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困境 打开新篇

2017-09-01江文澜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

江文澜

【摘 要】新课程改革以来,中学语文教育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作文教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本文结合平时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观察和思考,从三个方面探讨优化作文教学的做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优化环境;倡导仿写;改善评价

课程改革已推进近十年,中学语文教育也确实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在语文教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与不足,这其中又以作文教学尤为突出。这和作文教学本身固有的不足有极大的关系,如缺乏系统有效的教材、评价机制的难以统一等,但也与不少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上的一些问题分不开。下面,笔者结合平时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观察和思考,谈谈自己粗浅的想法和做法。

一、优化作文练写环境,放开学生手脚,提倡放胆作文,是改变作文被动局面的有效途径

不少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学生不爱写作文、不会写作文;学生最苦恼的也是作文没什么可写的,没材料可写、没话可说。其实,这只是一个表象,也是一个相当奇特的现象:美术学校的学生要练习写生,只需背着画夹子出去或干脆坐在家里打开画夹子即可,会遇到没什么实物可画的情况吗?可我们的学生写作文时遇到了,而且还成了许多学生头痛的原因。

这其实与我们的教师在作文训练中创设的练写环境过于沉闷、乏味,极大地损害了学生的练写情绪有很大的关系。学生想说的,你不让他说;你让他说的,他却说不来或不愿说。他想玩的地方你不准他去,你生拉硬拽到他不想玩的地方逼着他玩,他能兴高采烈地玩起来吗?

我们的学生,敏感、天真、活泼富于幽默感,平时叽叽喳喳、嘻嘻哈哈地话可多了。我们只有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才能与他们很好的沟通。我们没必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去约束学生,更没必要搓些绳子来捆绑学生。我们自己被别人搓弄的绳子捆绑的滋味还非得让学生去尝吗?只要我们改善一下作文训练的环境,让学生放心的、顺心所欲的写,自由地、大胆地写,让他自己积极地、主动地去评、去改,互相启发、互相模仿,相信学生的作文能力,必然会很快得到提高。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一条很好的经验叫“先放后收”,可惜现在被许多语文教师给主动屏蔽了。不“放”,就难以活跃思维,大胆练笔;不“收”,就难以评价总结,规范动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无不从“放”上打开局面的。如有些学校在各年段开展写随笔的作文活动,鼓励学生自由练笔,写自己想说的话。组织他们自评、互评,看看怎样把话说得内容具体、语句通畅、条理清楚、观点明确、让人信服,说得准、说得好,能说到点子上;辅导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再上新台阶。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在作文基本要求上就能轻松自如的达标,当然也不会畏惧考试作文了。

二、大力倡导在阅读中仿写,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写作和阅读比较起来,尤其偏于技术方面。凡是技术,没有不需要反复历练的。”吕叔湘先生对这点说得更形象:“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技能没什么本质上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具备两个特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摹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这些话语,我想应该成为中小学作文教学的座右铭。

承认作文是一种技能,那就必须遵循它的形成规律。从技能形成的过程来看,人类的技能无疑不是从模仿开始的。由模仿到感悟,由感悟到创造,这是技能从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必然规律。语言的学习,从幼儿张口发音的模仿,到说话的模仿,只能一点一点地长进。写字也是从模仿开始的。唯独拿起笔来“作文”了,这模仿的教学反而成了稀罕事,普遍不予重视,甚至还被歧视。不少人认为“仿”不是“创”,认为仿写是一种可有可无的低级的练习活动,甚至把它等同于抄袭,不屑一顾。总想叫学生的作文都具有创作的特征,总要求学生要“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出现点模仿的痕迹就大加挞伐。殊不知,学生恰恰是很需要踏过这层台阶,在语言文字上打打基础的。仿写的实质就是让学生再拿起笔来写的时候,也从方方面面面接受规范语言的熏陶。古人没学过语法,但看他们的文章各个文理通畅、语句不凡,这都是模仿的结果。古人在开笔之前,已背了好几年的书,记了不少东西。而我们现在的学生读的本就不算多,背的就有尤其少了,再缺少模仿的练习,就想让学生作文过关,可能吗?但这种作文教学局面却持续了几十年!这种跨越了仿写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不是违背了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

结合阅读进行仿写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必由之路,这条规律在近年的作文教学实践经验中,已能看到些踪影:“多读多写”“读写结合”“范文引路”,等等。其实,前人所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在强调“多读”是“写好”的前提。而如今的学生实在是没读什么书、没工夫多读,在学写的训练环节上又出现了缺失,他们学作文就不能不陷入进步缓慢、举步维艰的被动境地了。

仿写的训练,如能很好地规划,解决各阶段、各种文体仿写的安排、各种仿写练习在作文教学中的穿插问题,尤其是精选一序列可供仿写的句、段、篇进而形成的一套切合实用的“模板”。以它来铺成“必由之路”的台阶,那么学生的作文将在各个阶段得到更符合技能发展规律的指导。

三、改善作文的批改方式和评价机制,是解决作文滞后的有效法宝

不少教师在批改作文时过于简单,或只写个分数,或只有一个“阅”字;或要求过高,偏离了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他们在平时的作文批改和讲评中,附加了许多各自的标准。如在学生作文内容上,不只要求“内容具体”,还要求一定要“内容充实”“选材新颖”。中学生不能再写自己的小学生活、童年生活。对别人曾经历过的、写过的事,即使你真的也经历过了,也确有感受,对不起,不能写了!在作文立意上,不只要求“中心明确”,还要求做到“中心突出”“思想深刻”“富有深意”“在认识上有突破”。在表达上的要求就更高了,不是要求“条理清楚”而是要求“结构严谨”,不是要求“文字通顺”而是要求“语言流畅”“形象生动”,甚至在寫作技巧方面也提出了不少要求。这些要求当然可以提,但那应是对作文能力较高者而言,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是“超标”了,严重打击他们的写作热情和愿望,进而使学生厌倦作文、反感作文。

要改变这种状况,只需我们优化作文评改的方式,如在学生作文批改时,多一些赞美的话,多一些鼓励的话,多一些善意的建议,少一点否定,少一点讽刺,少一点打击;作文讲评时,不要总是尖子生作文、优秀片段,适当也可用中等生甚至学差生作文,或思路或结构或标题或某些语句都可提出表扬,或对中等生作文进行升格演练,让大多数学生都有受表扬、学习提高的机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要求:“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评价应以课程目标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应充分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评价应根据不同的情况综合采用不同的方式,提倡评价主体多元化。”

只要我们多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和写作水平,遵循作文写作规律,优化作文训练环境,改进批改方式,优化评价机制,提倡仿写训练,必能使我们的作文教学走出困境,打开新的篇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04.

[2]《略谈学习国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3]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吕叔湘论语文教学》.

[4]《张志公论语文·集外集》.语文出版社,1998年.endprint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
自主学习策略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浅析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三年级作文教学的几点做法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策略
浅谈初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要性与实践
论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语文个性化作文教学初探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快乐向上的心理健康教育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