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美术鉴赏教学中图像学的应用探讨

2017-09-01赵生杰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图像学美术鉴赏应用分析

赵生杰

【摘 要】美术鉴赏课程在中职美术教育中占有一定地位,图像学作为美术鉴赏教学方法之一,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发挥极大的作用。中职美术鉴赏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鉴赏能力,深化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思考,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本文首先阐述美术鉴赏与图像学的关系;其次,分析中职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最后,论述中职美术鉴赏教学中图像学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图像学;中职美术课程;美术鉴赏;应用分析

随着艺术潮流不断地演变,艺术形式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中职美术课程教育从只教授美术理论课程,向教授美术鉴赏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美术思考的方面转变,从美术作品的角度理解和学习美术的理论知识。美学鉴赏课程与绘画、工艺美术、雕塑、建筑艺术有机结合,构成相对完整的中职美术教学体系,学习美术鉴赏课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思考,理解作者当时创作艺术品的思想感情,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民素质发展。

一、图像学在美术鉴赏课程运用的意义

(1)图像能够直观的展现美术鉴赏的理论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技能的兴趣。

(2)能够促进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深入思考,了解艺术作品的创作意图与本质。

(3)图像学知识在美术鉴赏课程中的运用,丰富教学形式且使得理论知识图像化,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二、中职美术鉴赏课程现状分析

中职美术鉴赏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艺术欣赏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方面发展,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可见,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中职美术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美术知识和创新思维的开发,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使得美术鉴赏课出现诸多问题。

1.中职院校对美术鉴赏课程重视程度较低

中国的教育体系存在重视语数外等文化课程的弊端。在中职学校教育中也不例外,导致美术这门课程处在教育科目的边缘,可有可无,在学校教学课程安排上就不注重美术课程的安排,或者说根本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美术课程形同虚设,完全没有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化发展的作用,学生美术的基本素养得不到培养。

学校做为整个教学课程的主导者,在教学课程安排工作中就忽视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安排,没有达到国家对美术教育的要求。学校整体的教育思想古板守旧,没有正确认识到美术这门课程真正的重要性,导致学校上下都对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度较低。

2.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方法单调,教学质量差

有些中职院校虽然开设美术鉴赏这门课程,但是由于美术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讲解美术课本,教学方法单一,上课形式以老师主讲,学生被动接受美术鉴赏知识,在美术鉴赏活动中参与度较低,无法真正提起学生学习兴趣。

国家新课标明确规定,学校开设美术鉴赏课程,除实践艺术的承担作用,以及对艺术表现力和艺术创作的各种工具的使用,还要教授学生得到艺术感知和艺术欣赏评价的能力,发展学生个人学习潜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全面发展人文科学的能力。大多中职院校都只做到传授基础知识但是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就稍微逊色。

3.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老师作为学习活动中的引导者,不能占据主体地位,呼市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职责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对课程的组织和管理,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运用教学方法,调动课堂学习氛围,增加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主动性。

教师在教授美术鉴赏知识时要适当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课程,引导学生细心观察美术作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图像学在中职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

图像学作为一个理论学科,是当代世界艺术史学研究的主要流派之一,运用图像学在美术鉴赏课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艺术作品的深层含义,使学生掌握艺术作品的审美本质;美术鉴赏课程作为运用学生生活经验、情感态度、美术基础知识通过一定的思维分析的认知活动,在中职的美术鉴赏课程中,存在学生审美能力与其分析判断能力不相符,对于一件美术作品的认知缺乏个性,或者仅仅只是照着课本机械性的读关于作品的鉴赏文字,照本宣科,并没有通过大脑思考,笔者认为正确的引导方式,才能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1.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程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职美术鉴赏课程通过使用图像学手段展示理论性知识,将所鉴赏的作品细致地在学生面前展现出来,使学生充分理解美术作品。在美术鉴赏课堂上,激发学生歇息美术鉴赏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融入美术作品的鉴赏活动中,自主的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

教师可以将某件艺术作品的现实意义与抽象意义融合到图像中,在讲解的同时激发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用图像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的兴趣,达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目的。

2.从视觉感官上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

要创新美术鉴赏课程的上课形式,一改陈旧的根据书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利用影像资料、图片、音乐等多种内容丰富教学形式,使学生通过听觉、视觉等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艺术作品的本质,从而达到良好的欣赏效果。这也是基于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观点而得出的措施,从视听觉上初步感受艺术作品,对作品的题材、形式、线条、色彩等有直接的感受。

3.探究美术作品的象征意义,挖掘其本质意义

进过初步的视觉、听觉认识艺术作品后,再结合自身情感体验,用过分析图像中的故事和寓意,领悟其中背后的隐藏意义,理解作品背后的象征意义,对于作品的主题题材的深刻理解,联系作品的结构、内容,充分认识艺术作品。

了解作品的象征意义后,就要根据老师所指点和讲解关于作品的作者基本介绍、创作时期的社会背景、经济发展等多方面进行学习,对作者创作这个作品的本质意义进行分析理解。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空前提高,图像在人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因此,在中职美术教育应用图像学的相关知识来讲解美术鉴赏课程,使得图像与教学情境充分融合,转换复杂的教学内容成简单的知识结构,激发学生对美术鉴赏的兴趣,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促使学生职业方向专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雅锋.图像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运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2]陈娜.图像学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的应用解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5(19):136.

[3]相毅敏.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课件的使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1(03).

[4]张瑞琴.如何优化高中美术鉴赏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3(12).

[5]唐忠.如何上好高中美术鉴赏课[J].新课程论坛,2011(17).

[6]闫庆来.美术文化传统内涵论[J].艺术百家,2011(1).

[7]脱继强.美术鉴赏教学中不容忽略的几项构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9).

[8]罗丹述,傅雷译.罗丹艺术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9]王大根.美术教学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的文化矛盾[M].上海:三联书店,1989.156.

[11]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M].上海:三聯书店,1996.下卷904.

[12]周渝.画家的画室——一个隐含社会变革进步理想的真实寓言[J].新美术,20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图像学美术鉴赏应用分析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师生互动的探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校通识课程《美术鉴赏》双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职业中学美术鉴赏课教学探微
新型传感器在汽车技术中的应用分析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