在17世纪40年代初,议会派还搜查了他的住处并带走了他的实验笔记和手稿;第四,作为皇家医学会的一员,他时刻面对另外一个危机——药剂师和外科医生强烈要求在医学界获得应有的地位和权利。

在沉默了20年之后,哈维终于在1649年创作《论循环》回应他的那些攻击者们。当时针对某一问题的科学讨论都是以书信往来的形式完成的,哈维在这本书里以给利欧隆回信的形式撰写了两篇论文。第一封信写于1648-1649年,主要是针对利欧隆的驳斥的回答,内容十分详细。第二封信的开头三段和结尾一段也是在回答利欧隆的驳斥,但正文部分则是一直以来对哈维的攻击者们的一个总的回应,其中包括他从《心血运动论》一书出版后所做的4次新实验的详细介绍。哈维提出了血液循环理论,但他未能说明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是如何交换的,直到哈维去世之前的第四年,也就是《心血运动论》问世33年后,这一问题才有了答案。意大利生理学家马赛洛·马尔皮基(Marcello Malpighi)借助显微镜的帮助,发现血液并非单纯的渗透到各个组织当中,再在血管中聚集。

四、思考

对知识的追求是所有科学研究的动力,当科学与人类健康联系起来时,学者们急于新的突破。新理论必然要冲击旧理论,有时旧理论的持有者恰好是那些德高望重、名满天下的大家又或是受人敬仰、被誉为“百科全书”的亚里士多德,对于要推翻旧理论的学者无疑是一种挑战,不仅需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接受来自各方面批评和攻击,还可能因触犯宗教而遭遇灭顶之灾;像布鲁诺勇敢捍卫哥白尼日心说,惹怒了支持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地心说观点的教会,布鲁诺于1600年被活活烧死。伽利略处境稍微好一点,他在公元2世纪提出宇宙观,但在强大恐怖的教会面前放弃自己信仰而后被软禁在家,而像第一个提出产科医师在接生前必须洗手消毒的伊格纳茨·塞麦尔维斯(Ignaz Semmelweis)不仅被医院开除而且最终横死在精神病院里。

哈维幸运的避免了这些酷刑,窃以为有三点:第一,他侥幸生活在并不信奉天主教的英国;第二,哈维在1618年成为詹姆斯国王的私人医生之一,作为宫廷界御医,哈维不仅享有更好声誉,他还有着一些特权,他应国王要求,给英国已故老人做人体解剖,确定他不是老死而是胸膜炎病死;第三,面对批评抨击的态度,既能忍辱负重,亦可于适当之时予以反击。从哈维的经典争议中看出,科学的巨大进步从争议中获益,而那些被攻击的人要为他们的发现,发明,信仰和新的想法付出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今天回顾那些血雨腥风的历史,应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激那些研究者的孜孜以求与坚持。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医学部)

猜你喜欢

哈维血液循环
打招呼
打招呼
夹在书里的爱
直立性眩晕怎么办?
红衣少年
道歉
胃口不好可能因为鞋挤脚
针灸、熏蒸、汤药三联结合功能锻炼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利用建模学习 落实概念教学
中医药外治烧烫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