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李白山水诗写意画的艺术特色

2017-09-01赵宗权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写意山水诗李白

赵宗权

【摘 要】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的中国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他少年博学,喜欢隐居山林,求仙学道,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青年好仙“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遍历祖国的名山大川,追求功名三十八载。仕途上的坎坷使他一生过着动荡不定的生活,非凡的经历成就了他许多壮丽的山水诗篇。李白的山水诗如同自己乐观、豪放、独立,自由的个性,题材多样、表现方法独特、境界独僻,风格迥异,独成一家。

【关键词】李白;山水诗;写意;技巧

中国古代山水诗创作,从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到南朝宋代诗人谢灵运,谢朓以至唐代诗人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经历了三百多年的漫长发展过程。这期间山水诗继承传统,多取材山水田园,诗风或平和冲淡,或空灵淡远。“诗仙”李白的横空出世,以其非凡的自负与自信,狂傲独立的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作的浪漫情怀,一改传统山水诗风。其文笔恣肆自由,情感云涌澎湃和想象神奇壮丽,既有浩瀚的气势,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将中国写意画的纵笔挥洒,墨彩飞扬,以形写神,托物言志的艺术手法表现得淋漓精致。李白的山水诗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可以说是异军突起,境界独僻,风格迥异,独成一家。现对李白山水诗写意画的表现方法作一探讨。

一、李白山水诗多以雄伟奇险的山水为题材来表达其张扬的个性

李白的诗歌表现题材丰富多样,山水诗是其众多诗歌中最具特色的杰作,也最能体现其渴求不受约束的自由人生和任随自然,融入自然的在山水情结。

李白在诗中描绘的山水常常是雄伟奇险的山川,这与他那叛逆不羁的性格相契合。如诗人对黄河的描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身骑白鼋不敢渡,金高南山买君顾(《赠裴十四》)”。黄河的雄壮在诗人笔下构成了一副令人惊心动魄的画面。诗人借黄河之水写世事的险恶、自己博大的胸怀与坚强不屈的意志。这两首诗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李白桀骜不驯的性格:一方面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现波折后,又流露出的纵情享乐之情。又如诗人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以仰视角度写庐山“瀑布相望”、“银河倒挂”、“翠影映月”、“鸟飞不到”的雄奇风光,又以俯视角度,写长江“茫茫东去”、“黄云万里”、“九派流雪”的雄伟气势。诗人飘然于庐山,以楚狂自比,淡漠政治,感叹浮生若萝,盛事难再,寄隐求仙访道,超脱现实的心情。全诗想象丰富,境界开阔,给人以雄奇的美感享受。

“海水落眼前,天光遥空碧。千峰争攒聚,万壑绝凌历。”(《游泰山六首》其五)写出了泰山之雄壮。

李白山水诗雄伟奇险的选材特点,其实也正是其双重性格的再现。即上层社会中傲岸不屈、具有鲜明叛逆性格的李白与下层社会中飘逸洒脱、追求自然,同时又想报国立业的李白之间的矛盾再现。这正是我们对他的山水诗选材进行分析的原由。

二、李白山水诗运用写意画泼墨式的表现手法来表达其壮志情怀

李白山水诗,在大量吸收齐梁清词丽句的基础上,将山水的清空之美进一步提纯和净化,同时融会盛唐众家诗境,纵笔挥洒,通过墨彩飞扬的山水之形,寄托诗人内心的苦闷和远大的理想。因而,他笔下的自然山水便成为自然风光、主观感受和超自然仙境的统一体。既再现了自然山水,又高于真实山水,主客体相统一,内情外景相融会,具有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如“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的诗句,把汹涌澎湃,一泻千里的黄河之形,把人们的震撼和惊愕之情表达的淋漓盡致。“一风三日吹倒山,白浪高于瓦官阁”(《横江词》)的诗句,诗人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恰到好处地描绘出狂风骤起、怒江迭浪的横江形象。“挂流三千丈,喷壑数十里”(《望庐山瀑布》其一);“如若飞电来,隐若白虹起”(《望庐山瀑布》其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等诗句,作者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方法,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外在形象和内在神韵。还有“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渲豗,碰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等诗句,将峰的高,壁的绝、水的急刻画得有声有色,展现在人们面前的俨然是一幅幅泼墨式的山水画卷。诗人将政治上的苦闷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融入到了横涂竖抹、干脆利落的山水画卷之中。

三、运用中国写意画的构图意境来表达诗人飘逸超脱的心境

李白山水诗具有中国写意画“以神托形,以小托大;景淡情浓,物我相契;重实求虚,虚实结合”的特点。“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这首诗通过对云霞炊烟,远山近水,橘柚梧桐,虚虚实实,亦真亦幻描绘,一幅苍茫壮阔的江城秋色图立现眼前。诗句意境深远,准确地表达出了一个失意之人重登谢楼,秋色伤怀,发思古而寄幽情于山水,飘逸超脱的心境。诗中丰富的想像与奔腾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

李白山水诗运用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一些不同方位,不同视角的景色集中在同一组诗中,使诗的内容更加丰富,意境更加深远。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诗句,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出天姥山的高,却用中国山水画散点透视的构图方法,将一些不同方位,不同视角的景色集中在同画面中,通过比较与衬托把高峻挺拔、时隐时现的天姥山写得淋漓尽致,仿佛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唤起了我们的幻想,紧紧地跟着诗人思想一步步地向梦幻境界飞去。还有《游泰山六首》,以登山为中轴线运用超然的宇宙观和独特的时空透视,将“北望群峰奇绝”、“绝顶望东海”、“南天门迎青风”、“日观峰扣云关”等泰山万象于方寸,驰思结韵于毫端,以写意山水的构图方法绘出了有声有色的画卷,显示了李白诗歌独有的豪放风格。

山水是自然的山水,李白赋予了它个性,使其成为自己个性再现的山水。他用那“惊风雨,泣鬼神”的妙笔,将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不假雕饰的展现在众人面前,既忠于自然又高于自然。这与他的性格是密切相关的,他狂放的个性,开阔的胸襟,非凡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敏锐的感受使自然山水更加壮丽辉煌,更增添了山水的诗情画意。

李白诗作该风格的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和诗人的个性特征是分不开的。首先,唐王朝三教并行,尤尊老庄,熟读老庄是唐人必修课业,崇尚自然是盛唐普遍的文学思潮,李白也不例外。其次,盛唐的李白,具有“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他运用自己非凡的才华,在漫游途中,挥就了大量的真情实感,真山真水的自然美的光辉诗篇,表达了自己积极处世的态度和对祖国大好河山、对生活的执着热爱。他笔下气势雄伟、神奇秀丽的华夏山水,显示的不仅仅是他独特的审美情趣,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了盛唐时代个性解放的潮流。

李白山水诗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气势奔放,艺术手法豪放、浪漫、夸张、写意具有独创性。其伟大的人格和对理想地不懈追求,以及那些不朽的千古绝唱,使他成为中国最伟大的诗人。其思想、艺术成就值得后人去研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林家英.《李白研究》.甘肃自考委编印兰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程郁缀.《唐诗宋词》.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李白诗选》.复旦大学古典文学教研组

[4]乔象钟.《论李白的山水诗》

[5]裴斐.《谈李白的游仙诗》江汉论坛,1980年05期

[6]韩式朋.《李白山水诗的写意特征》endprint

猜你喜欢

写意山水诗李白
谢灵运山水诗的个体性探究
瞻谢公亭
诗仙李白的归宿
中国传统人物画《威武鲁提辖》创作
工笔画中的“写意”性表现载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简论谢灵运与柳宗元山水诗思想内容之异同
浅析谢灵运山水诗的艺术境界
倒下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