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道生物遗传题引起的教学思考

2017-09-01宋培培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图解染色体遗传

宋培培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遗传与进化”中的内容,是必修2课本有关遗传规律知识的核心概念。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以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内容既能巩固遗传学的两大基本定律,不仅使学生加深对遗传物质基础这一概念的深层理解,又能为学习生物的变异及人类遗传病等相关知识做好铺垫。使学生学会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运用遗传规律去分析、预测,并设法求证,最后产生科学的结论

本节内容在整本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是高中生物遗传部分的重点,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今年的高考题就出现了涉及本节内容的题目。

1案例分析

1.1原题重现

Ⅰ.(12分)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蠶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

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 对t,G对g为显性。

1.1.1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 X 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蚕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雄性蚕产丝多,天然绿色蚕丝销路好,现有下列基因型的雄、雌亲本:GGZtW、GgZtW、ggZtW、GGZTW、GGZTZt、ggZTZt、ggZtZt、GgZtZt,请设计一个杂交组合,利用幼蚕体色油质透明区别的特点,从F1中选择结天然绿色蚕的雄蚕用用生产(用遗传图解和必要的文字表述)。

1.2分析思考

本题考查了学生运用自由组合定律去解释遗传杂交现象的问题分析能力,以及利用伴性遗传知识去解决饲养业性别决定的实际应用问题,具体涉及基因型分析、概率推导、遗传图解绘制等知识检测。从上面的表格显示的调查结果看,在失分点上,高一学生在学完遗传规律以及遗传物质基础以后,大部分学生遗传规律的应用掌握的还算不错,而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相关知识点,高一学生的失分率是60.14%,高三考生的失分率是37.63%,说明这方面的知识点虽然是考试大纲中明确的重难点,但是一部分学生仍然掌握得不是特别好。那么如何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握住教学重点,运用科学的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会学生解题技巧,下面谈谈我的一些看法。

2伴性遗传

2.1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又称性连锁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伴随性别而传递的,因此是与性别有密切联系的一种遗传方式。伴性遗传有两个特点,一是正反交结果不同,二是后代性状与性别有关,表现为交叉现象。如课本中提到的红绿色盲以及抗维生素D佝偻病,在教学中着重带着学生仔细分析这两种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为后面解决实际问题作基础。

2.2学习策略

2.2.1思维策略:自主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开始伴性遗传的学习,道尔顿的故事作为开场白,引起学生的兴趣,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运用记忆策略,回顾基因在染色体上相关知识概念,利用思维的开阔性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注意不同层次的学生推理方式和选择信息的方式不同,知识点讲解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比如启发式提问:这种遗传方式跟性别有没有关系,(有),那么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呢?这样的层层提问方式对于培养学生逆向思维和逻辑性思维能力很有帮助。

2.2.2精加工策略:找出系谱图中重要信息。在教会学生分析红绿色盲特征之前,课本的34页下面给出资料分析: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给出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比如,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区别,仔细观察遗传图谱,自己先尝试着分析判断,在草稿纸上画一画,从给出的遗传图谱中找出重要的信息。

2.2.3合作学习策略:分小组分析遗传规律。高考题的遗传部分考查的不仅是相关规律的应用,还有遗传图解的写法以及必要的文字叙述,所以课堂上应给出适当的时间训练学生写出正确遗传图解格式的能力。在分析红绿色盲遗传特点时,可结合课本上给出的填空题,写出不同双亲组合的遗传图解。先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每人都能陈述自己观点,同时也吸收他人观点,相互合作,相互影响,对某一问题作出正确结论,共同完成课本上的遗传图解,再请小组派代表把结果写到黑板上,根据写出的每一个遗传图解,请学生思考分析出图解中蕴含的遗传规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互相借鉴学习技巧,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写出6种婚配方式:(注意学生遗传图解格式的准确性严谨性)

根据学生写出的遗传图解,师生共同总结出遗传规律:

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②一般地说,色盲基因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传给他的外孙,在遗传学上称为交叉遗传;③母病,则其父其子必病。

3性别决定(ZW型)及其生产应用的学习策略

3.1主动参与学习策略:进行讨论

在学生具体、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自主的思考,才能从大量具体的事实中抽象出所包含的共同因素,通过自我抽象概括过程,才能形成明确的判断,揭示规律。因此,在掌握了伴性遗传的一般特点以后,再创设情境,提供事实,设置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分析、推理、以形成正确的判断。

例如:如何在生产中根据羽毛的性状表现分辨出雌性和雄性的幼鸡?

3.2逻辑性思维策略:分析、解决问题

在认真研究、分析、学习完红绿色盲以及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以后,引导学生从中汲取营养,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例如:首先把芦花鸡和非芦花鸡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5种情况补充完整。

接着分析:在数量足够大的鸡群中,若只考虑鸡的芦花和非芦花这一对相对性状,芦花鸡的雌雄个体和非芦花鸡的雌雄个体随机相互交配,交配方式共有6种,即:a:ZBZB×ZBW;b:ZBZB×ZbW;c:ZBZb×ZBW;d:ZBZb×ZbW;e:ZbZb×ZBW;f:ZbZb×ZbW。学生通过推理分析,不难得出:e:ZbZb×ZBW这种组合方式将性别与性状表现特征联系起来,可以从子代雏鸡中根据羽毛的颜色一下子判断出其性别。(请学生写出具体遗传图解)

3.3元认知策略:拓展训练

由认知上升到元认知阶段既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再认,也是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训练解题技巧的培养,可以通过选取代表性的习题训练作进一步的巩固。

3.3.1设有两个无角的雌羊和雄羊交配,所生产的雄羊有一半是有角的,但生产的雌羊全是无角的,试写出亲本的基因型,并作出解释。

3.3.2一个性反转的芦花(B显性基因)“公鸡”,与性反转的非芦花(b隐性基因)母鸡交配,其后代雌鸡和雄鸡羽毛花纹?雌雄比例如何?

参考文献:

[1]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2009.必修2《遗传与进化》.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34-38(书).

[2]王亚馥,戴灼华主编.遗传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祁彦凯.中国期刊网.《浅谈性别决定方式及应用》,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解染色体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还有什么会遗传?
多一条X染色体,寿命会更长
为什么男性要有一条X染色体?
为什么他们这么会唱?别闹!音乐细胞需要遗传的!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
真假三体的遗传题题型探析
能忍的人寿命长
图解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