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课前预学存在的问题与思考

2017-09-01王治友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问题策略

王治友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素质教育新课改逐渐的深入,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着全面化的改革。小学教学当中,都需要对课前的预学过程加以重视,通过适当的预学方式能让学生的知识掌握更加牢靠,对于学生的后期知识理解程度提升也能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小学课前预学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希望为小学的教学开展提供一些有益保障。

【关键词】课前预学;问题;策略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主动的进行学习,发挥出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当前教师所面临的重大挑战。小学生活泼好动,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给教师提出了更多的难题。下面将对小学课前预学存在的问题及方法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分析。

一、课前预学的界定及意义

学习活动本身是一个具有规律性的活动,学生需要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提前的学习和接触,促使自我能对新知识有初步的了解和认知。预学方式是一种独立的学习方式,是学生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和目标来对教材所进行的思考和分析,从而得到自我的提升。在预学的过程中需要按照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首先要是要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让学生主动的尝试构建知识理解体系,达到自学的目的。同时要保证预习的时间是在课前完成的。其次,预学的内容是教師正式上课所教授的内容或者相关的内容,以便于能起到预习的作用[1]。此外,预学是一个比较有序的过程,需要按照适当的规范进行展开,保证能为正式的学习提供相应的基础准备。总体来说,在教育当中预学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不仅能让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缓解,也能让学生更好的解决生活当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对于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和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学课前预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学生不懂得如何预学。当前阶段我国小学教育中普遍是开展预学环节的,但很多学生对于课前的预学是不理解的,缺少主动学习的意识,一般都是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完全不会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导致预学效果不太理想。比如在学习《珍珠鸟》这节课之前,教师会要求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进行相关资料查阅。如果学生只是大概阅读,就无法体会作者和珍珠鸟和谐共处的氛围,无法体会到课文的深层含义,相应的预学也只是流于表面。

第二,一些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不够明确。教师通常只告诉学生我们下一节课要学习什么样的内容,然后让大家回家预习。这样的方式导致学生是难以理解学习目标的,并且也不能促使他们养成好的习惯和思维模式,对未来的发展来说是十分不利的。比如在学习《少年闰土》之前,许多教师只是让学生阅读课文,没有让学生了解社会环境,思考闰土的前后变化,学生的预学也只会是浮于表面,预学效率比较低。

三、小学课前预学的开展对策

(一)积极的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

学生的预习过程基本上都是在家庭环境当中完成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开展预学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与学生的家长之间进行沟通。学生在家庭当中进行了预学,他们才会逐渐的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在听课的过程当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长期以往对于学生的学习习惯培养也是十分重要的,这个习惯将伴随学生一生,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条件[2]。在预学当中教师一定要对学生进行明确的目的规划,并且要求家长要给予学生适当的监督和检查,但不能进行讲解,以便于学生能形成自己的思想,为后期学习效果提升做出保障。比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的之前,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在课前学习相关的知识,了解小蝌蚪和青蛙的关系,并且查找相应的图片。同时还需要跟学生的家长沟通,指导家长配合学生搜集资料,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给学生提供正确的预学方法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进行预学的引导当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预学方法加以指导,促使学生能对知识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最为基本的预学方法就是“一读、二想、三记录”。首先要对所学习的内容进行基本的阅读,了解到学习的概况是什么,然后对概念和规律性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反复阅读,这个过程中可以用横线等来标记一下重点部分[3]。第二是要寻找方法,找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课后的习题进行适当的分析,先将课本上的答案盖起来,然后自己找方法试着解决问题,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全面的体现,并且也能让学生逐渐的找到学习的规律,从而促使新的知识体系得到构建。这种方法适合于数学课前预学,让学生在无教师指导的状况下自我学习构建知识;此外,需要对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疑惑等进行记录。这个过程是自我检测的一个过程,主要是将自己的认识和规律等进行明确的划分,从而表达出自己的感悟和理解。比如,在学习《揠苗助长》之前,教师需要让学生首先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反复阅读,了解人物心理。其次,找出《揠苗助长》这个课文中的生字和生词,找出课文的关键语句。通过反复的阅读和体会总结文章的信心思想,进而达到预学的目的。第三教师课前给学生设计有针对性的预习提卡,帮助学生在教师预定的范围进行有目的的预学。这样学生直奔主题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但是制约了学生创造新思维的发展。

(三)及时进行检查评价

在学生预学过以后教师需要适当的对学生的预学效果进行相应的检查,然后给予学生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在检查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采取全面检查方式,另一方面也可以采取同学之间相互检查的方式,或者小组检查方式来进行,促使检查能实现多样性。而在最终的评价当中,教师则需要多实施表扬策略,让学生将优秀的预习本在同学当中传阅,让学生吸取当中的优点,并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比如,学生在预习白居易的《草》之后,教师可以点名让学生解释课文每句话的意思,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背诵,并且在课堂中检测,可以组织各个小组之间进行背诵比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容易的吸收相关知识。

四、结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的课前预学工作显得格外的重要。作为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性。在日常学习当中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来让学生进行预学。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起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将课前预学当做一种习惯,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林.小学语文教学中预习方案的设计和使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4,(35):74—78.

[2]岳素珍.小学高年级语文预习指导初探[J].教育导刊,2015,(01):77—80.

[3]兰祖兴.引导学生预习促进自主发展——小学语文预习例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4,(11):21—24.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