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文本阅读“一路花香”

2017-09-01姚晓华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语文素养激发兴趣

姚晓华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近年来,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文本阅读方法不断推陈出新,阅读教学质量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笔者将立足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具体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文本阅读;激发兴趣;语文素养

文本,狭义上指一篇课文,广义上即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书面或口头的言语材料。而文本阅读教学,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理解文本内容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也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能力。因此,文本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如何提高文本阅读教学质量也成为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但是,目前在文本阅读教学中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学生缺乏自主阅读兴趣,教师越俎代庖地“讲读”现象依然比比皆是,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实现文本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笔者认为学生对文本阅读缺乏兴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首先,很多师生对文本阅读教学的概念存在误解,仅仅将文本作为承载某种意识形态的工具,将文本创作的内容“道德化”,忽视了文本自身的艺术美,语文教学变成了“思想品德课”,课堂显得枯燥无味。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对话”形式,曲解“阅读是个性化行为”的教学内涵,这导致了很多文本阅读课堂成为“自由交谈课堂”,没主题,没标准,仅仅是为了说话而说话,使得文本的潜在价值得不到应有的挖掘。此外,在阅读教学中缺乏互动,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难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为此,全国的很多教材针对上述问题对内容进行了改革,在素质教学的大背景下,将文本阅读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充分发挥文本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哪些方法,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阅读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是十分必要的。小学生年龄小,“难以集中注意力,但是对新鲜事物又充满好奇心”,是他们特有的年龄阶段性格特征。因此,“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课堂导语的设计,将是激发学生深入进行文本阅读的关键。

苏教版语文教材不仅有大量的充满趣味的经典语言、成语故事、童话等,而且文本的表达形式也是多种多样,有对话形式、有记叙形式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充分根据文体的特点来设计导语。

比如:在《祁黄羊》一课,有位老师这样导入:

师:我们认识了很多历史人物,比如越王勾践,他让我们想到了一个成语——“卧薪尝胆”、“忍辱负重”;说到林则徐,我们会想到一段历史——“虎门销烟”、“忧国忧民”;说到祁黄羊,我们想到的是——“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 。

师:祁黄羊的故事是在对话中展开的,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品读人物的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吧,我们不仅要“闻其声”,还要“感其心”。

教师以相关的历史名人與典型事例相结合的句式导入新课,排比式的导入不仅增强了气势,而且一下子就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促进学生深度阅读的兴趣。

苏教版教材题材独特,内容各异,教学中教师根据文体特征,有时,可以采用讲故事、猜谜语、设置悬念、介绍创作背景等等的方式导入,只要导语导得好,导得妙,就一定能导出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自主思维,提升阅读效率

教材是教学的媒介,是引玉的“砖”,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材是学习的例子,是教学的凭借。”苏教版里选用的课文大都是编者精心挑选的名家之作。因此,我们要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就必须充分利用好手中这宝贵的资源。文本阅读对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方面有着巨大的教学优势,苏教版语文教材恰恰利用了这一点,在学习过程上,循序渐进,将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思考相结合,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比如:在《长征》一课教学时,老师在课前提出以下问题:这首诗用艺术手法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你最欣赏其中的哪一幅图?说说理由。这几个问题,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示了方向,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苏教版五年级《师恩难忘》一文中,作者刘绍棠自述田老师每堂课都要给学生讲一个小故事,而教师可以趁此机会,通过引用一些与文本阅读内容相关的小故事,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思考;在二年级《沉香救母》(一)(二)两篇文章,在刻画人物情感方面别出心裁,而教师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比如,“沉香得知母亲被压在华山之下有什么表现?”“沉香父亲看出沉香心事后是什么样的心情?”这些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与效率。

三、引用多媒体,展现文本艺术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融合是时下相当流行的课题。多媒体集声、形、色、态等优势,对营造活泼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可以适当地利用多媒体将抽象的教学内容变成可见、可听、可感知的形象,生动地展现文本内容的艺术魅力,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文本阅读的内容,创设阅读情境,有利于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悟文本的情感。如:教学《海底世界》,教师先让学生欣赏大海美图,然后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那么,大海深处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要带大家一起潜入海底,去探索那奇妙的海底世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伴随着优美的旋律,课件展示了海底世界中各种各样的海底动物有趣的活动的方式。观后提问:“你看到了什么?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伊始,学生就被带入教师创设的美轮美奂的海底世界情境之中,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他们沉浸在文本阅读中,由衷感受到:“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地方。”其次,多媒体的利用可以更好地展示文本的艺术美,阅读文章时学生会更加深情与投入。比如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台湾的蝴蝶谷》,可以通过简短的风景短片让学生对蝴蝶谷产生向往,这样学生既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陶冶了情操,增长了知识,又改变了以老师唱主角的沉闷的课堂氛围,从而提高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综上所述,文本阅读教学对学生日后的成长与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让文本阅读真正浸润在“一路花香”中。

参考文献:

[1]蔡慧霞.提升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策略例谈[J].教师,2016 (28) :51

[2]王艳红.浅谈初中学生英语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J].新一代月刊,2014 (4)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语文素养激发兴趣
源于文本 思于文本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学生文本阅读兴趣的策略探析
让趣味融入数学课堂教学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