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带动唱”教学方法在初中音乐课堂的应用

2017-09-04刘洁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7年8期
关键词:茉莉花音乐作品教学方法

刘洁

在传统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惯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状态,难以真正展现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意识。“带动唱”是一个新颖的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将歌曲歌词加以适当改动教给学生,使他们可以在符合歌词的动作中记住歌曲。“带动唱”的表演特点为用简单手势和夸张的肢体语言来解释歌词,在表演时极具号召,常要求观看者一起参与表演和互动。其目的是活跃现场气氛,增强表演的亲和力,营造表演氛围。随着网络媒体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初中音乐教师使用“带动唱”教学方法,能够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让他们在学习中态度变得积极主动,并成为音乐学习的生成者与编创者。

一、规避枯燥动作训练,倡导音乐学习自由

在初中音樂课堂上应用“带动唱”教学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表现肢体动作,以此培养他们的音乐表达能力,并不是对音乐作品本身的动作表现。“带动唱”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和学习乐趣,在教师引导下他们能够根据个人内心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体会,自主编创出独特别致的音乐作品。

如,在《龙的传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先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歌曲让学生产生初步感受,思考问题:关于龙,你们都知道些什么?谁知道歌词中的“龙的传人”指的是什么人?通过组织学生欣赏歌曲,顺利引入新课。教师可以讲授一些关于龙的相关知识,包括在本歌曲中龙指的是长城,以及龙来历、形象。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把歌曲旋律与歌词搭配轻声吟唱,进一步理解歌词的含义,让他们有感情地朗诵歌词,体会歌曲中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动作编创环节,教师可提醒学生在偶数小节处,用脚、腿、掌、指等活动方式为歌曲演唱进行伴奏,并联想到龙的形象,可将龙的一些经典动作或姿态融入其中,实现“带动唱”。

二、音乐教师悉心引导,尊重学生之间差异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自身素质有着显著差异,对“带动唱”这一新型教学方法难以完全理解和适应,这就要求教师悉心引导,尊重他们之间差异性。为此,初中音乐教师可播放大量的歌舞视频展开“带动唱”教学,并根据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元素进行感染,引导他们敢于自我尝试和接受挑战,以充分展现个性特点。

如,在学习《茉莉芬芳》这首歌曲时,教师可以以歌剧《图兰多》的传奇故事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了解茉莉花的特点。接着,教师多点着手,以学生对多种版本的《茉莉花》的比较欣赏为中心,螺旋式上升拓宽知识面,使其感受歌曲的无穷魅力。包括江苏民歌《茉莉花》,要求学生边听边留意歌词,歌词中是怎样赞美茉莉花的?聆听器乐曲萨克斯和钢琴版的《茉莉花》,让他们谈谈听后的个人感受;以及欣赏舞蹈《茉莉花》中的精彩片段,议论观后感。通过对多个版本的赏析让学生自由编创,从而形成百花齐放的音乐学习方向。

三、提高课堂驾驭能力,要用赏识眼光看待学生

学生在进行自我编创歌曲和动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较为“怪异”的行为。面对这种现象,教师不能直接地训斥或批评学生,也不能在他们面前表现得满不在乎,而是应当和学生进行深入交流与沟通,尝试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想法和感受,以及想要表达的动作或情感。

使用这样的课堂教学形式,学生在编创歌曲时就不会出现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并通过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使其更加充满自信,认真编创。同时,初中音乐教师在应用“带动唱”教学方法时需不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由于学生的思维表现形式通常是多样化的,提出的问题也比较多,教师只有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才能够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对策,以此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和消除疑惑。另外,对于学生编创出的音乐作品,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和表现突出的地方,并对作品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尊重学生的努力成果,让他们形成喜欢创作的思想意识,并以个人创作出音乐作品为荣。

在初中音乐课堂上应用“带动唱”教学方法,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性音乐知识以后,引导学生对歌曲进行自主改编或创编,不仅可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沙河中学)

猜你喜欢

茉莉花音乐作品教学方法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