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玩竹雕的情怀与雅趣

2017-09-03辑录

藏天下 2017年3期
关键词:竹雕文玩嘉定

辑录/海 鹰

文玩竹雕的情怀与雅趣

辑录/海 鹰

◎《快乐能长寿》

古时士人于仕隐的同时,还追求一种“心无驰猎之劳,身无牵臂之役”的平顺和谐、雍容典雅的生活美,各式书斋清供、文房器玩,都是这种价值取向的外在表露。

其中有一些只适合把玩,或者放在几案上彰显主人情趣修养、并无太大实用性的玩件,因具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又寄寓着个人的文化趣味,尤其受到文人们的青睐。这其中,竹雕艺术品就是一个角色。

中国盛产竹子,尤其在南方,更是竹的渊薮。唐人吴筠在《竹赋》中说:“叶森散以翠错,茎鲜修而琼洁。”竹,给人以消魄的美感;竹,又以虚心高洁的品格,备受中国历代文人雅士的推崇,成为文人墨客吟诗绘画的对象,也直接催生了竹雕艺术。

早在唐宋时期,竹雕技艺就流行于南方各地,工匠利用竹根、竹节、竹片,根据自然造型,摹物取态,创作出各式器玩,专供人们闲暇时把玩欣赏,如荸荠、莲蓬、佛手、花卉、动物等。

也有出自现实生活之外的题材,如神话人物、寓言故事等,大者不过尺,小者盈盈一握,精雕细琢,极富艺术造诣。

人们空闲无事的时候,持于手中把玩摩挲,一则平衡内心,去除杂念,在现实当中享受一点美与和谐,同时也可以令思想获得陶冶,身心得到修炼,是追求悠闲自适生活情趣的一种乐事。

制作竹雕,多选用生长期为三四年的竹子,经过工艺处理后,色黄温润,有一种光洁如象牙般的美感。并且随着年代的推移,和人长期的把玩抚弄,竹雕的颜色会逐渐转变为金黄色或琥珀红,有着近似红木的质感,显得古雅美观。

巧手匠人则因材施艺,运用丰富的想象力进行构思设计,采用浮雕、透雕、镂雕、圆雕等技法,力求造型的饱满与均衡,使之线条自然流畅,栩栩如生。

◎《龙凤呈祥》

◎《游戏图》

明代中期,竹雕艺术兴盛,根据地域和技法方面的不同,分出金陵、嘉定两派,并产生了一批有详细记载可考的竹雕名家——金陵(今南京)人濮仲谦擅浅雕,开创金陵派;嘉定人朱松邻另开蹊径,以深刻的刀法创立了嘉定派;明末清初,又出现以留青技法扬名的浙江嘉兴人张希黄。

到了清代道光年间,名匠汤硕年、吴玉田又合三派为一家,竹雕也是日趋完美,成为了众多玩家竞相追逐的工艺品。

乾嘉时人金元钰的《竹人录》曰:“前人制作至今日少,得者须椟以文木,间二三年将桐油细刷一次,即用棉布揩净,取其润泽不枯。如遇风日燥烈,不可出玩,防损裂也。其红色如琥珀者上,鹅油色者并足宝贵,黑为下。收藏得地,三松制作至今完好,谁谓非千百年物耶。”

清代中期,传世的竹雕就已被人广为收藏,人们置于木盒中,每隔两三年就拿出来用桐油养护一次,上油后马上用棉布抹干,不使竹雕吸附太多的油,导致损裂。在当时,文人雅士对竹雕就已是钟爱有加。直到今天,竹雕仍然是生机盎然的民间工艺。

◎《圣钵》

相对于其他门类的竹制品,竹雕的装饰意味胜过实用价值,是千百年来匠人们借由竹材的有限天地,相互竞美争奇的一种艺术表现。

如今的竹雕作品,有的雕刻简练、古朴大方,有的精工细作、纹饰繁密,变幻无穷。无论是与其他竹制品相比,还是较之更为普及的陶瓷、织锦,它都居于“小众”地位。

但竹雕的美集结了中国人独有的爱竹情怀、生活哲理、文人雅趣和精工巧思,因此,虽有人说竹雕是小品,但可以肯定的是“虽小道,亦有可观焉”。

责任编辑 陆青剑

猜你喜欢

竹雕文玩嘉定
周桂新竹雕作品《蜻蜓之音》
张焱:让玉米成为文玩界新宠
非物质文化遗产
——嘉定竹刻
文玩核桃嫁接技术
竹里乾坤,形色无边
——袁牧竹雕作品欣赏
适合春季把玩的文玩
天水竹雕的艺术工艺
竹雕的收藏攻略
明成化唱本嘉定出土记
小记者在行动
——小记者在超市宣扬“感恩环卫”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